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鉞

(上海博物館藏品)

鎖定
玉鉞,一般為深灰綠色不透明玉質,帶有貝類遺骸沉積結構蛇紋石沉積層清楚。器面鑽雙孔,一大一小,小孔屬端孔,大孔背孔,皆為單面鑽。此器既大且美,應為古代象徵權力的瑞器。
中文名
玉鉞
類    別
玉器
顏    色
淺青色,少量褐斑
文物原屬
良渚文化遺物

玉鉞文物説明

圖1 圖1
圖1上為二里頭文化玉鉞,圖1下為良渚文化玉鉞

玉鉞文物類別

二里頭文化玉鉞
基本信息
【名稱】: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原屬】:二里頭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
【簡介】:最長處27釐米,最寬處16.4釐米,最厚處0.6釐米。
文物鑑賞
深灰綠色不透明玉質,帶有貝類遺骸沉積結構的蛇紋石,沉積層清楚。琢作左右上下均不對稱的鉞形,兩側邊厚薄不一,近較厚的側邊有一單面鑽鑿的圓孔,原應嵌有松綠石,現已脱落。器面鑽雙孔,一大一小,小孔屬端孔,大孔屬背孔,皆為單面鑽。此器既大且美,應為古代象徵權力的瑞器。
良渚文化玉鉞
基本信息
【名稱】:玉鉞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良渚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長命鄉雉山村反山墓地,現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介】:通長17.9釐米,上寬14.4釐米,刃寬16.8釐米,厚0.8釐米。
文物鑑賞
該器物玉質淺青色,少量褐斑。器身呈風字形,兩側略向內凹弧,左右不對稱,弧刃,上端較粗糙,並有兩道斜向的捆紮痕跡。上部小孔為雙面鑽成。兩面的刃部上角均以淺浮雕陰文細刻琢成神人獸面圖象,下角均有鳥紋,其紋樣均與同墓所出的大玉琮上形象完全一致。器表拋光精緻,光潔閃亮,良渚文化玉鉞上雕琢文飾,僅此一件,為同類器物中罕見的精品。
上海博物館館藏玉鉞
玉鉞 玉鉞 [1]
現藏上海博物館,新石器良渚文化,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長17釐米,透閃石琢制,米黃色
器表細緻拋光。弧形刃,刃的兩端略為外翹,鈍口,無使用痕跡。
上部中間有一圓孔,以管鑽從兩面對鑽,孔壁留有旋痕。在鉞的一面圓孔上留有半個圓孔疊痕,當是鑽孔錯位所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