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炒錢族

鎖定
炒錢族是指當今的大學生認為靠踏實工作很難快速積累財富,而從事投資投機反而可以更快獲得更多財富一種社會現象。該現象反映出了當今社會浮躁的風氣,覺得只要能賺錢,無論什麼方式都可以拼命一試。“靠工作難致富”説法的出現可以理解,但年輕人如果輕視甚至踐踏工作的意義,對整個社會來説,是一種巨大的損失。“資本造富”只是財富積累的方式之一,為社會創造價值才是長久之道。
中文名
炒錢族
外文名
Fried family money
含    義
從事投資投機的一種社會現象
對    象
當今的大學生
幫助年輕人增長金融知識

目錄

炒錢族基本介紹

武漢湖北經濟學院大四學生梁啓斌,中午在寢室內觀看股市行情……炒股、炒房炒黃金炒白銀、炒字畫炒外匯炒期貨、炒基金、炒收藏品……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開始加入“炒錢族”行列。網上時不時出現的“找工作難不如去炒股”、“工作10年不如炒房一套”等言論,也在激發出更多年輕人“炒”的熱情。
年輕人只看到了少數人的勝利,沒有看到投機市場“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哀。通過進入證券市場炒股、炒外匯等最終實現致富的年輕人屈指可數。畢竟炒股不是簡單的事,單純靠投機,賺錢的幾率很小,就算技術再好也需要機遇。
很多年輕人缺少主見、盲目跟風,尤其是在炒股、買房等方面,很容易受身邊家人、朋友、同事的影響。其實所謂“富裕”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單一和狹隘。有些東西也許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真得到了,也不一定會感到幸福。

炒錢族現狀

2010年6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15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1%的人表示,身邊存在“炒錢族”,其中36.1%的人表示這樣的人“比較多”,13.7%的人表示“非常多”。受訪者中,“80後”佔59.3%,“70後”佔25.4%。30.6%的人承認自己就是“炒錢族”。
89.1%的人表示身邊年輕人擬做“炒錢族”
調查中89.1%的人表示,身邊有年輕人擬做“炒錢族”。
調查顯示,45.1%的人認為,年輕人想當“炒錢族”是理財意識提高的表現;39.2%的人認為,“炒錢族”興起是因為人們希望追求更高生活質量,很正常。
52.4%的人認為年輕人熱衷於“炒”是投機心理作怪。
調查顯示,52.4%的人認為,不少年輕人熱衷“炒錢”是投機心理作怪;37.9%的人覺得,年輕人熱衷“炒錢”是因為對現有生活不滿意;37.5%的人認為這是就業難、創業難所致;21.4%的人表示,這是一種“跟風行為”。 [1] 

炒錢族評述

全球職業規劃師中國地區首席培訓師、心理學家鍾谷蘭認為,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專職做“炒錢族”,是社會進步和多元化的體現。“在上一輩人的觀念中,穩定工作很重要。如今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已越來越多樣,有的人開網店營生,有的人甚至靠旅遊、寫專欄生活,這都是無可厚非的,關鍵在於,他們自己想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講師唐遠雄表示,如今整個社會漸漸進入“資本致富時代”,一些人特別是具有市場敏感性的人開始意識到,通過“錢生錢”等理財方式,可以更快獲得更多財富,單靠一般性勞動,很難快速積累財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蔣敏傑説,現在高校裏掀起了“炒”的熱潮,身邊不少同學都加入“炒錢族”行列。但在她看來,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掌握投資技巧對年輕人來説很有必要,“因為將來肯定是一個‘金融時代’,適當參與經濟活動可以幫助年輕人增長金融知識,提高投資技巧。”
蔣敏傑認為,我們的社會要有一種機制,這種機制不僅是樹立“勞動者光榮”的觀念,還要能讓勞動者真正致富。比如提高勞動者工資、優化青年創業環境、提高創業成功率等,讓青年能夠通過勞動實現致富。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對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分析來看,炒錢族走的並不是陽光普照的大路,而是社會轉型的斷裂期曲折的道路。熱詞“蟻族”和現在的“炒錢族”看上去是相對的,而實際上則反映了年輕人在現實中的不同心態和生存狀況。
時評人楊興東則認為在炒錢族喧囂的背後,其實是社會問題的客觀表現。生活壓力的沉重促使單靠工作無法保證生活的質量,而成功標準的單一,使財富成為社會認可度的唯一“標杆”,也一度加劇了國人投機倒把的心理。從投資角度看,這也表現了中國資本市場還欠成熟,民間資金由於投資渠道的狹隘,不得不將目光盯在了炒錢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