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泉區

鎖定
玉泉區,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地處呼和浩特市中部,東與賽罕區相鄰,南和西與土默特左旗接壤,北與回民區毗連,總面積260平方公里。 [6]  截至2023年6月,玉泉區下轄8個街道,1個鎮。 [3]  截至2020年11月,玉泉區常住人口524573人。共有蒙、回、滿等41個少數民族。 [6] 
民國元年(1912年),改歸化城廳為歸化縣;民國二年,綏遠城併入,改稱歸綏縣。區境內仍蒙漢分治,旗縣並存。1951年6月,玉泉區境內有第三區大部和第二區之部分。 [6] 
2023年,玉泉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 [8] 
中文名
玉泉區
行政區劃代碼
1501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市西南部
面    積
260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街道,1個鎮
政府駐地
昭君路19號
電話區號
0471
郵政編碼
0100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24573 人(2020年11月1日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大召寺
席力圖召
五塔寺
乃莫齊召
昭君博物院 [7] 
機    場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
火車站
呼和浩特站
車牌代碼
蒙A
地區生產總值
338.8 億元(2022)

玉泉區歷史沿革

玉泉區境地處“要荒”,遠離京畿一千數百里,古為“幷州徼外”地,獯鬻所居。
戰國,隸屬趙雲中郡
秦,因之。
漢,建置名存實亡,由北魏統領。
南北朝,為敕勒族屬地。
隋代,屬白道川
唐,入雲中都護府(後稱單于大都護府)。
宋代,為遼國領地,屬西京道豐州。北宋末,為金西京路豐州富民縣所轄。
元代,仍隸屬豐州。
明正德、嘉靖年間,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駐牧“豐州灘”,始有“土默川”之稱。
清代,呼和浩特地區設有三套行政機構。一為土默特左、右翼特別旗,建於清入關前的天聰年間(兩旗都統府均駐玉泉區境內)。一為歸化城廳,雍正元年(1723年)設,隸屬於山西朔平府;乾隆六年(1741年),置歸綏道(屬山西),廳改隸道轄。一為綏遠城將軍,始於乾隆四年(1739年);管理滿洲駐軍和滿民事務,並節制上述的“旗”和“道”。區境由“旗”、“廳”共管,以民族分治;蒙民屬“旗”,漢民屬“廳”。
玉泉區 玉泉區
民國元年(1912年),改歸化城廳為歸化縣;民國二年,綏遠城併入,改稱歸綏縣。區境內仍蒙漢分治,旗縣並存。民國三年(1914年),設綏遠特別區,脱離山西省。1937年10月,日本軍入侵,玉泉區境由“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之巴彥塔拉盟的歸綏縣管轄。後設厚和豪特市,1938年8月1日,改建成厚和特別市,繼改為厚和浩特市,區境始為市轄。1945年,日軍投降後,建歸綏市,今玉泉區屬之。境內有市的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第四兩區之部分。土默特特別旗仍存,境內因襲蒙漢分治。
1951年6月,調整區劃,玉泉區境內有第三區大部和第二區之部分。
1954年4月,更市名為呼和浩特市。6月,第三區改稱玉泉區,第二區易名慶凱區。
1956年,撤慶凱區,其大部分劃入玉泉區。
1966年,更名為向陽區。
1979年,複稱玉泉區。 [6] 

玉泉區行政區劃

1999年7月,原郊區的西菜園、小黑河、桃花3個鄉劃入。 [6] 
截至2023年6月,玉泉區下轄8個街道,1個鎮:小召前街街道興隆巷街道長和廊街道石東路街道大南街街道鄂爾多斯路街道西菜園街道昭君路街道小黑河鎮,另轄1個工業園區:裕隆工業園區。 [3] 

玉泉區地理環境

玉泉區位置境域

玉泉區,位於東經111°67′,北緯40°75′。地處呼和浩特市中部,市區的西南部。東與賽罕區相鄰,南和西與土默特左旗接壤,北與回民區毗連,總面積260平方公里。 [6] 

玉泉區地形地貌

玉泉區,地處土默川平原,地貌類型以平原為主,北部地質屬於山前洪積沖積傾斜平原,南部為大黑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為1035米,北部地區約1050米,西南約1020米,總體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6] 

玉泉區氣候

玉泉區 玉泉區
玉泉區,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季風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濕熱多雨,降水集中;秋季短促涼爽,日温差大;冬季較長,乾冷少雪。年平均氣温5—6℃,最冷月平均氣温約-13.2℃;最熱月平均氣温21.9℃,平均年温差35.1℃,極端最高氣温37.8℃(1955年7月23日),最低為-34.5℃(1957年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約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間,歷史上最高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最低年降水量20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48.8毫米(1966年7月28日,五里營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2863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為65%,多集中在3—5月。霜凍在春秋兩季出現,春季終霜遲,秋季初霜早。平原無霜期在121—150天。全年大風日數多,靜風日僅100天左右,春冬季多西北風,夏秋季多東南風和西南風。 [6] 

玉泉區水文

地下水是城區的唯一水源。主要補給源是大青山山區降水入滲轉化的地下水,由哈拉沁溝和烏素圖溝兩個沖積扇徑流補給,形成自流盆地。深層承壓水埋深在60~125米之間,近年水位呈下降趨勢。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大黑河,是黃河的支流,流經區境河道19.37千米。小黑河,是大黑河支流之一,境內河道長13.8千米;扎達蓋河,俗稱牛橋河,源於大青山,注入小黑河,由回民區進入玉泉區。其上段為兩區的界河,下段流經西菜園街道辦事處和小黑河鎮,境內總長約5.4千米,除雨季發生洪水,平日流量很少,雖然河牀60~80米寬,水面僅數米。 [6] 

玉泉區自然資源

玉泉區動物資源

玉泉區 玉泉區
玉泉區野生動物有少量旱獺、野兔、田鼠、黃鼬、灰鼠、黃鼠、蜥蜴等;鳥類有麻雀、烏鴉、野雞、杜鵑、啄木鳥、貓頭鷹、布穀鳥、翠鳥、蜂鳥、石雞、大雁、鵪鶉、畫眉、百靈鳥等,除麻雀、烏鴉外,其它鳥類數量都不多。 [6] 

玉泉區植物資源

野生植物有甘草、蒲公英、艾蒿、益母草、沙棘、枸杞、苜蓿、水昌蒲、蘆葦、車前子等數十種,產量都不大。 [6] 

玉泉區土地資源

山前的土地資源,分為6個等級,西菜園、昭君路兩個街道的大部分農田土地被評定為“一級地”,即“肥力較高的一類土壤”。 [6] 

玉泉區光能資源

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充足,屬於全國的次高值區。 [6] 

玉泉區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玉泉區常住人口524573人。共有蒙、回、滿等41個少數民族。 [6] 

玉泉區經濟

玉泉區綜述

2022年,玉泉區生產總值實現338.8億元,同比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8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4.3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3171元,同比增長2.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769元,同比增長6.5%;全年實施市級以上重點項目59個,完成年度投資38.5億元。 [6] 
2023年,玉泉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三次產業比例為1.1:31.9:67.0。 [8] 

玉泉區第一產業

2022年,玉泉區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9.6萬畝,5000畝高標準農田效益全面提升,推廣6000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500噸以上,經濟作物總產量達到4.8萬噸。新增設施果蔬種植面積300畝,蒙萃源四系生態農業項目投產達效,東甲蘭等4個村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投入使用,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產業化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達到71家,帶動1萬餘户農民增產增收。達賴莊網紋瓜、南台什小洋葱、西莊西蘭花等特色產品走俏市場,玉泉番茄、玉泉雞蛋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田園優品”品牌強農效應凸顯。 [6] 

玉泉區第二產業

2022年,玉泉區工業總產值實現117.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家,草原紅太陽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稱號,生產技術智能化程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210種產品實現國內市場全覆蓋,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穩居國內調味品行業領軍地位。金源康獲評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自治區級“小巨人”企業。阜豐節能技改項目投資6000萬元,現已投產達效。雪絨花羊絨300噸生產線投入使用,華毅達電氣設備總裝項目建成完工,環創富碳2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項目開工建設,聯東 U 谷項目簽約落地。 [6] 

玉泉區第三產業

2022年,玉泉區沿錫林南路新商圈商業規模、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輻射能力顯著增強,投資41億元的華潤萬象城和城南萬達廣場開工建設;皇冠假日、希爾頓歡朋等國際高端品牌酒店開業運營;凱德·諾和木勒、居然之家、萬錦融城、七彩城等商業綜合體營業額達5億元;南二環紫維汽車園吸引廣汽、長城等品牌入駐,營業額達7億元;華美汽配城集聚商家535户,城南汽車銷售、配件、維修全產業鏈基地初具規模;美通市場、開泰市場完成提升改造,交易額突破160億元,農副產品供給佔到全市90%以上;蒙昆煙草儲備庫落地開工,北方最大冷鏈集散中心明品福產業園啓動實施。啓動青城二十四院招商,月明樓煥新開業,新一屆塞上老街音樂美食季、燒麥美食創意展示大賽成功舉辦;投入2.2億元,高標準打造融合自然生態、遊憩休閒、人文景觀的大黑河郊野公園,林下空間、自然漫灘、千島湖光、浪漫花海等景觀節點火爆出圈,成為呼和浩特市新晉“微度假”體驗目的地。歷史文化古蹟遊、紅色革命愛國遊、老城味道美食遊、自然生態度假遊等精品旅遊路線吸引力不斷增強,“黃金旅遊帶”知名度、美譽度日益增強,全年共接待遊客53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實現3700萬元。 [6] 

玉泉區交通

玉泉區轄區南部地勢平坦、空間廣闊,是融入呼包鄂協同發展、和林格爾新區建設的重要區域,具有發展技術產業、高端商業綜合體的廣闊前景。二環快速路、濱河南北路與昭君路、巴彥路、錫林路相互貫通,209國道、103省道、呼準鐵路、繞城高速、地鐵二號線縱貫全區。 [6] 

玉泉區政治

區委書記:程重重
區長:南男
截至2023年6月 [4-5] 

玉泉區社會事業

玉泉區教育事業

2022年,投資13億元,新續建中小學、幼兒園8所,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第九幼兒園投入使用,雲中路等3所幼兒園完成建設,呼市四中新址等3所學校部分主體完工,優質教育資源持續增擴。西菜園小學等17所老舊學校完成改造。在全市率先推行 “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2022年中高考成績再次刷新歷史紀錄,中考上線人數同比增長10%,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同比增長12%,本科上線率達到83.1%,玉泉教育的滿意率和認可度進一步增強。 [6] 

玉泉區醫療事業

2022年,玉泉區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區域一體、上下聯動、信息互通的醫療新格局逐步構建。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27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1%,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持續提高。13家名醫工作室優勢逐步顯現,累計接診5000餘人 (次),9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2所鄉鎮衞生院實現六類以上中蒙醫適宜技術全覆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讓利患者122.3萬元。投資300萬元,建成桃花衞生院急救站,購置7輛救護車,有效解決城鄉居民的疾病救治困難。積極構建免疫屏障,公開招聘42名疾控專業技術人員,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32萬劑次,兒童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可容納6000人的健康驛站投入使用,公共衞生應急能力顯著增強。 [6] 

玉泉區文體事業

2022年,玉泉區實施席力圖召等4處文物修繕工程,提升改造綏蒙各界抗日救國會舊址紀念館。成功舉辦 “塞上老街非遺廟會”“敕勒川元宵節花燈音樂季”等系列活動60餘場,開展文化惠民演出、送電影下鄉等活動400餘場。“鴻雁書屋”“流動圖書服務”深入推進,全民閲讀氛圍日漸濃厚。舉辦 “圓夢冬奧·同享未來”等各類體育活動30場。 [6] 

玉泉區社會保障

2022年,玉泉區開展技能培訓2400餘人 (次),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113人,就業兜底作用持續發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低保標準逐年提高,率先實現低保制度城鄉統籌一體化,全年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各類資金近3500萬元。投入133萬元,為困難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和助醫、助餐等個性化服務,新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2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 [6] 

玉泉區名勝古蹟

大召寺
大召寺 大召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屬於2006年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玉泉公園
五塔寺 五塔寺
玉泉公園,前身為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茶坊馨芳園農貿市場,位於鄂爾多斯西街,觀音廟對面,佔地面積5.8公頃。玉泉公園建於2006年9月22日。公園分前廣場、環塔廣場、留雲園、青山園、芳亭園五個功能區。最具特色的是位於公園中心的菩提塔,塔高86.8米,佔地面積4303.36㎡。 [1] 
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3公里處,北靠大黑河,毗鄰昭君墓,東西向較長,南北向較短,地勢平坦,東側與209國道相鄰,交通便捷。蒙古風情園是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景區建有可汗宮大酒店、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吉格、騰格里敖包、賽馬場、人工湖、篝火台、遊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神舟航天台、奇石館、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 [2] 
五塔寺
五塔寺 五塔寺
五塔寺,以寺後有五塔而得名。原為慈燈寺,五塔只是慈燈寺中的一座佛塔,始建於清朝。現僅存一座建築,即“金剛座舍利寶塔”。塔座是一個長方形高台,上有五個方形小塔,塔為磚石結構,塔身下半部鑲嵌着蒙、藏、梵三種文字書寫的金剛經文;塔身上半部為千佛龕,千佛龕中有1119個鎏金小佛像。塔身南面正中開券門,門上方有滿、漢、藏三種文字所寫的塔名匾額。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後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圖,將外國天文知識融於中國傳統的天文學體系中,刻恆星270座,星數1550餘顆,天文圖直徑1.449米,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標註的天象資料。五塔寺已成為內蒙古旅遊的標誌性建築。屬於1988年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觀音寺
觀音寺 觀音寺
觀音寺,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呼和浩特市內現存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漢傳佛教寺院。觀音寺為清代建築,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9年前)。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約 1300 平方米。2006 年恢復擴建面積約 13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6000 平方米。 [6] 

玉泉區城市榮譽

2019年3月,玉泉區入選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6] 
2020年6月,玉泉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 
2020年12月,玉泉區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 [6] 
2021年12月,玉泉區入選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