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文奎

鎖定
潘文奎(1367—1435),永嘉昆陽村人。字景昭,愚莊其號也。治書,年三十歲,浙江丙子(1396),鄉試第五十四名。建文二年(1400)進士,擢大行人。奉使朝鮮安南諸國。永樂六年( 1408年),擢知河南許州事。永樂八年(1410)二月,以事當降,尋召還,改左春坊司直郎。未幾朝廷遴選廷臣重厚堪任字牧者,升漢陽府別駕。宣德紀元年(1426),以纂修國史召至京,十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參議。宣德五年(1430)衣錦還鄉,時64歲。宣德乙卯十年(1435)而逝。
本    名
潘文奎
景昭
愚莊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永嘉
出生日期
1367年
逝世日期
1435年
主要作品
《愚莊集》一卷
《送潘行人使朝鮮》
性    別

潘文奎人物簡介

1396,年30,浙江鄉試53名,會試6名。 [1] 
1400年(建文二年)進士,擢大行人。奉使朝鮮安南諸國。《效顰集·愚莊先生傳》:“威儀文辭可象可畏,專對則其餘事也,專對則其餘事也。”
黃淮贈詩《送潘行人使朝鮮》:
朝鮮職貢禮彌恭,聖主懷柔寵更隆。
冠服九章雲錦爛,天書五色紫泥封。
星搓影動榑桑曉,玉節光搖翰海風。
竹帛行將修盛典,芳名終古耀無窮。
“三月甲申朔,上贈衣一襲與潘文奎,不受。文奎但至闋陳謝而已。”“丁亥,使臣潘文奎還。文奎温雅風流,清不近貨,唯求詩卷,文奎愛妓淑淑,與率行境內,至興義,遣還。”可見,具有儒者風範的潘文奎“唯求詩卷”,給朝鮮上層社會留下極好印象,開啓了兩國使節文學之先河。
1408年(永樂六年),擢知河南許州事。(見《河南通志》卷三十三)
1410年(永樂八年)二月,以事當降,尋召還,改左春坊司直郎(見《明會要》 卷三十五 職官七)。
王直《愚莊詩序》稱:“潘君,永嘉人,其始由進士為行人,久之,用薦舉為司直郎,又升漢陽府同知。”潘文奎在任漢陽府別駕之時,與太守王靜及教諭趙弼為同僚,交遊唱和。趙弼在《效顰集·愚莊先生傳》中稱“南平趙弼嘗叨先生治下,故述其存歿之事,用垂不朽雲”,可見二人交往甚厚。
許州知州潘文奎以事當降,近臣有薦其文學者,即擢左春坊司直郎;當時黃淮任右春坊大學士,此近臣推薦可能就是黃淮。
未幾朝廷遴選廷臣重厚堪任字牧者,升漢陽府別駕(見《效顰集·愚莊先生傳》)。臨行,黃淮贈詩《送潘貳守之任漢陽》。
詩序:餘友潘君景昭,由春坊左司直郎擢授漢陽府同知。餞別之次,率成短歌一章,以道離合之懷雲耳。
潘文奎在漢陽任上不負期望,以“清慎寬厚,其文章詞翰”,為當時所重。
1426年(宣德紀元年),以纂修國史召至京,十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參議(見《效顰集·愚莊先生傳》)。
任滿擢為福建布政司參議。不久七次參加編制國史。
宣德五年(1430)他64歲時衣錦還鄉。臨行,楊榮贈詩《送潘參議歸永嘉詩序》、楊士奇贈詩《送潘景昭致士歸永嘉》、金幼孜贈詩同年《贈潘參議文奎二首》。
1435年(宣德乙卯十年)秋去世。

潘文奎個人詩集

潘文奎存詩《東甌詩續集》和《東甌詩存》錄用10首。加上《九真山 》、《臨清樓 》詩共12首。《臨清樓 》詩:
萬頃滄濤百尺樓,天光雲影鏡中浮。
半空環佩鳴霄漢,六曲闌干近鬥牛。
吟嘯景宜先得月,登臨頓覺早知秋。
興來縱目煙波外,無數閒情落釣舟。
九真山史稱“江漢之祖龍,漢陽之鎮山”。她一路滄桑的從遠古走來,如今不僅擁有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而且擁有一座省級現代化影視城。早在明代,九真山便是文人墨客雅集、達官貴人消夏的勝地,明嘉靖漢陽府同知潘文奎有詩《九真山》為證:
憑高極覽思莫窮,襲人香氣霽空濛。
酒酣耳熱霄壤窄,恍疑置我神仙宮。
今天,九真山更是人們登高望遠、修身療養的佳處。也許比之明代潘文奎在《九真山 》詩中所言,更加愉悦,更加心曠神怡,飄飄如仙 。

潘文奎所撰之序

譜牒之作所以敍世系明尊卑,別親疏疏也古者掌於史官自史局,廢士大夫家自為譜皆據實而書不敢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蓋慎之也夫祖以一人始子孫歷,世至千百世愈遠愈疏苟元譜以識之何以知此為,本本所由出彼為支支所由分盡夫,尊尊親親之道哉。李氏伯安甫灼見於此惓,惓以修輯為務斷自於十四公自閩赤,岸徙永嘉楠溪之霞崗,為始祖舊譜毀於兵燹無所稽考惟有其,家世自十一世知,鎮公以下可考而修書之伯安深以遺缺,為恨竟齎志以終至永。樂戊子歲鄉之貧者,取蕨根為食偶值朱山五世祖墓,前志石劖而出之志載世。系子孫名跡甚詳伯安之季,子守仁悼先志。之未遂爰取舊所缺,者而追補之是必李氏之先人知後嗣之當興。
故假斯人以發其秘使其,後世子孫知所自出也不,然何為志埋經二百,年之久而一旦出之易耶今伯安之季,子守仁以書經。領鄉薦行將發軔,仕途所以大其門閭者其在(菲)乎矧又能善承先志,重修是譜於殘缺之後使其先,君子有隻夙昔。所缺恨者當亦快然於地下,矣籲李氏子孫觀是譜知。成之之難亦思,謎之之不易相與。維持其無窮,使歷世雖遠民名登於斯者生,有恤死有吊不至,於途人視之則,譜不徒作矣是為敍。
歲宣德五年四月望日,邑人潘文奎書。

潘文奎重要記載

先生姓潘,諱文奎,字景昭,愚莊其號也。世為永嘉人,生而穎異,動止不凡。長遊郡庠,克自勤勵。其學以忠行為本。凡為文章,一以理勝。故其密而不隱,簡而不膚。一時學者皆矜式之。洪武庚辰,登進士第,擢大行人。奉使朝鮮安南諸國,威儀文辭可象可畏,專對則其餘事也。永樂初(注《河南通志》卷三十三載:潘文奎浙江永嘉人進士永樂六年到任),擢知河南許州事,尋召還,改左春坊司直郎。未幾朝廷遴選廷臣重厚堪任字牧者,升漢陽府別駕。志操益堅,惟以寬和簡靜為治,民率從化。宣德紀元,以纂修國史召至京,升福建右參議,俾為一館領袖。自總裁以下鹹禮敬之。事竣,賜金帛冠服甚厚。例當進級,先生喟然嘆曰:四時之序,成功者去。矧吾年逾耳順,衰憊日迫,胡為更鳴漏盡而不知止也。於是上章力辭致政。既得謝事,南還卜居郎官湖側。暇則徜徉山水間,哦詩綴文以自適。太守新安王公偕同寅諸君子,日相親與,識論性命道德之學、修己治人之道,或至夜分而寐。先生厭蹄輪往來,乃擇晴川幽僻之處,置別墅以居之。客有問之曰:子生文獻之邦,負經濟之才。遭遇太平,掇危科,登顯仕,職史館。方當進階而上,立功名、享富貴之時,胡為一旦辭方岳之貴,棲身於蘆汀柳岸之間,與漁樵往來,甘於澹泊。果何樂歟?先生曰:此吾怡老之處,當如是也。且夫功名富貴,人孰無是心焉。在乎遂其志而已。苟弗達進退之機,豈為明哲也哉?是故好名而不知止者,其名必隳;好利而不知止者,其利必失。隳名者辱,失利者匱。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矧吾歷仕四朝,揚歷中外二十餘載,足跡半天下,罄吾之忠,盡吾之職,行吾之道,不負吾幼學壯行之志矣。今荷聖朝儍老之恩,謝事投閒,正宜守吾之分,行吾之素,放情泉石,嘯傲煙霞,以窮夫暮景之樂。又何必往來城市與碌碌者相逐哉?客以為名言。先生四秉文衡,皆全至公之道,故所甄拔者,皆真才實學之士,聞於當時。宣德乙卯秋,主廣西文衡,徹棘之後,謂諸公曰:吾連宵夢朱衣吏數十人,策雄騎、攤大蓋,來謂吾曰,上界重修白玉樓請君作記。吾且驚且喜而覺。不知此夢是何兆也?又三日,沫浴更衣,端坐而逝。維時太守諸公亦夢先生從西而還,接語之間,恍忽不知其所之。後數日,有司奉柩至,置位於東城之外。居民常見先生玄冠緋衣,乘白馬,騶從甚都,往來城中,儼然如生。信乎先生平日光明正大,歿則為神,甚顯應如是也。其平日所為詩文有關世教可傳於後者,方鋟梓以行。視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者,為何如哉。南平趙弼嘗叨先生治下,故述其存歿之事,用垂不朽雲。
錄自趙弼《效顰集··愚莊先生傳》
參考資料
  • 1.    多洛肯著.明代浙江進士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