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石俱焚

(漢語成語)

鎖定
玉石俱焚,漢語成語,拼音是yù shí jù fén,意思是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於盡。出自《尚書·胤徵》。
中文名
玉石俱焚
拼    音
yù shí jù fén
外文名
good people are destroyed with the bad as the jade and stone are burned up together
注    音
ㄧㄩˋ ㄕㄧˊ ㄐㄨˋ ㄈㄣˊ
出    處
尚書·胤徵

玉石俱焚成語解釋

俱:全,都;焚:燒。 [1] 

玉石俱焚成語出處

《尚書·胤徵》:“火焱昆崗,玉石俱焚。” [1] 

玉石俱焚成語辨析

【近義詞】同歸於盡、休慼與共、風雨同舟
反義詞】涇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1] 

玉石俱焚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
內無良將,外無救兵,若然攻破,~。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1] 
這麼一場大火使這幾座大樓~。
漢.孔安國傳雲:山脊曰岡,崐山出玉。玉石俱焚,言火逸而害玉。逸,過也。天王之吏,為過惡之德,其傷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玉,猛火烈矣,又烈於火。(按:崑山,即崑崙山,地跨新疆、西藏、青海。)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公可往説劉備,如肯來降,免罪賜爵;若更執迷,軍民共戮,玉石俱焚。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賢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貪婪無厭,雖錙銖必較。”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五回:“此時興兵伐曹,玉石俱焚,悔之無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