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逆温層

鎖定
逆温層,是指大氣對流層中氣温隨高度增加的現象的層帶。對流層中氣温一般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於氣候和地形條件影響,有時會出現氣温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逆温層能阻礙空氣作上升運動,加劇空氣污染。 [1] 
中文名
逆温層
外文名
thermal inversion layer
逆温類型
平流湍流輻射下沉鋒面
危    害
逆温層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出現範圍
大氣層中的對流層低層

逆温層含義

逆温層指大氣對流層中氣温隨高度增加的現象的層帶。對流層中氣温一般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於氣候和地形條件影響,有時會出現氣温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
地面輻射冷卻、空氣平流冷卻、空氣下沉增温、空氣湍流混合等。受高壓脊(如副熱帶高壓脊、大陸性反氣旋南下)或熱帶氣旋外圍下沉氣流區支配下都有機會出現逆温層。

逆温層類型

逆温的類型有輻射逆温、下沉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和鋒面逆温。出現逆温現象的一層氣體,稱為逆温層。 [2] 

逆温層平流逆温

暖空氣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會發生接觸冷卻作用,愈近地表面的空氣降温愈多,而上層空氣受冷地表面的影響小,降温較少,於是產生逆温現象。這種因空氣的平流而產生的逆温,稱平流逆温。
但是平流逆温的形成仍和湍流及輻射作用分不開。因為既是平流,就具有一定風速,這就產生了空氣的湍流,較強的湍流作用常使平流逆温的近地面部分遭到破壞,使逆温層不能與地面相聯,而且湍流的垂直混合作用使逆温層底部氣温降得更低,逆温也愈加明顯。
另外,夜間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可使平流逆温加強,而白天地面輻射增温作用,則使平流逆温減弱,從而使平流逆温的強度具有日變化。平流逆温的強度,主要決定於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的温差。温差愈大,逆温愈強。 [3] 

逆温層湍流逆温

由於低層空氣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稱為湍流逆温
圖1 圖1
其形成過程可用圖1來説明。圖1中AB為氣層原來的氣温分佈,氣温直減率(γ)比幹絕熱直減率(γd)小,經過湍流混合以後,氣層的温度分佈將逐漸接近於幹絕熱直減率。這是因為湍流運動中上升空氣的温度是按幹絕熱直減率變化的,空氣升到混合層上部時,它的温度比周圍的空氣温度低,混合的結果,使上層空氣降温。空氣下沉時,情況相反,會使下層空氣增温。所以,空氣經過充分的湍流混合後,氣層的温度直減率就逐漸趨近幹絕熱直減率。
圖1中CD是經過湍流混合後的氣温分佈。這樣,在湍流減弱層(湍流混合層與未發生湍流的上層空氣之間的過渡層)就出現了逆温層DE。 [4] 

逆温層輻射逆温

圖2 圖2
由於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温,稱為輻射逆温。圖2表明輻射逆温的生消過程。圖2中a為輻射逆温形成前的氣温垂直分佈情形;在晴朗無雲或少雲的夜間,地面很快輻射冷卻,貼近地面的氣層也隨之降温。
由於空氣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響愈大,所以,離地面愈近,降温愈多,離地面愈遠,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温(圖2中 b);隨着地面輻射冷卻的加劇,逆温逐漸向上擴展,黎明時達最強(圖2中c);日出後,太陽輻射逐漸增強,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漸自下而上地消失(圖2中d、e)。
輻射逆温厚度從數十米到數百米,在大陸上常年都可出現,以冬季最強。夏季夜短,逆温層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長,逆温層較厚,消失較慢。在山谷與盆地區域,由於冷卻的空氣還會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輻射逆温得到加強,往往持續數天而不會消失。 [5] 

逆温層下沉逆温

圖3 圖3
如圖3所示,當某一層空氣發生下沉運動時,因氣壓逐漸增大,以及因氣層向水平方向的輻散,使其厚度減小(h'
下沉逆温多出現在高氣壓區內,範圍很廣,厚度也較大,在離地數百米至數千米的高空都可能出現。冬季,下沉逆温常與輻射逆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從地面開始有着數百米的深厚的逆温層。由於下沉的空氣層來自高空,水汽含量本來就不多,加上在下沉以後温度升高,相對濕度顯著減小,空氣顯得很乾燥,不利於雲的生成,原來有云也會趨於消散,因此在有下沉逆温的時候,天氣總是晴好的。 [6] 

逆温層鋒面逆温

鋒面是冷暖氣團之間狹窄的過渡帶,暖氣團位於鋒面之上,冷氣團在下。在冷暖氣團之間的過渡帶上,便形成逆温。
在自然界,逆温的形成常常是幾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逆温是怎樣形成的,只要逆温出現,對天氣均有一定影響。逆温層能阻礙空氣的垂直運動;大量煙塵、水汽等聚集在逆温層下面,使能見度變壞,也易造成大氣污染

逆温層地形逆温

多發生在山谷或盆地。夜晚山坡上降温快,冷空氣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使原來的較暖的空氣受擠抬升,出現的温度倒置現象。

逆温層影響

逆温層對部分地區

1.極地(中緯度或温帶)低層有逆温層,氣層穩定,大陸氣團Pc低温、乾燥,天氣晴朗,冬季多霜、霧,主要分佈於北半球中緯度大陸上的西伯利亞、蒙古、加拿大、阿拉斯加一帶極地。
2.熱帶大陸西岸沙漠處在冷洋流海岸,逆温現象嚴重(如熱帶大陸西岸沙漠)而形成乾燥氣候。
3.南北緯 10 °之間的範圍內中層常有逆温層副熱帶高壓控制的海洋上赤道氣團E濕熱不定,天氣悶熱,多雷暴 。 [7] 
4.副高內的天氣以晴朗、少雲、微風、炎熱為主:副高範圍內盛行下沉氣流,在低層普遍形成逆温層,尤其高壓東部逆温層較厚、較低。逆温層阻擋着對流運動的發展和水分垂直輸送,導致逆温層以下空氣潮濕,相對濕度達80%以上;而逆温層以上空氣乾燥,相對濕度在50%以下。導致副高內的天氣,以晴朗、少雲、微風、炎熱為主。 [8] 

逆温層對天氣

1.它會阻礙空氣垂直運動的發展,使大量煙、塵、水汽凝結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見度變壞等。
2.受逆温層影響的地區,大氣都趨於穩定,對流不易發生,因此,除寒潮所帶來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現象都會引致地面風力微弱,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因而聚積而使空氣的質素變得惡劣。

逆温層防護

逆温層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為了儘量避免它的不利影響,保護人類環境,維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一方面必須詳細瞭解低層大氣中的逆温層,找出其規律性,這樣才能對於防止大氣污染提供可靠的氣象依據。另一方面,要採取必要的措施,想方設法防止逆温層的產生,這就是要減少或消除污染源,大力種樹、種草、種花等,綠化美化環境。

逆温層危害

在逆温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於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就象一個鍋蓋一樣,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着空氣的對流運動,由於這種原因,近地層空氣中的水汽、煙塵以及各種有害氣體,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有飄浮在逆温層下面的空氣層中,有利於雲霧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見度,給交通運輸帶來麻煩,更嚴重的是,使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開去,加重大氣污染,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逆温層最新報道

武漢遭遇霧霾逆温層作怪北方霧霾吹來
2016年10月19日,灰白色的霧霾始終罩在武漢上空,監測數據顯示,從昨天凌晨0點到昨晚6點,武漢空氣中PM2.5均超標,空氣質量從良降至輕度污染,算是今年入秋來首場霧霾。市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從18日夜晚開始,武漢城區PM2.5濃度逐步上升,昨天凌晨5點達到114微克/立方米,為“輕度污染”等級。下午3點後,隨着小雨降臨,PM2.5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但仍為“輕度污染”。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武漢自10月8日入秋以來,出現的首場霧霾污染。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武漢地區地面風力較小,相對濕度較大,近地面存在逆温,大氣擴散條件較差,產生霧霾;另一方面,近日華北一帶出現霧霾污染,受地面北風影響,我市出現一次區域傳輸過程,加重污染形成。據市氣象台稱,今天,武漢擴散條件有所改善,預計城區顆粒物濃度將緩慢下降。未來24小時,隨着降雨天氣到來,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等 [9] 
逆温層成霧霾“幫兇”
歲末年初,霧霾頻擾,為什麼霧霾總是頻頻來襲?如何打破“霾”循環怪圈?深陷霾擾,該如何科學應對?霾是大量細微的顆粒物均勻地浮游在空中,這些微小顆粒物尺寸大多數小於1微米,肉眼不可見,它們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無意危害人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他們召喚聚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温層。馬學款説,逆温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温更高的逆温現象。污染物在正常氣候條件下,從氣温高的低空向氣温低的高空擴散,逐漸循環排放到大氣中,但是逆温現象下,低空的氣温反而更低,導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時排放出去。逆温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抑制了煙塵、污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厚的逆温層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厚,煙塵遮天蔽日,空氣污染勢必加重。
冬季更加容易發生霧霾便與逆温層有關。因冷空氣的密度要比暖空氣的大,簡單來説就是,冷空氣總想往下沉,而暖空氣總想往上跑。在冬季,夜間,地面向外發出大量輻射,迅速降温,而由於白天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又相對較少,這樣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氣温度低,而高層空氣温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氣不會向高空運動,高層的暖空氣也不願意降落到地面,於是各自保持着穩定的狀態,在垂直方向上也就沒有了空氣交換,這樣更容易形成霧霾。 [10] 
參考資料
  • 1.    馬克偉.土地大辭典:長春出版社,1991
  • 2.    大氣逆温層   .中國氣象局官網.2009年09月18日[引用日期2013-02-04]
  • 3.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67
  • 4.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7
  • 5.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7—68
  • 6.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8
  • 7.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0
  • 8.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華東師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8
  • 9.    武漢遭遇入秋來首場霧霾 逆温層作怪北方霧霾吹來  .中國經濟網.2016年10月20日[引用日期2016-11-19]
  • 10.    逆温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人民網.2016年01月03日[引用日期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