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背隼

(隼科隼屬動物)

鎖定
灰背隼是隼科隼屬鳥類。全長25-33釐米,雄鳥頭頂深灰色,頭部棕褐色,具不明顯的細白色眉紋,頰、喉白色,上背及兩翼深灰色,飛羽黑色,尾灰色而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不明顯的白色端斑,下體棕褐色而具細黑色縱紋。雌鳥頭及上體暗紅、褐色而具黑褐色橫斑,有不明顯白色眉紋,頰、喉白色,胸腹白色而具粗的棕褐色縱紋。 [3]  [7]  幼年或未成熟的灰背隼,上體呈棕色,覆羽被麂皮包圍並帶有黑色的軸線,下面的棕色非常顯着,兩側有大斑點。 [1]  灰背隼共有9個亞種 [2] 
灰背隼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地區, [1]  在西伯利亞繁殖,冬季南遷至埃及和中東地區、日本和印度北部越冬。 [5]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內蒙古、東北地區、河北、甘肅北部、青海北部,在長江流域以南和四川、雲南等地越冬, [5-6]  棲息於開闊的低山丘陵、山腳平原、森林平原、海岸和森林苔原地帶。常單獨活動,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為食。 [7]  營巢於樹上或懸崖岩石上,偶爾也在地上,每窩通常產卵3-4枚,孵化期為28-32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輪流撫養25-30天后離巢。 [3] 
2016年,灰背隼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屬於無危(LC)。 [1]  2021年2月5日,灰背隼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4] 
中文名
灰背隼 [3] 
拉丁學名
Falco columbarius
別    名
灰鷂子
外文名
英文 Merlin
法文 Faucon émerillo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隼科
隼屬
灰背隼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9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灰背隼形態特徵

灰背隼是小型猛禽。共有9個亞種。體長25-33釐米,翼展50-67釐米,體重150-300克。成年雄鳥比雌鳥小至少小25%。它的重量僅為160-170克,翼展為50-60釐米。前額、眼先、眉紋、頭側、頰和耳羽均為污白色,微綴皮黃色。上體的顏色比其他隼類淺淡,尤其是雄鳥,可以通過上部的灰藍色識別雄鳥,雄鳥帶有黑色細條紋。飛羽為黑色和條紋灰色。矩形是灰色的,帶有黑色軸線。下體略帶紅褐色,尤其是在腿部,並帶有細細的棕色條紋。尾羽上具有寬闊的黑色亞端斑和較窄的白色端斑。頭部看起來沒有頭盔。冠部和後頰部呈灰色並有條紋。有一道蒼白的眉紋。在赤褐色的背景下,眼睛下方可以看到黑色的淚腺。喉嚨發白。虹膜黑色,喙藍灰色,尖端黑色,蠟質和腿黃色。 [3] 
灰背隼
灰背隼(3張)
雌鳥明顯更大。羽毛圖案和雄鳥相同,但灰色被棕色取代。上體棕色。下體缺乏紅褐色,棕色條紋更明顯。側翼出現粗糙的棕色條紋。翅膀和尾巴呈深褐色,帶白色條紋。 [1] 
幼年或未成熟的灰背隼,它們的上體呈棕色,覆羽被麂皮包圍並帶有黑色的軸線,下面的棕色非常顯着,兩側有大斑點。蠟膜不是亮黃色。 [1] 

灰背隼近種區別


灰背隼
燕隼
遊隼
體量
體長25-33釐米,翼展50-67釐米,體重150-300克
體長約36釐米,體重140-340克
體長41-50釐米
特徵
前額、眼先、眉紋、頭側、頰和耳羽均為污白色,微綴皮黃色。上體的顏色比其他隼類淺淡,尤其是雄鳥,可以通過上部的灰藍色識別雄鳥,雄鳥帶有黑色細條紋
體形比獵隼、遊隼等都小,為小型猛禽,上體深藍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色條紋。腿羽淡紅色
翅長而尖,眼周黃色,頰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紋,頭至後頸灰黑色,其餘上體藍灰色,尾具數條黑色橫帶
圖片
灰背隼 灰背隼
燕隼 燕隼
遊隼 遊隼

灰背隼棲息環境

灰背隼棲息於開闊的低山丘陵、不連片的北方森林、苔原、石楠沼澤、沼澤和泥炭沼澤,附近有森林、邊界和大片水域的島嶼,甚至開放的苔原,山腳平原、森林平原和海岸,特別是林緣、林中空地、山岩和有稀疏樹木的開闊地方,冬季和遷徙季節也見於荒山河谷、平原曠野、草原灌叢和開闊的農田草坡地區,時常出沒的環境是開闊的自然或人工養殖環境,雀形目動物羣豐富,如雀、椋鳥、雲雀、草地鷚、麻雀等。 [3] 

灰背隼生活習性

常單獨活動,叫聲尖鋭。飛行速度非常快,機翼相對較短,節拍非常快速且充滿活力。長尾巴賦予了它們極大的敏捷性,例如追捕麻雀。大動作是通過快速、直接和低空飛行進行的。多在低空飛翔,在快速的鼓翼飛翔之後,偶爾又進行短暫的滑翔,發現食物則立即俯衝下來捕食。休息時在地面上或樹上。 [3] 
叫聲:告警時發出一連串快速上升的尖厲刺耳叫聲。幼鳥乞食聲為yeee-yeee。 [3] 
幾乎完全以體重不足50克的小型雀形目為食。它在監視中狩獵或在飛行中沖走獵物。可以捕捉一隻飛在面前的麻雀,也可以將一隻鳥從飛行羣中隔離出來,並在追逐後將其獵獲。偶爾會獵殺大型昆蟲,如蜻蜓和小型哺乳動物。 獵物通常在地面或開闊環境中的低棲處被吃掉。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和昆蟲等為食,也吃蜥蜴、蛙和小型蛇類。主要在空中飛行捕食,常追捕鴿子,所以俗稱為“鴿子鷹”,有時也在地面上捕食。 [3] 

灰背隼分佈範圍

灰背隼世界

留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阿塞拜疆、巴哈馬、巴巴多斯、白俄羅斯、比利時、百慕大、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開曼羣島、哥倫比亞、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丹麥、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法屬圭亞那、德國、直布羅陀、格拉納達、危地馬拉、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冰島、印度、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牙買加、日本、朝鮮、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立陶宛、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尼泊爾、尼加拉瓜、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波蘭、波多黎各、卡塔爾、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屬)、蘇里南、瑞典、塔吉克斯坦、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庫曼斯坦、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委內瑞拉和越南。 [1] 
繁殖地:波黑、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東亞區、中亞區、歐洲區)、美國。
非繁殖地:亞美尼亞、奧地利、伯利茲、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捷克、格魯吉亞、希臘、瓜德羅普島、匈牙利、伊朗、伊拉克、約旦、盧森堡、摩爾多瓦、黑山、荷蘭、北馬其頓、葡萄牙、羅馬尼亞、沙特、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士、敍利亞、土耳其、維爾京羣島。
旅鳥:阿富汗。
季節性不確定:聖巴泰勒米島
遊蕩(非繁殖地):巴林、阿曼、蘇丹、阿聯酋和也門。
遊蕩:不丹、格陵蘭、列支敦士登、馬耳他、菲律賓、塞內加爾、西班牙(加那利羣島)、斯瓦爾巴和揚馬延、泰國。 [1] 

灰背隼中國

分佈於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 [3] 
灰背隼分佈圖 灰背隼分佈圖 [1]

灰背隼繁殖方式

該物種的繁殖季節隨着時間的推移非常分散,取決於各亞種分佈的地區。該物種是一雄一雌制,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像所有隼屬 一樣,灰背隼不會築巢。特別喜歡佔用烏鴉喜鵲和其他鳥類的舊巢,它們盡其所能修復。在沒有樹木的開闊苔原上,也可以在地上築巢。巢的結構較為簡陋,主要由枯枝構成,形狀為淺盤狀。每窩通常產卵3-6枚,偶爾多至5-6枚,有時也有多至7枚和少至2枚的。卵的顏色為磚紅色,被有暗紅褐色斑點。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28-32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輪流撫養25-30天后離巢。長大一些的幼鳥常常高興地飛到空中去追逐飄舞的羽毛或者蒲公英的花序,並且向這些東西發動模擬進攻,這也是它們為了將來的捕獵生涯作準備。 [3] 

灰背隼亞種分化

灰背隼(9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人及時間
1
灰背隼歐亞北部亞種
Falco columbarius aesalon
Tunstall, 1771
2
灰背隼指名亞種
Falco columbarius columbarius
Linnaeus, 1758
3
Falco columbarius insignis
Clark, 1907
4
Falco columbarius lymani
Bangs, 1913
5
Falco columbarius pacificus
Stegmann, 1929
6
Falco columbarius pallidus
Sushkin, 1900
7
灰背隼北美大平原亞種
Falco columbarius richardsonii
Ridgway, 1871
8
灰背隼冰島亞種
Falco columbarius subaesalon
C. L. Brehm, 1827
9
灰背隼阿拉斯加亞種
Falco columbarius suckleyi
Ridgway, 1874
[2] 

灰背隼保護現狀

灰背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4] 

灰背隼種羣現狀

截止2020年,灰背隼在歐洲的種羣數量估計為20,000-41,700對,相當於40,100-83,400對成熟個體。歐洲約佔全球範圍的15%,因此對全球總量規模的初步估計為267,000-556,000只成熟個體。估計北美數量約為1,600,000只成熟個體,全球總量約為3,200,000只成熟個體。鑑於物種數量估計的範圍很廣,全球總量處於250,000-3,200,000只成熟個體之間。 [1] 
趨勢論證:在北美,截止2020年,該物種在過去5年中經歷了巨大且具有統計意義的增長(平均每年3.5%,相當於56%超過三代)。但請注意,這些調查僅覆蓋該物種全球範圍的不到50%。在歐洲,繁殖種羣規模在13年內至少減少了30%。總體而言,全球的灰背隼總量是穩定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