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燈台越桔

鎖定
燈台越桔(Vaccinium bulleyanum (Diels) Sleumer),為杜鵑花科越橘屬的一種植物。
常綠灌木,莖紫褐色,有細稜,花序腋外生(即生於莖節間),總狀,有花多數,花集中於花序的上部,近傘房狀,明顯具花序梗;苞片與小苞片均小,頂部與萼筒間具關節,無毛;萼筒無毛,花葯長約3.5毫米,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成熟果未見,幼果球形,冠以三角狀披針形的宿存萼齒。花期3月,果期4月以後。
中文名
燈台越桔
拉丁學名
Vaccinium bulleyanum (Diels) Sleum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亞    科
越桔亞科
越橘屬
燈台越桔
分佈區域
產雲南(騰衝)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燈台越桔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2.5米。莖紫褐色,有細稜,散生圓形皮孔,幼時被短柔毛,以後漸無毛,疏散覆有披針形的宿存葉芽鱗。葉4—6片假輪生,葉片革質,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7--11釐米,寬1.5—3.2釐米,頂端鋭尖,下部漸狹,至基部鈍圓,邊緣有軟骨質邊,具齒端胼胝體狀增厚的鋸齒,近基部兩側各有1腺體,側脈多數,與中脈、網脈在表面明顯下陷,在背面明顯突起;葉柄近無或僅有極短的柄。
花序腋外生(即生於莖節間),長1.5—2釐米,總狀,有花多數,花集中於花序的上部,近傘房狀,明顯具花序梗;苞片與小苞片均小,披針形,長1—3毫米;花梗長0.3—1釐米,生花序下部者較長,頂部與萼筒間具關節,無毛;萼筒無毛,萼齒三角形,長約2.5毫米,有1條中脈;花冠黃綠色,圓錐狀簡形,長5—8毫米,徑約4毫米,上部較狹,短5裂;雄蕊10,比花冠短,花絲長約1—1.5毫米,無毛,花葯長約3.5毫米,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成熟果未見,幼果球形,徑約4毫米,冠以三角狀披針形的宿存萼齒。 花期3月,果期4月以後。 [1] 

燈台越桔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000—2 400米。模式標本採自怒江—伊洛瓦底江分水嶺,北緯25°55′,大約在騰衝與瀘水間。

燈台越桔地理分佈

主要產自雲南(騰衝)等地區。

燈台越桔參考文獻

Vaccinium bulleyanum(Diels)Sleumer in Bot.Jahrb.71(4):478.1941.——Agapetes bulleyanum Diels in Not.Roy.Bot,Gard.Edinb.5:294.1912. A.Bu-lleyanum Diels var.Tenutfolia Anthony in Not.Rov.Bot.Gard.Edinb.18:18.1933.

燈台越桔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