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狼牙山風景區

鎖定
狼牙山風景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屬太行山脈,距縣城45公里,因其奇峯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是河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因“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蹟而聞名。 [1] 
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8年4月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 [2] 
中文名
狼牙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河北省易縣狼牙山鎮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7:30-16: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
著名景點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主    峯
蓮花峯

狼牙山風景區地理環境

狼牙山風景區地理位置

狼牙山風景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南35公里,西南、東北走向,其範圍西至漕河縱向河谷的五勇村、甘河、貓爾巖一線,南至管頭、婁山、西山北一線,東至勝利南渠的燕王嶺、野沃、狼牙山林場,東西走向25公里,南北間15公里,俗有五坨三十六峯之稱。

狼牙山風景區氣候特點

狼牙山風景區地處北緯40°00′,東經113°40′的華北平原北部,屬温帶半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比較長,4.5~5個月,一月份平均最低氣温-20~-30℃;春季風最大,大風日數多;夏季不短,2~3個月,7月平均氣温26~28℃,平均最高氣温30~32℃。

狼牙山風景區土地資源

東西水村可用山地兩萬多畝,其中用於旅遊開發荒地達三千多畝,此外還有不適合耕種土地一千多畝,可用來建設以健康休閒為主導的旅遊區。

狼牙山風景區自然資源

東西水村歷經千年發展,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村落文化,可以成為狼牙山景區一項人文旅遊元素。此外農家樂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已有農家院一百多户,隨着狼牙山風景區接待力逐漸增強,山下有待開發的農家院經濟實力的仍有一百多户。

狼牙山風景區交通資源

榮烏高速公路途經狼牙山景區,交通的便利給狼牙山風景區帶來了發展的機會,高速公路的順利貫通使得保定市在京津冀地區的中心位置得到進一步加強,北京、天津、石家莊至保定交通距離的縮短大大刺激了地區旅遊業向區域發展。

狼牙山風景區發展歷史

狼牙山風景區區位分析

狼牙山風景區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90公里,石家莊208.8公里,保定80公里,位於河北省易縣境內,處於太行山與燕山交接地帶,近臨京津保區域,有大量的景區景點可供整合為旅遊集羣,成為狼牙山景區發展的獨特區位優勢。

狼牙山風景區市場分析

狼牙山風景區位於易縣,雖屬山區,但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鐵路、公路齊備,京原鐵路從北部穿過,高易鐵路與京廣鐵路相連。公路四通八達,京廣西線、津同、易保、易定、泥嶺、良川等主要幹線交匯於縣城。河北省尤其是石家莊、保定、秦皇島、承德等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旅遊市場,對河北省進行深耕細作有助於狼牙山景區快速回籠資金。

狼牙山風景區政策支持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對旅遊業提出了全新的定位,就新時期旅遊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意見》有以下要求:
一、放寬旅遊市場準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
二、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
三、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 [3] 

狼牙山風景區發展策略

一、狼牙山山花節:由中共易縣縣委、易縣人民政府主辦,易縣縣委宣傳部、易縣旅遊文物管理局、易縣狼牙山鎮黨委、政府,河北中凱集團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易縣2010年第一屆“狼牙山·山花節”在旅遊勝地狼牙山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時間為期一個月,自4月10日開始至5月10日結束。 此次舉辦“狼牙山·山花節”就是要讓廣大遊客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盡享狼牙山春季山花視覺盛宴,感受狼牙山紅色之魂和綠色之韻。截止到2014年,狼牙山共舉辦了五屆山花節,對狼牙山紅色旅遊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4] 
二、狼牙山紅葉節:2014年10月1日,由易縣旅遊文物管理局、 狼牙山風景區管理處、狼牙山中凱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易縣攝影協、狼牙山索道管理公司協辦,河北中凱集團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易縣2014年第一屆“競秀郎山五彩浪漫2014狼牙山紅葉節”在旅遊勝地狼牙山正式拉開帷幕。讓廣大遊客在欣賞火紅的紅葉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愛我中華。 [5] 

狼牙山風景區歷史背景

狼牙山原名郎山,因漢武帝時太子劉據之子為躲避“巫蠱之獄”避難於此而得名。西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為巫蠱(埋木偶人,詛咒害人)所致,涉及皇后、太子、公主等親屬,太子劉據自殺,其子遠遁該山,故名。郎山下原有西晉太康元年(280)詔錫郎山君(漢武帝孫)及其子觸鋒將軍父子法祀碑與郎山君祠、觸鋒將軍廟。郎與狼諧音,亦名狼山。因山峯聳立,危峯參差迭起似狼牙,又稱狼牙山,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競秀”。 [1]  山上不但有風動石、仙人橋、南天門等自然奇觀,還有老君堂、三教堂、蠶姑廟等眾多的文物古蹟。狼牙山五勇士之壯舉,名聞海內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紅色旅遊熱線景區。 [6]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愛我中華,狼牙山風景區決定每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勇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跳崖紀念日當天免費對遊客開放。“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五勇士為了掩護部隊撤離,他們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7] 

狼牙山風景區主要景點

狼牙山風景區蓮花峯

狼牙山風景區主峯蓮花峯(大蓮花瓣)海拔1105米,位於狼牙山的西部,東部為蠶姑坨,棋盤坨與蠶姑坨間的北部為老君堂,上述三峯為通向狼牙羣峯之巔的三條隘路。燕王仙台在東北部。棋盤坨西南有眾軍山和峨眉山(亦稱齊眉山《易縣誌稿》)。清晨或黃昏,站在保定城樓,可見遠達百里的狼牙山雄姿。 [6] 

狼牙山風景區棋盤坨

棋盤坨為狼牙山風景區的主要山峯之一,民國《易縣誌稿》載:“棋盤坨在易縣西南95裏,郎山(老君堂所在的褡褳峯)之西,高數里,四周高峯,一徑可入,上有石棋盤,又有三池,清泉不竭。”坨底部有西水寨,其西南側的峨眉山、眾軍山,皆古戰場。由西水寨攀登,可達西天門,徑路兩側山體如刀削斧劈,石筍如寶瓶。西天門附近,有紅瑪瑙岩溶洞,原名“天井”,洞內套洞,鐘乳石千姿百態,暗河長流。過了西天門,多處奇峯、怪石、洞穴。如棒槌崖、黃羅傘、老虎洞、老虎嘴、飲虎池、相思谷、仙女泉、無底洞、鎮妖石,奇特的陰陽石,陽面似武將,陰面猶如仕女,當地人稱“媳婦頭”。沿2900級登天梯石階,達棋盤坨,坨頂建狼牙山五壯士塔,塔西的小蓮花峯(小蓮花瓣),即五壯士跳崖處。蓮花峯與擎天柱、小石林、紅雲崖等自然景觀毗連。坨西有胭脂湖。據《易縣誌稿》載,坨西南的眾軍山下為馬蘭澗,人不能入。其南為黃伯陽洞,另有倒掛蓮花洞,明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屯軍處。坨北有天險閻王鼻子、小鬼臉。 [8] 

狼牙山風景區石棋盤

石棋盤又名仙弈石,相傳王禪孫臏弈棋時,一青年樵夫觀棋,觀完弈棋,驢已成骨灰,回至家中,故人皆無,其妻尋夫年復一年而亡,化作石人,人稱此地為“女思谷”。棋盤坨山下南管頭有北魏太延元年(435)太武帝拓跋燾東巡時的御射碑。《水經注碑錄》附御射碑拓片圖,圖右上角有著名考古金石學家羅振玉題跋。歷史學家傅振倫著文稱“這是易縣最古的石刻,在河北亦頗少見”。“御射碑高六尺,廣二尺三寸餘,書法是魏碑中上乘之作,似爨龍顏碑”。酈道元《水經注》稱,“徐水(漕河)三源齊發,齊瀉一澗(漕河上游有三源,至南管頭匯成一流),東流北轉經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經南山下,水陰又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經東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巖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曰:‘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巡,經五回(嶺)之險邃,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射之,飛矢逾于山巖,刊石用贊元功’。夾碑並有層台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陰皆刻樹碑官名”。 [6] 

狼牙山風景區蠶姑祠

姑姑坨上蠶姑祠為北魏時期建,祀黃帝元妃嫘祖,因她教民植桑養蠶,被祀為蠶姑聖母。由西山北村北行上山,登姑姑坨,途經萬杏山莊,過南天門,達蠟燭峯,即姑姑坨。姑姑坨北有玉皇坨,南有龍門坨,東有仙人坨,西有松樹坨,與五指坨遙相對稱。姑姑坨原有靈峯院、玉皇廟、天王殿、五帝殿、三官廟、蠶姑殿等廟宇40餘間。靈峯院規模最大,蠶姑殿即在院內,石井水常年不竭,高山之上,白雲飄渺,蒼松翠柏,碧瓦紅牆,香客不斷,蠶姑聖誕,人山人海,日夜不斷。五代後晉時期,易州陷入遼國,蠶姑廟主持孫深意故後,該地稱狼山寨,其侄孫方諫、孫行友兄弟以姑姑坨為寨,抗擊遼軍。北宋時期,遼軍入侵,此坨為邊防要地,遼軍南侵,狼山寨首當其衝。 [8] 

狼牙山風景區老君堂

老君堂即漢武帝太子劉據之子避難處,郎山之名由此得來。在褡褳峯半山腰,依天然山洞而建,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老子李聃),因建於懸崖,又稱懸空寺。傳燕昭王好仙道,曾派人在此建殿煉丹。到老君堂,先要過仙人橋,為兩崖間一木板橋,行其上,搖搖晃晃,飄飄欲仙。崖下幽谷,深不可測,傳為道士們超度昇天之地。過橋後,有拱形月亮門,門口一清泉,常年清澈不竭,泉周松竹環繞,蘆葦叢生。月亮門內即老君堂,院內有米牆、黃瓦殿宇及齋房數間。老君堂在萬丈懸崖,地勢險要,1941年9月八路軍在狼牙山阻擊日軍,一分區一團七連掩護數萬名幹部、羣眾突圍的指揮部,設在老君堂,指揮棋盤坨、姑姑坨及老君堂附近抗擊日軍的戰鬥,愛國道士石海中曾於此巧鬥日本兵,並保護軍用物資。1943年秋後反“掃蕩”中,他還在此照料楊成武養病。 [8] 

狼牙山風景區迷魂谷

仙人橋下一深谷,名迷魂谷。谷內奇石林立,似陰曹地府的牛頭馬面。迷魂谷有一天然屏障,如數百米的城牆,崖壁千尺,一削到底,險不可攀,頂部有數千只小銅鈴錯落垂下,風吹鈴聲悦耳。距仙人橋不遠有一小徑,只容一人擦身而過,兩側峭壁兀立對峙,只見一縷青天,不見陽光,四季幽暗、陰森,此徑名一線天。 [6] 

狼牙山風景區燕王仙台

燕王仙台為狼牙山風景區東北之東台,有三峯,甚為崇峻,騰雲冠峯,高霞翼嶺,岫壑衝深,雲煙罩霧,耆舊言燕昭王求仙處,又名燕昭王仙台。《太平廣記》卷二載:“燕王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在崑崙山登仙),去嗜慾,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之後,谷將子告王曰:“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後一年,王母果至,與王遊燧林(燕王仙台)之下。 [6] 

狼牙山風景區勇士陳列館

一九九三年五月份,狼牙山風景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黨員、團員、軍人、學生等絡繹不絕。尤其是"七一"、"十一"期間,由當年老黨員、老八路所作的專題報告更是吸引遊客駐足傾聽。於二OO一年落成由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佔地面積816平米,建築面積300平米,館內設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鬥場景等四個展廳,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衞國的業績和歷史,也進一步揭示了日寇在我根據地犯下的滔天罪行。陳列館已於二oo一年五月份進入試運營階段,從而成為狼牙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一革命傳統教育場所。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

狼牙山風景區壯士紀念塔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25日,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被敵人逼到狼牙山頂峯,跳下了懸崖。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後,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得救。
1942年1月,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峯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築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於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三烈士紀念塔”鼓舞着革命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稜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築的欄板、牌坊和圍牆。 [9] 

狼牙山風景區紅瑪瑙溶洞

紅瑪瑙溶洞 紅瑪瑙溶洞
狼牙山風景區紅瑪瑙溶洞在西天門景點附近,是1992年4月28日由東西水村三位村民發現。狼牙山整個山體由石灰岩構成,眾多的溶洞構成狼牙山一大奇觀,此處溶洞是發現最大的一處。此洞原名“天井”,據傳是王禪老祖打坐參禪的洞天福地。洞分五層,由北向南斜下走向,第一層為30米豎井,第二層為褐色石筍夾雜白色鐘乳石。三四層均為乳白色或琥珀色鐘乳石,其造型千奇百怪,妙趣橫生。洞內還有一海馬化石,年代尚未考證。最為奇特的是三層中一乳白色石柱體,上有石帽蓋,下有底座,六稜柱,酷似山上的五勇士紀念塔,真是神奇的時空交融。第五層有一暗河河道,如人工清渠,細水長流,下有洞口,據傳與東海相通,稱為海眼,因洞口小,無法入內,還是個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