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皇李

鎖定
玉皇李,原名“御黃李”,主要產於芳畈一帶,是傳統名貴水果。元代王禎《農書》載:“御黃李,形大、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明嘉靖皇帝因自幼生長在湖北境內,曾品嚐過“御黃李”的滋味,他登基做了皇帝后,便將此果定為貢品,因此“御黃李”便改稱“玉皇李”,也有人稱之為“嘉靖果”。
中文名
玉皇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亞    科
李亞科
李屬

玉皇李簡介

玉皇李屬薔薇科李屬,是美洲李種中的一個品種。栽培歷史較長,山區川區均有栽培。果實心臟型,個大,平均果重77.5克;果面金黃色,果肉橘黃色,肉質細軟,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6%),香味濃,品質極佳 [1] 

玉皇李形態特徵

果實平均單果重60克左右,大果85克以上;圓形或近圓形,頂部圓或微凹,縫合線淺,梗窪中深;果實黃色,果粉較多,銀灰色。果肉黃色,細膩,纖維少,汁液中多,味甜微酸,香氣濃,含可溶性固形物10%~14%,總糖11.6%,可滴定酸1.0%,維生素C 57.7毫克/千克,品質上等。離核,核小,可食率97%。果實原產地7月上中旬成熟。

玉皇李分佈範圍

主產地山東省、河北省、湖北省,主要分佈在山東聊城、夏津、濰坊,河北張家口,湖北孝感等地區。

玉皇李栽培習性

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樹冠呈圓頭形。萌芽力較弱,成枝力較強,多潛伏芽,結果枝的頂芽亦可抽生髮育枝。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連續結果能力強。嫁接苗定植後3~4年開始結果,5~8年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20年左右,豐產。適應性強,抗旱力較強,對紅蜘蛛危害抗性較差,花期遇晚霜偶有凍害。
河北張家口地區玉皇李苗木抗旱、抗寒性更強一些,但初春冷凍和夏季冰雹是其減產的主要影響因素。該地區玉皇李成熟期一般在8月中期到9月初。
玉皇李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強,從山區到沙灘,從平原到坡地均能正常生長、緒果。對温度的要求也不嚴格,在零下20.7℃的低温條件下,也不會發生抽於和凍害現象。但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嚴重於旱年份和在山嶺薄地生長較差,易引起落花落果。玉皇李對土壤的要求則不十分嚴格,因其根系分佈淺,一般有40釐米的耕作層,即可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 [2] 

玉皇李記載

玉皇李為湖北省孝感傳統珍貴果品。據史書記載,玉皇李是明代嘉靖年間貢品,能生吃、熟食,也可加工成罐頭食品。李樹適應性廣,山地、丘陵、平原均可栽種。
玉皇李大悟縣和孝感市最為著名,果形豔美,肉厚汁多,香高味濃,甜酸適度,被名為“鄂孝玉皇1號”。清光緒《孝感縣誌》載:“明代金盆、芳畈(現屬大悟)等地,李樹遍野,果實累累。金黃可愛,芳香溢畈。82、84、85年在湖北省李子果實鑑定會上,玉皇李連續三次奪得冠軍。
玉皇李,尤以芳畈所產品質最優,果大皮薄,單果重60克左右,充分成熟時,皮色黃澄,鮮亮如玉,薄帶粉霜,肉質細密而脆,汁多味甜香濃,有“河東李子河西香”之説。產地芳畈,也因“一片李樹,滿畈芳香”而得名。解放初期,每當小暑節後,芳畈一帶家家户户收摘新李,大筐小籮,彙集環水西岸,用船栽至外地銷售,當時有“一船李子五船糧,豐年有錢用,災年好度荒”的歌謠。
據有關史料記載,1957年,玉皇李產量尚在10萬公斤左右。後因大辦鋼鐵和盲目毀林開荒種糧等原因,李樹林遭到嚴重破壞。1982年,玉皇李參加全省果品鑑評,以“果實形美、肉質厚、色澤豔、個大汁多、香濃味甘、品質優異”名列第一,被命名為“鄂孝玉皇李1號’’從而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並採取“保護母株,培植新苗”的搶救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使這一傳統名貴特產重放光彩。
參考資料
  • 1.    寧夏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寧夏百科全書,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09,第400頁
  • 2.    孫樹勤,沂蒙特產開發指南,山東友誼書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