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鎖定
一般認為是指20世紀20、30年代隨着日本無產階級運動的高漲和無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而成長起來的革命文學創作和組織活動。
中文名
無產積極文學運動
外文名
Proletarian Literature Movement
日本在20世紀初葉迅速躋於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隨後又捲入列強相互爭奪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矛盾日趨激烈。在這種矛盾衝突中產生了日本“工人文學”。工人和下層勞動者出身的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20年代初期登上文壇,宮島資夫的小説《礦工》(1916)、宮地嘉六的小説《一個工匠的手記》(1919)、平澤計七的小説和戲劇集《創作、勞動問題》(1919)、細井和喜藏的紀實文學《女工哀史》(1924),揭發了資本家殘酷的剝削,表現了工人羣眾憤怒的自發反抗。
日本無產階級文學作為運動的興起,是從1921年《播種人》文學雜誌的創刊開始的。以小牧近江、金子洋文等人結成的《播種人》的隊伍,在十月革命社會主義思想影響下,舉起了反對資本主義的旗幟。平林初之輔以具有革命思想的文藝論文,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理論家。他在《羣眾藝術的理論和實際》(1921)、《唯物史觀和文學》(1921)、《文藝運動和工人運動》(1922)中,指出明治維新以來的文藝運動是階級鬥爭的一部分,無產階級文藝運動是“利害與利益仇視,權利與權利對峙”。
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日本軍國主義統治者藉機加緊鎮壓人民。《播種人》雜誌被迫停刊。但是1924年誕生了一個更富有革命性的新文藝刊物《文藝戰線》。山田清三郎是這個刊物的組織者。新出現的文藝理論家青野季吉發表一系列論文,強調“社會調查”對無產階級文學創作的重要性,指出文藝作品“作為社會存在”的批評的重大意義,主張無產階級文藝應該“有無產階級鬥爭目標的自覺性”。在《文藝戰線》周圍,還有一批左傾刊物《解放》、《原始》、《戰鬥文藝》等。
1925年末,以《文藝戰線》為中心建立了日本無產階級文藝聯盟(簡稱普羅藝),結成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方面的革命藝術家的統一組織。隨着革命運動的高漲和各種思想的影響,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不斷髮生變化。1927年普羅藝發生分裂,裏村欣三、葉山嘉樹、青野季吉、佐佐木孝丸、藤森成吉、藏原惟人、黑島傳治、山田清三郎等另行組成工農藝術家聯盟(簡稱勞藝)。同年,共產國際作出決議,批評日共山川均的右傾機會主義和福本和夫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反對山川均派的作家藤森成吉、山田清三郎、藏原惟人等退出勞藝,組成前衞藝術家同盟(簡稱前藝),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形成了普羅藝、勞藝、前藝三足鼎立的局面。
從《播種人》到《文藝戰線》時期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有長足的發展。葉山嘉樹是從《文藝戰線》時期湧現的優秀作家,他的小説《水泥桶裏的一封信》(1926)、《生活在海上的人們》(1926)、描寫勞動羣眾遭受資本家野蠻剝削的不幸,表現工人階級的覺醒和反抗。黑島傳治是另一新秀,他的小説《豬羣》(1926)、《雪橇》(1926)、《盤旋的鴉羣》(1928)等,揭露了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盤剝,對軍國主義者驅使人民去充當炮灰提出了控訴。 藤森成吉的劇本《茂左衞門遭磔刑》(1926)、《是什麼使她變成了這樣?》(1927),以其對社會問題的揭露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1928年,日本無產階級文學團體走上統一的道路。普羅藝和前藝合併,其他八個左翼文藝團體和若干個人,組成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簡稱納普)。納普的出現,標誌着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形成高潮,它的機關刊物《戰旗》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文藝刊物。
在納普的建立過程中,文學評論起了很大的作用。1925年,藏原惟人從蘇聯回國後,從事左翼文藝評論的活動,提出文學創作與革命、大眾化、藝術價值、創作方法、文學統一戰線等問題。
納普時期的創作,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最主要的一項成就。大批文學新秀成長起來。傑出作家小林多喜二發表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蟹工船》(1929)等作品,以表現工人羣眾走上有覺悟有組織的革命鬥爭道路,對資本主義必然衰亡的展望,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他的作品成為日本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思想武器。1933年發表的《為黨生活》,塑造了忠於革命事業的日本共產黨人的形象。德永直的長篇小説《沒有太陽的街》(1929),在廣闊的規模上描寫了日本無產階級有覺悟有組織的罷工鬥爭,塑造了站在罷工鬥爭第一線的革命者的形象。中野重治的小説《早春的風》(1928)、《阿鐵的故事》(1929),描寫工農的鬥爭及其覺醒。村山知義的劇本《暴力團記》(1929),描寫中國京漢鐵路大罷工的中國工人階級的鬥爭。宮本百合子、佐多稻子、久保榮、久板榮二郎、橋本英吉、藤森成吉、武田麟太郎等人的創作,在納普時期也具有重要意義。與《戰旗》處於分裂狀態的《文藝戰線》,也有一批作家寫了具有革命精神的作品。葉山嘉樹、黑島傳治、細田民樹、巖藤雪夫、前田河廣一郎等創作的小説或戲劇,受到工農讀者的歡迎。 [1] 
無產階級的壯大和文學的繁榮,引起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仇恨。30年代初加緊了法西斯鎮壓。大批革命和進步文學家被捕。1931年在“文學布爾什維克化”的口號下,納普改組為日本無產階級文化聯盟(簡稱考普),並在工廠推行文學小組活動。30年代初期革命作家在白色恐怖中堅持創作。1933年小林多喜二被法西斯殺害,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終於走向低潮。1934年考普宣佈解散。
但是具有戰鬥精神和革命氣節的作家仍然堅持革命文藝創作,宮本百合子是闖過黑暗歲月的代表作家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