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猴面柯

鎖定
猴面柯(Lithocarpus balansae (Drake) A. Camus)是殼鬥科柯屬的植物。喬木,高達30米,枝葉均無毛。硬紙質,長橢圓形或兼有倒卵狀長橢圓形。分佈於老撾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900米的地區,常生於沿溪谷以及小河兩岸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猴面柯
拉丁學名
Lithocarpus balansae (Drake) A. Cam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殼鬥目 [2] 
殼鬥科
柯屬
猴面柯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越南老撾

猴面柯形態特徵

猴面柯
猴面柯(2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60釐米。小枝及果序軸幹後暗灰色,二年生枝灰黃色,散生稍凸起的皮孔,枝葉均無毛。葉略硬紙質,長橢圓形或兼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0-38釐米,寬5-13釐米,頂部漸 [1]  尖,基部楔尖,略下延,全緣,中脈在葉面微凸起,但幹後中央裂槽狀凹陷,側脈每邊9-12條,在近葉緣處急彎向上,互不連接,末級支脈彼此連接成不甚規則的細方格狀脈網,在葉片兩面均明顯,葉背幹後稍帶蒼灰色,有緊貼的蠟鱗層;葉柄長1.5-2.5釐米,基部略增粗,幹後暗褐黑色。雄穗狀花序多穗排列成圓錐花序,花序軸被黃灰色短柔毛; [3] 
雌花3-5-7朵聚成一簇散生於花序軸上,花柱 (2-) 3-4枚,長約2毫米,常伴有短小的退化雄蕊。果序長達15釐米,果序軸基部粗6-10毫米,殼鬥全包堅果,倒卵形、近圓形或形狀不規則,輕軟的木栓質,最大的高達50毫米,徑80毫米,殼鬥壁厚薄不均,厚5-15毫米,小苞片全部退化成螺旋狀或環狀線紋,頂部的環紋明顯且密接,殼鬥上常有2-4個稍凹陷的小圓孔(即中期停育的雌花),堅果高25-35毫米,橫徑20-30毫米,果壁厚2-3毫米,果臍佔堅果面積的絕大部分,子葉鑲嵌狀。花期4-5月,果翌年9-11月成熟。 [1] 

猴面柯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 900 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沿溪谷或小河兩岸林中。

猴面柯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東南部(金平、屏邊等)、越南老撾北部。 [1] 

猴面柯本種提示

本種很可能是石柯的同物異名,待採到石柯的枝、葉後才能確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