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食

鎖定
火食,漢語詞彙,拼音huǒ shí,釋義是謂吃熟食。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舉火煮飯。伙食,日常飯食。
中文名
火食
拼    音
huǒ shí
釋    義
吃熟食;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舉火煮飯;伙食,日常飯食
出    處
《禮記·王制》

目錄

火食解釋

1.謂吃熟食。2.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3.舉火煮飯。4.伙食,日常飯食。

火食出處

《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鄭玄注:“不火食,地氣煖不為病。”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有時三日不火食,山蕎畲粟雜沙磣。”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正誤·莊子語疵》:“言孔子七日不火食,容或有之,而藜羹不糝,非火食與?”
康有為《大同書》丁部:“雲南野人山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脱落。”
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自家本秦時宮人,後以採藥入山,謝去火食,漸漸身輕,得成大道。”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蕭史﹞日居鳳樓之中,不食火食……弄玉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絕粒。”
《荀子·宥坐》:“孔子南適楚,戹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飢色。”
《晉書·苻堅載記上》:“堅曰:‘漢祖……父母妻子為楚所囚。平城之下,七日不火食,賴陳平之謀,太上、妻子克全,免匈奴之禍。’”
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寅罷西陽郡還,雖未別火食,寅以私錢七千贖當伯。”
《北齊書·張纂傳》:“﹝纂﹞輒令開門內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
《黃繡球》第十七回:“反將購辦的什物變賣,抵充房租火食。”
瞿秋白《餓鄉紀程》九:“他卻要了我們買的面十鋪德(中國秤合有三百斤面),算三個人在車上一個半月的火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