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爾雅義疏

(清代學者郝懿行為《爾雅》所作的注本)

鎖定
爾雅義疏註釋是清代學者郝懿行(1755-1833)為《爾雅》所作的注本。
書    名
爾雅義疏
作    者
郝懿行 [1] 
類    別
注本
ISBN
9786826193676 [1] 
創作年代
清代

目錄

爾雅義疏簡介

爾雅》注本繁多,皆未令學界滿意。郝懿行參考漢魏五家注,晉郭璞注,唐陸德明音義,宋邢昺疏、鄭樵注等前人註疏,廣泛徵引古籍,以聲音貫穿訓詁,探求詞源,並注重目驗考辨名物,數易其稿,歷時14年成書。國學大師黃侃先生給《爾雅義疏》以極高評價:“郝疏晚出,遂有駕邢軼邵之勢,今之治《爾雅》者,殆無不以為啓闢門户之書。”

爾雅義疏版本

版本介紹
《爾雅義疏》著成之後,並未立即刊刻,而是以抄本形式在學者間流傳。道光六年(1826),阮元主持《皇清經解》的編輯時,用王念孫校讀本刻入,此為第一刻。道光三十年兩江總督陸建瀛在江寧(南京),延請經學名家陳奐據《皇清經解》本精心校勘刊行,此為第二刻。這前兩次刻本均非郝懿行原著全貌,而是王念孫的刪改本。
正是由於前兩次刻本均非郝氏原著全貌,咸豐五年(1855)楊以增據嚴鶴山傳抄郝懿行原著全稿在蘇州刊刻,後胡耘續刻完成,是為第三刻。同治五年(1866),郝懿行之孫郝聯薇又依據楊以增、胡耘刻本重刊,並編入《郝氏遺書》,是為第四刻。光緒年間,崇文書局又重刻郝聯薇本,是為第五刻。
分系及優劣比較
這五次刻本,前兩次均出自王念孫刪節本,是為刪本系統;後三種均出自嚴鶴山傳抄郝懿行原稿,是為足本系統。
二者相比,難分軒輊。究其原因,足本系統雖得其“全”、刪本系統卻得其“精”。這是由於郝懿行的學問在同時代學人中徘徊於第一流與第二流之間,比之王念孫尚有距離。其所著《爾雅義證》本身頗有雜博不精之處,如第一卷開篇郝氏原稿説“爾雅之作,主於辨別文字、解釋形聲”,明顯與《爾雅》實際不符;又如《釋獸》“威夷”條,郝懿行承用舊説“虎之有角者”而並把二字分開大肆發揮,但實際“威夷”就是“逶迤”,是連綿詞,不能拆開的。王念孫將這兩處全部刪去也不算冤枉。因此《爾雅義疏》經第一流學者王念孫刪定反而轉精、錯誤減少,更利於學習。但由於足本系統保存郝氏全貌,對於研究學術史用途較大。
這五次刻本楊以增、胡耘刻本流傳最少,其次則陸建瀛刻本傳本也很少。而陸本校勘尤精。

爾雅義疏當代編輯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爾雅義疏》,20卷(另有王念孫刪節本為19卷,有《清經解》本)。成書於道光二年(1822) 。此 書是眾多疏解《爾雅》的著作中最為詳贍、極便初學的一種。全書以《爾雅》晉郭璞注為底 本,各條以大字首列《爾雅》原文,次以雙行小字附列郭璞注,最後以雙行小字列郝氏疏文 。郝氏在考釋草本蟲魚鳥獸名物方面用力最多,他十分注重目驗,對於各種草木蟲魚往往有 詳細而確切的描述。郝疏對於郭注,不但加詳,還時有糾正;對於《説文》《釋名》等書 ,也有一些批評。
《爾雅義疏》着意以聲音通訓詁,但郝氏於古音之學並不精到,故在言及“音同”、“音近 ”、“雙聲疊韻”、“聲轉”和“一聲之轉”時,難免有失。清王念孫對《爾雅義疏》稿本 作過刪訂,糾正了該書在論述聲韻方面的一些錯誤,並撰有《爾雅郝注刊誤》一卷(有《殷 禮在斯堂叢書》本),可參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