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羽

鎖定
煙羽,從工廠煙囱中連續排出外形呈羽狀的煙體,也稱煙流。它可以看作是由無數個依次排放的煙團組成,每個煙團排出後即沿風向運動。排煙量通常用排放率(g/s或kg/h)表示;排放的污染物在下風向的分佈,一般用排放期間的平均濃度表示(mg/m3)。煙羽在垂直於煙軸方向上的尺度,通常用濃度分佈標準差表示。煙羽形狀與大氣穩定度即大氣的湍流狀況密切相關。不同的大氣穩定度產生不同的煙羽形狀,從而導致不同的污染物濃度的空間分佈。 [1] 
中文名
煙羽
外文名
smoke plume
別    名
煙流,煙雲
外    形
羽毛狀
來    源
工廠煙囱
遍佈環境
大氣

煙羽煙雲介紹

從工廠煙囱中連續排出外形呈羽狀的煙體,也稱煙流。它可以看作是由無數個依次排放的煙團組成,每個煙團排出後即沿風向運動。排煙量通常用排放率(g/s或kg/h)表示;排放的污染物在下風向的分佈,一般用排放期間的平均濃度表示(mg/m3)。煙羽在垂直於煙軸方向上的尺度,通常用濃度分佈標準差表示。煙羽形狀與大氣穩定度即大氣的湍流狀況密切相關。不同的大氣穩定度產生不同的煙羽形狀,從而導致不同的污染物濃度的空間分佈。 [1] 

煙羽運動速率

煙囱一開始排放,每個煙團就向下風方向移動。排放物的量,通常用排放率(千克/時或克/秒)表示;排放物在下風方向的分佈,一般用排放期間的平均濃度(毫克/米)表示。

煙羽空間分佈

圖1 煙羽 圖1 煙羽
煙羽又稱煙雲煙流。從煙囱中連續排放到大氣中的煙氣流。由於煙羽各部分的運動速度不同,因而其外形也千變萬化。不同的煙羽形狀表示污染物濃度的空間分佈不同。它與大氣湍流大氣穩定度、地形地物、排放參數等有密切的關係。

煙羽幾何形態

煙囱中連續排放出來的煙體。因外形呈羽毛狀而得名。排放物的量通常用排放率(千克/時或克/秒)表示;排放物在下風方向的分佈,一 般用排放期間的平均濃度(毫克/米3)表示。通過示蹤煙羽的擴散實驗或實際觀察 ,可以看到煙羽外形是與天氣情況和大氣湍流狀況密切相關的。
如果粗略地將大氣穩定度劃分為不穩定、中性和穩定3種,則煙羽的幾何形態可概括為如圖2所示的a、b、c、d、e5種。圖2右邊定性地畫出污染源下風方向某一截面處垂直穿過煙軸中心的平均濃度廓線,示意出煙羽的幾何形態和濃度沿垂直方向分佈的關係,在大氣湍流強度近似均勻的情況下,濃度分佈曲線相對於煙羽軸是對稱的,符合正態分佈;相反則是非正態分佈。 [2] 
a.環鍊形:這種煙羽曲折呈環鏈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擺動劇烈,容易分裂而消散,並隨着與煙囱距離的增大,污染物濃度迅速降低。這種煙羽多出現在午後低層大氣不穩定、湍流發展強烈,在晴朗的夏天午後為常見。
b.錐形:這種煙羽的形狀像一個有水平軸的錐體,煙羽體外形清晰。錐形煙羽多出現在陰天、風速較大、低層大氣處於中性平衡時,或在早晚大氣温度層結轉換的過渡時刻(從穩定過渡到不穩定,或從不穩定過渡到穩定)。此時,近地面氣層裏的煙羽常沿主導風向流動,呈錐形擴散。 錐形煙羽從煙囱到達地面的距離比環鍊形煙羽長。
圖2 煙羽的幾何形態 圖2 煙羽的幾何形態
c.扇形:俯視這種煙羽,外形呈扇形。 扇形煙羽多出現在晴朗夜間或早晨,當低層風小、氣温自下向上增高、大氣處於穩定狀態時。在這種情況下,煙羽只能在穩定氣層內緩慢地向兩側擴散。扇形煙羽內部的污染物濃度很高,當遇到山地、丘陵或高大建築物時,污染物還會下沉,造成地面污染。
d.漫煙形(燻煙形):漫煙形煙羽多出現在日出後輻射逆温被破壞時。此時,煙軸之上有逆温層,而煙軸之下至地面間氣層不穩定,因而煙羽上升擴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層的阻擋,使垂直擴散空間僅侷限於地面至逆温層底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低層風小,則大氣稀釋能力就更低,高濃度的煙羽會迅速擴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嚴重污染。 煙霧事件大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e.屋脊形(上升形):這種煙羽多出現在傍晚,當煙軸之下至地面間氣層穩定而煙軸之上氣層不穩定時,煙羽則在上面不穩定氣層中沿主導風向流動,呈屋脊形擴散。 屋脊形煙羽體的下邊邊緣清晰,煙氣濃密;而煙羽體上邊稀疏,甚至出現不連續的碎片。

煙羽主要類型

圖3 煙羽 圖3 煙羽
氣象條件不同,煙氣在大氣中的擴散情況也不同。煙氣流在大氣中呈現的形狀,像羽毛在空氣飄揚,稱為煙羽。煙羽可分為5種類型:(1)波浪型。大氣條件穩定,煙氣上下左右大幅度地無規劃地擴散和湍動,煙羽呈波浪型。(2)錐型。大氣温度自下而上的遞減較弱,煙羽呈圓錐型擴散。(3)扇型。近地面出現大氣温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情況(稱之為逆温)下,大氣穩定,風速小而無紊流,煙羽薄而寬,近似扇型。(4)上揚型。地面至排氣筒頂部氣温隨高度升高,煙囱頂部以上氣温隨高度降低,煙羽類似斜屋頂。(5)下噴型。温度和煙羽形狀與屋頂型相反,夜間出現逆温時有此種情況。

煙羽應急計劃

圖4 煙羽 圖4 煙羽
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
1、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是如何劃分的?
煙羽應急計劃區系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為7至10公里劃定的需做好撤離、隱蔽和服碘防護的區域。這種應急計劃區又可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的半徑為3至5公里,撤離(包括預防性撤離)準備一般主要在內區進行。 [3] 
2、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內區是如何劃分的?
核電站為圓心,半徑4公里的劃定區域為煙羽應急計劃區內區。同樣,根據地形特點和主導風向的實際,考慮到實施應急防護措施的需要,局部地區有調整。因此,實際劃定的煙羽應急計劃區內區範圍不完全是圓,局部地區距核電站約5公里。
3、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內區可能實施的主要應急防護措施有哪些?
在煙羽應急計劃區內區可能實施的主要應急防護措施有:隱蔽、撤離、服用穩定碘、食物和飲水控制等。
4、核電站煙羽應急計劃區外區是如何劃分的?
煙羽應急計劃區內的內區以外的劃定區域就是煙羽應急計劃區外區,也就是以核電站為圓心,半徑為4—8公里的環形區域。

煙羽定量研究

目的探索一種應用於拖槽中模擬煙羽濃度定量分析的便利方法.方法用圖像處理的手段研究煙羽彩色照片的三原色灰度值與煙羽濃度值的關係.結果模擬煙羽的濃度 與其圖像紅、綠灰度差在一定範圍內有雙對數線性關係,其線性相關係數達99.4%. 使某複雜地貌模型拖槽實驗的煙羽濃度得以量化. 用DEC圖像工作站處理煙羽照片,得到的量化偽彩色圖像與實拍照片的視覺效果一致.結論拖槽中模擬煙羽的濃度可以通過圖像處理由普通攝影光源拍攝的彩色照 片進行定量分析.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