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蛙

(美洲牛蛙簡稱)

鎖定
美洲牛蛙(學名:Lithobates catesbeiana)是蛙科、牛蛙屬動物。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釐米,雄蛙18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皺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稜。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着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
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是一種大型食用蛙,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個體碩大、生長快、產量高。原產於北美洲地區,已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養殖種類。美洲牛蛙也是《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的一員。
中文名
美洲牛蛙
拉丁學名
Lithobates catesbeiana
別    名
美國牛蛙
外文名
American Bullfrog, Bullfrog, Common Bullfrog
同義學名
Rana catesbeiana Shaw, 1802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蛙科
牛蛙屬
美洲牛蛙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haw, 1802)

牛蛙形態特徵

美洲牛蛙是北美洲最大的蛙類,從口鼻部到尾部的體長約為9-15釐米。它們在出生後的前8個月內生長迅速,通常體重會增加5-175克,成熟個體體重可達500克。在某些情況下,美洲牛蛙已被記錄為達到800克,體長20釐米。兩性異形的,雄性比雌性略小,拇指墊顏色深,與雌性更精緻的流線型拇指形成鮮明對比。美洲牛蛙使用它的皮膚、頰洞和肺呼吸,其中皮膚上的氣體交換較為重要。 [2] 
美洲牛蛙眼睛突出,有棕色虹膜和水平的杏仁形瞳孔。該物種有鼓膜巨大,成年雄性的鼓膜是眼睛直徑的兩倍,而成年雌性的鼓膜與眼睛的直徑大致相同。顆褶從眼後繞過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為明顯。牙齒很小,僅在抓握時有用。皮膚通常光滑,無背側褶,吻部寬圓。前腿短而結實,後腿長。前腳趾沒有蹼,但後腳趾在手指之間有蹼,第四趾甚長,蹼不能完全達趾端。 [2] 
體色由於地區的不同,往往變化很大。背部變化從綠色至棕色均有,但多為綠色。通常雜有棕色斑點,有時有灰色或棕色的網狀花紋。腹側表面呈灰白色,帶有黃色或灰色斑點。通常,在綠色的上唇和蒼白的下唇之間可以看到明顯的顏色對比。皮膚的背外側褶皺包圍着它們。四肢有斑點或帶灰色條紋。在成體的喉部,常常有黃色條紋。 [1-2] 
蝌蚪呈黃綠色,帶有小斑點,最長可達15釐米。 [1] 
美洲牛蛙 美洲牛蛙

牛蛙分佈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墨西哥(新萊昂、塔毛利帕斯、科阿韋拉、韋拉克魯斯、聖路易斯波託西);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比亞特區、明尼蘇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阿拉巴馬州、馬薩諸塞州、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州、佛羅里達州、佛蒙特州、新墨西哥州、新罕布什爾州、俄亥俄州、康涅狄格州、密西西比州、西弗吉尼亞州、特拉華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薩斯州、懷俄明州、緬因州、愛荷華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田納西州、密歇根州、肯塔基州、佐治亞州、堪薩斯州、南達科他州、伊利諾伊州、新澤西州、紐約州、內布拉斯加州、威斯康星州、馬里蘭州、羅德島州、弗吉尼亞州)。 [1] 
引進:阿根廷(米西翁、聖胡安、科爾多瓦)、比利時、巴西、中國、哥倫比亞、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爾、法國、德國、希臘(克里特島)、印度尼西亞、意大利、牙買加、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墨西哥州、錫那羅亞、下加利福尼亞、杜蘭戈、普埃布拉、格雷羅、墨西哥聯邦區、阿瓜斯卡連特斯、奇瓦瓦、莫雷洛斯、南下加利福尼亞、伊達爾戈、米卻肯、索諾拉)、荷蘭、秘魯、菲律賓、波多黎各、新加坡、西班牙、泰國、英國、美國(夏威夷羣島)、烏拉圭和委內瑞拉。 [1] 
滅絕與引進:哥斯達黎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