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潁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面積平方千米,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潁州西湖是我國唐宋時期著名的風景湖泊,北宋盛期與杭州西湖齊名,並稱“杭潁”,為我國四大名西湖之一。風景區內有眾多歷史人文內容,文壇鉅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等先後任潁州知府,給西湖留下了眾多詩篇。
潁州西湖座落在千里錦秀、淵源流長的潁灑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鏡,璀璨奪目,令人嚮往。她興於唐、盛於宋。有會老堂、清漣閣、畫舫齋、湖心亭、宜遠橋等十數處建築,並有菱荷十里,楊柳盈岸,久為遊人憩遊勝境。唐、宋以來,即與揚州瘦西湖杭州西湖並稱。
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歐陽修由揚州移知潁州,尤喜此湖,有詩讚曰:“菡萏香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後歐陽修終老於此。清嘉慶後,湖面逐漸淤塞。今存有會老堂並歐陽修石刻像等遺物。 [1]  碑林是潁州西湖重要景點之一,建築面積19958平方米,建有碑林、碑廊、百龍亭、歐蘇雙亭、七峯塔、書畫展館、八仙過海、十二生肖等大型工世石雕,形成規模龐大且具徽派風格的古樸典雅建築羣,供遊人觀賞,另設有賓館、餐廳、商場、遊艇等西套設施。
中文名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所在地
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
面    積
20.72平方公里
投資資金
21億元
名    譽
四大名西湖之一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為2008年至2017年,計劃投資資金21億元。近期規劃為2008年到2010年,規劃範圍面積20.72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生態型湖泊類旅遊觀光產品和歷史人文旅遊景點。以歷史文化觀光區為核心,以西湖鎮、華佗村、歐陽村為三個旅遊集散地,會議酒店區,田園度假區,汽車營地區,濕地公園,宋文化主題度假區,鬍子國主題公園,濕地保護園區,生態農業觀光區為八個功能區。充分利用和保護西湖現有資源,以濕地水域為主題線索,重現潁州西湖的歷史場景,展現當地的人文風俗,演繹濕地文化,將潁州西湖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型的複合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史料記載

阜陽潁州西湖 阜陽潁州西湖
史載,天下西湖三十六。據明《永樂大典》,常講的有八大西湖:杭州西湖、潁州西湖、惠州西湖、桂林西湖、北京西湖、福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南昌西湖。其中唯潁州西湖和杭州西湖條目記載最為詳盡。如讚美西湖,歐陽修有“汝陰西湖,天下絕勝”,“西湖舊已聞,既見又過之”;蘇東坡有“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之説。如媲美西湖,蘇東坡則有“大千起滅一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劉克莊有“桂湖亦在西,豈減潁與杭”,楊萬里有“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更羅浮”,歐陽修亦有“都將二十四橋月,挽得西湖十傾秋”之説。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歷史上的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齊名共榮,不分伯仲,二者同為天下西湖媲美的標準。
阜陽潁州西湖 阜陽潁州西湖
潁州古西湖的開發有悠久的歷史。史載:周武王滅殷後,冊封功臣於各地建立諸侯國,卻忘掉了陳滿。康王(前1040)登基後便冊封陳滿後裔媯髡於汝墳建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葵侯、北燕伯、杞柏、鬍子、沈子朝於晉。”鬍子,爵。故又稱鬍子國。媯髡建國後,便迷上汝墳西側一望無際的滿泓碧波,先在湖南岸擇高地建立國都(後稱胡城),而後仿照文王在湖濱建靈囿、靈台的做法,在湖之東建台、建囿,以供自己及兩個愛女敬歸、齊歸遊玩。《寰宇記》説:敬歸、齊歸許聘給魯襄公,為了招待魯襄公而建此台。故此台稱女郎台,此湖稱西湖。春秋時期,五霸稱雄。《春秋"定公十五年》:“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鬍子豹歸。”胡城雖遭塗炭,但西湖的自然風光依然透亮迷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於汝墳建立汝陰縣。從此,鬍子國的御花園因地得名,世稱汝陰西湖。(《潁州西湖志概述》)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3張)
潁州西湖之所以開發較早,得益於古潁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據考:在夏、商、周時期,潁州西湖及其周邊一帶稱作汝墳。汝即汝水;墳《辭海》注:“水邊高地曰墳”。潁州西湖原本是盤桓在汝墳這片地方的汝水(今稱泉河)、西溪(已湮沒)、東溪(已湮沒)、三清河(今存)、白龍溝(今通七漁河)、小汝水(後稱小河,今改為泉河入潁水處的新道)、焦陂(已湮沒)等諸水的交匯處,地勢低窪,濕地連綿,天水相接,一望無涯,僅水面就約五、六十華里,許多地方深不可測,變化無窮。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條件

這時的西湖,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雨季漲水時,它將多餘之水吞入腹內,由於腹腔深而且廣,西湖容水量巨大;冬春缺水時,它又將腹中之水吐了出來,使各水系的水位始終保持平衡。西湖周邊,氣候濕潤,季節分明,陰陽和諧,歲歲豐登,西湖因此被稱為“利湖”。明代張鶴鳴曾讚譽説:“湖成,此延袤百里皆魚稻之鄉也。”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汝水徑流路線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2張)
在貫通西湖的諸水中,值得一提的是汝水。先秦時期古汝水徑流路線是:自其源頭梁縣勉鄉天息山東南流至今河南漯河市南幹河陳村,……又東南經今西平、上蔡、商水、項城、沈丘老城,繼經安徽臨泉縣北,再東南循泉河至阜陽市,合潁水仍東南入淮。而且據有關專家研究,潁水就是古汝水支流。《水經注》記載的汝水自先秦至宋代都無多大變遷,“潁盛則南播,汝泆則北注”。上游,潁尾和汝尾將西湖與潁水和汝水連接在一起;下游,汝口和潁口將西湖與淮水緊密連繫在一起,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古西湖上下游水源的長流不衰。因諸流長年累月從這裏經過,源頭活水,時動時靜,動時將泥沙捲走,形成深潭;靜時,沉積物留了下來,在偌大的湖面上,形成犬牙交錯的曲渚和星羅棋佈的汀州。日積月累,天長日久,岸邊長出參天巨柳,水中生出菱荷蘆葦,雜花生樹,羣鶯亂飛,即便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寒鴉羣結歸巢,水禽啄冰覓食,潁州古西湖,盡現其原始生態自然景觀。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古代建築羣

西湖古代建築歷史悠久。最早溯源於周康王時期媯髡在西湖南岸高地築建胡城,並於西湖東岸建女郎台,建囿,建山川寺、通教寺。春秋戰國時期,新增建築史不見載,但胡城、女郎枱曆經戰火卻保留下來。至東漢建武元年(25),光武帝劉秀冊封劉信為汝陰王,劉信以胡城為王府,對胡城及西湖上的建築進行了修葺,並建擇勝亭、擷芳亭。此後,歷代潁王(侯)都以胡城為王府、侯宮;汝陰設郡後,均以胡城為治所、官邸;平和豐壤之年,西湖窪地及周邊景觀不失浚疏和修繕。唐代大順二年(891),昭宗李曄冊封李褆為潁王。李褆對西湖鍾愛有加,尤愛湖之西南處的蘆花湄。每當金秋時節,晚風拂動,蘆花如白浪起伏,他搖頭嘆曰:“唯缺一舟”,隨即在蘆花湄建畫舫閣(又稱畫舫齋)。此外,唐代還建有湖亭,位於湖心州北端,地勢高亢,作亭於此,矯首縱目,湖中景物盡收眼底。蘭堂,位於西湖亭前,取晉王羲之“蘭亭”以為名,為高朋勝侶宴集的場所,唐代詩人許渾有詩云:“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由此可知,唐以前西湖建築景觀已初具規模。
北宋是潁州西湖最為繁榮時期,西湖建築已蔚為大觀。現擇其要者附於後: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文廟

在湖東南岸,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蔡齊知潁時所建。包括欞星門、啓聖祠、朋倫堂等建築羣依次排開。文廟歷三百四十年圮於水。明洪武十一年(1377)遷建南城東街。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清潁亭

在會老堂附近。晏殊罷相出守潁郡,常優遊湖上,舒徐潁水之濱,作亭城陰以自頤養,俯瞰潁水,故得此名。蘇軾兄弟曾於此亭分別,有“別淚清潁”詩句。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清漣閣

面臨西溪,晏殊知潁時建。閣高三層,下臨深溪,有危樓百尺之勢。古木陰深,碧漾風清,為西湖勝景。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雙柳亭

在清漣閣前,晏殊手植雙柳,時歐陽修為郡守,柳已成蔭,因建此亭。明天啓初年,鳳陽府晏自啓重建,清乾隆三年,安徽布政使晏斯復建。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去思堂

初名清漣閣,晏殊既去,民不能忘,更其匾額為“去思”,遂為此堂。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會老堂

宋熙寧四年(1071),歐陽修致仕歸潁,趙康靖公概年逾八十,自南京(今河南商丘)來訪於湖上。時呂公著為郡守,作堂於西湖書院旁,名叫“會老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磚刻花紋,形式古樸。壁間有月門相通,窗為六角形,堂前欞門,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存。2005年由阜陽市潁泉區政府重新修復。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聚星堂

在會老堂前,過望佳橋拾級而上,便是聚星堂。凡三楹,宋代潁人為紀念知潁名宦而建。額上題:“潁濱星聚”。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六一堂

在會老堂後,凡三楹,宋熙寧五年(1072)建,為歐陽修終老之所,歐陽修著《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三橋

即飛蓋、宜遠、望佳三橋,為歐陽修知潁時所建。飛蓋橋,聳架在湖東南的直溪上,曲橋朱欄,倒映湖底,上通車馬行人,下通畫舫遊艇。宜遠橋,在西溪西南煙波空闊處,曲橋朱欄,古木映襯,南望清漣閣,北臨白雲間,境至清絕,如在塵表。望佳橋,在州島南陂下,高大寬廣,當年車馬喧鬧,遊人如織。歐陽修詠“望佳橋”詩云:“笳鼓下層台,旌旗轉長嶼。橋響騖歸軒,溪明望行炬。”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蘇堤

是出汝陰城向西北,蜿蜒曲折直到西溪的一道湖堤。宋元祐九年(1091)蘇軾知潁而修,夾堤間種桃柳,陽春煙景,桃紅柳綠,倒映湖底,宛如一條綵帶直系城頭。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書院

在澄源堂右側,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續建。明正德間圮廢。嘉靖間重修再廢。清乾隆五年(1740)知府孫光憲重建。於四賢堂的左面為層六楹以處師儒,於右為屋四十楹以處師徒。並勒碑置於四賢堂左楹後壁間。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西湖三閘

蘇軾守潁時修,調劑西湖水以溉農田。明代廢。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西湖亭

在梧柳風堂後,宋代重建。額曰:“勝絕”,故又名“勝絕亭”。這裏水月空明,秋夜玩月最佳。亭中碑記很多,中有蘇軾真跡石刻:“潁州西湖,月夜泛舟;聽琴一首,東坡居士” 。 “坐河漢,藥西罅,使我冰雪腸。不為誰來疑為我,與君水天浮四方。”字體風韻,筆力遒勁,人們往往拓帖臨摹。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葵亭

在州島以東不遠處,呂公著通判潁州時作。額曰:“葵亭”,亭後有園名“青圃”。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竹間亭

在葵亭東南,近關帝廟。翼然湖上,幽篁叢生,為消夏佳境。歐陽修退居潁州抒懷詩有“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歐陽祠

在西湖書院東,凡三楹,為潁人紀念歐陽修而建。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懷歐橋

在湖東里許。歐陽修既卒,潁人為紀念歐公而建。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4張)
唐宋時期,西湖建築達到鼎盛。而其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前代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如唐代後期大詩人杜荀鶴有一首《再經胡城縣》:“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新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詩的內容,就杜荀鶴而言,兩年兩經胡城縣,説明此地實為往來交通要衝,商旅繁華之地。這一時期,頻現於文人的詩詞歌賦中的胡城,自然也不一般。即便是到了南宋初年,胡城古建築之風韻猶存。金主完顏亮率兵南下,曾寫下《過汝陰》詩一首:“門掩黃昏染綠苔, 那回蹤跡半塵埃。 空庭日暮鳥爭噪 ,幽徑草深人未來。數刃假山當户牖,一池春水繞樓台。繁花不識興亡地 ,猶倚闌干次第開。”城中有此幽靜深邃的大院,院中樓台假山錯落有致,落日黃昏,飛鳥歸巢,繁花盛開。而作為潁州古西湖建築歷史見證的女郎台,在宋代亦然神韻流芳,引得不少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歐陽修有“何處偏宜望,清漣對女郎”;梅堯臣有“樓上望湖上,煙林晚蔽雲”;黃庭堅有“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台下水連天”,劉敞有:“城郭臨湖盡,樓台此地偏。動搖浮積水,高絕近諸天”;陸佃有“十頃湖光闢後塵,女郎台榭點沙濱”。詩人們或望台,或登台,或品台,或戲台,女郎台成為西湖之濱經久不衰吸引人們登高望遠的燕遊景點。
明朝建立後,傅友德被封為潁國公對胡城進行了維修。正統七年(1442),御史彭勖路過潁州,想起當年歐陽修,説道:“文章足以洗積習,而歸諸古著,並傳於後世,惟守歐陽修公足以當之。”(見《歐陽文忠公祠記》),時任知州張克讓心領神會,一面維修西湖書院,一面於書院之西建歐陽文忠祠。嘉靖三年(1527),潁州兵備道朱舜民為宣揚三國關羽的忠義精神,提出建關帝廟,工未成調離。潁州知州蔡敬中按照朱的設想,續建關帝廟,廟後建二亭:碧環亭和峙玉亭。亭側建閣,門額題“潁水瀟湘”。嘉靖十四年(1535)潁州兵備道李宗樞命州判呂景蒙重修西湖書院,前增建露台,中增建四賢祠(四賢指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萬曆四年(1576),潁州知州黃大賁對西湖建築進行全面維修,並於四賢祠後築台,台上建西湖亭。繼之,建西湖閘,以防湖水乾涸。崇禎初年(1628),南京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師,潁州人張鶴鳴告老還鄉後,看重蘆花湄南邊崗巒回抱的地勢,用了兩年時間,建起一座豪華別墅。同時,為紀念漢朝的郭憲、陳蕃、範滂和宋朝的焦千之及明朝的盧翰,張鶴鳴會同知州於歐陽文公忠祠之側,又建松喬祠。經過維修、重建、再建,此時西湖建築羣落不減昔日之勝。所以,當時詩人盛世銘則有“秉燭夜遊不願歸”的詩句。
清順治年間,潁州人劉廷桂在西湖東南建別墅,園中有綠玉館、卷碧軒、鳧澡閣、漉月居、宜憩亭等,花竹深秀,水木清華,為一時勝地。乾隆五年(1740),潁州知府孫光憲重建西湖書院,同時在會老堂右側建文昌祠,凡六楹,後三楹祀文昌,前三楹為道士黃冠所居住。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王斂福維修湖上古蹟,劃出894畝耕地課租作為維修古蹟費用。乾隆以後,在四賢祠旁又建王公祠,祀乾隆間潁州知府王斂福。雍正年間,潁州知府蘆見增新建湖心亭、重建畫舫齋。在湖面風浪波濤中,煙波浩蕩,水天相接,亭齋之間有曲橋相連。在此危坐納涼,清風灑然,往來乘舟遊覽,大有輕舟一葉,凌風飛去之勢。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西湖文化

詩人筆下的潁西湖風光
明《嘉靖潁州志》描述潁州西湖勝景:菱荷飄香,綠柳盈岸;芳菲夾道,林宛爛漫;曲徑通幽,斜橋澤畔;畫舫朱艇,碧波漣灩;樓台亭榭,錯落其間。歷史上的潁州西湖,就這般宛如一顆璀璨的淮上明珠,鑲嵌在一馬平川的黃淮海大地上,引來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吟詩讚嘆。
據史料記載,最早歌詠潁州西湖勝景的,可以追溯到《詩經汝墳三章》,但專寫潁西湖的當推唐朝詩人許渾。他在《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詩中唱道:“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獨想徵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許渾,潤州丹陽(今江蘇)人。文宗太和年間進士,曾任潁州從事,主管文書,職業參謀,察舉非法。後為監察御史、虞部員外郎。曾有 “山雨欲來風滿樓”而名後世。寫這首《西湖宴餞》時,正值深秋季節,霜染紅葉,菊繞湖開,鳥飛蟬鳴,徵車轆轆,鼓角聲聲。蘭堂之上,西湖清宴,歌伎曲高,客興正濃。此時,夕陽西下,高聳的城堡身披餘輝,湖邊樓台沐浴在金波盪漾之中,靜謐的寺院裏,香客還未散盡,嫋嫋輕煙,隨風飄散在平湖之上。好一派西湖秋色,令遊人心醉。
宋代承平百年,天下晏然,西湖勝景,愈為天下仰慕。在歐陽修之前,知潁、泛潁並歌詠西湖者,有蔡齊、晏殊、宋祁諸人。晏殊,字同叔,臨川(今江西)人。七歲能文,以神童被薦於真宗,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宰相兼樞密使,是歐陽修的恩師。後忤逆權貴,罷相以工部尚書知潁州。其《和王校勘中夏東園》詩云:“東園何所樂,所樂非塵事。野竹亂無行,幽花晚多思。閒窺魚尾赤, 暗辨蜂腰細。樹影密遮林, 藤梢狂罥袂。潘蔬足登膳, 陶林徑取醉。幸獲汝潁水,忘卻今昔世。歡言捧瑤佩, 願以疏麻繼。”東園,指潁州西湖之怡園,是當時西湖東岸的著名景區之一。晏公罷相知潁,閒逸之中,不免思緒徘徊。然西湖美景,卻令他忘卻今昔何年,穿行在野竹幽花叢中,鯉魚和赤峯成為他的親密伴侶,一代名相,竟如此逍遙於西湖勝境之中。宋祁更不用説了,他是湖北安陸人,仁宗二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因在《玉樓春》一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名句,世稱“紅杏尚書”,美名流傳。他的《詠西湖上寄潁州相公》一詩云:“湖邊煙樹與天齊,獨愛湖波照影時。岸蔣渚萍春披靡,佛樓僧閣暝參差。相君萬一來湖上。手弄潺湲更憶誰?”宋祁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著有《宋景文長短句》,但此詩並無四六長短之分,而是平鋪直敍,娓娓道來,真情實感,親切動人。他寫出了西湖的魅力是“獨愛湖波”,一池春水;湖面之上,雨打浮萍;岸邊煙樹,齊天探霧;廣如一片原始森林,幽深莫測;佛樓僧閣,落日餘輝,倒映在西湖如明鏡般波光之中,參差錯落,好一幅西湖陽春三月水墨圖。
若論對西湖鍾情無限,贊愛有加者,莫過於歐陽修其人。歐陽修一生八到潁州,初至潁州西湖,便被西湖美景所傾倒,發出“柳絮已將春去遠,海棠應恨我來遲”的感嘆。西湖對歐陽修,實在是三生有幸,相見恨晚。即知潁,便“嗟哉我豈不樂此,心雖欲往身不能”。他盛讚“西溪水色春長綠”,第一次説出“西湖煙水如我家”。但畢竟當時他才四十三歲,仕途倥傯,居家難擇。待再至汝陰,顧望西湖時,“十四五年勞夢寐”,“白首重來似故鄉”。此時的他已經把潁州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了。披閲中國古代文學史,我們發現,歌詠西湖,讚美西湖,留下詩詞最多的,當屬歐陽修。特別是他的《採桑子十三首》,翻舊闕,寫新聲。其中連續以十個“西湖好”之句直接讚美潁州西湖風光之美,創下了古代文人墨客歌詠西湖之最。在歐陽修的筆下,西湖綠水逶迤,一片瓊田;佳景無時,百卉爭妍;狼藉殘紅,急管繁弦;滿目繁華,雲物俱鮮;載酒來時,不覺船移;醒醉喧譁,疑是神仙。真真正正將他“平生為愛西湖好”的內心情愫如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並凝練成精妙詩句,曲盡筆端。
歐陽修之後,歌詠潁州西湖者,代不乏人,或偶有佳作。而讀之使人對西湖產生美妙幻覺,生髮無限聯想,將西湖嫵媚風光之美推向極致者,當屬蘇東坡。“我性喜臨水,得潁意甚奇。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蘇東坡生性喜水,對潁州西湖更是情有獨鍾。東池浮萍,西池秋水;春夢尋湖,同泛扁舟;水漲西湖,忘緲淮海;壺中春色,歡飲共觴。在蘇東坡心目中,“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借西施之美,喻西湖之色,西湖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約。他把潁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比較,“二十四橋亦何有,換此十頃玻璃風”;他把潁西湖與杭西湖比較,“大千起滅一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其實蘇東坡是最有資格評論西湖風光的人:他兩次在杭州為官,知過潁州,調過揚州,貶到惠州,遊過雷州,住過許州,而這些地方都有西湖,所以他的好友秦覯説他:“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説官閒事已無。”楊萬里亦説他“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不得休”。一句“西湖長”,確立了蘇東坡評價天下西湖的“權威”地位,也透顯出對這位西湖才子的欽佩仰慕之情。
潁州因西湖而繁榮
潁州因西湖而繁榮,西湖因潁州而揚名。作為遊覽勝地,潁州西湖歷史悠遠,開發較早,以其廣袤的湖面,深藏於平原腹地,歷經千年而愈發明秀,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作為政治中心,古潁州、古汝陰、古胡城,地處富饒的淮北平原,北通汴梁,南達長淮,東枕潁水,西臨陳蔡,由於河密土肥,交通、農業和商貿都很發達,被視為“東南形勝”之地,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州、府、郡、縣的治所和王侯封爵的采邑。因此,古城潁州,成為南下北上、東進西出的主要商埠;潁州西湖也自然成為名公巨卿、達官顯貴們優遊燕閒的娛樂場所。
到了唐代,隨着淮潁水道的開通,朝廷設置淮潁道使職加強管理和開發,淮潁水運成為國家漕運的重要運輸線,商業運輸和貿易隨之繁榮興盛,潁州遂成為淮西名城。潁州絲綢紡織工藝精良,絁、棉等產品被選為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和好評。白居易《村苦寒》詩説,“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餘温”,盛讚絁被防寒保暖性能。潁州出產的白魚,是淮河、潁水的名貴魚類,製成“糟白魚”流通市場,並被列為貢品。垂至宋代,蘇軾知潁州時,賦詩讚美白魚:“紅葉黃花秋正亂,白魚紫蟹君須憶。”歐陽修知潁和退休以後,説潁州“物產益美,不異江湖之富”,讚美潁州“肉香酒醇,土厚水甘,蔬果俱佳,且物價便宜,一切都好”。可以説,是西湖滋潤着潁州大地,孕育和提供瞭如此豐富的物產,潁州因西湖而富庶。
至之唐宋時期,承平日久,經濟繁榮,潁州西湖的建設也隨之發展。晚唐時西湖的面貌已非常可觀了,岸邊有樓台亭閣,湖上盪漾着遊船,人們歌舞飲宴,樂而忘返。尤其是北宋定都汴梁,潁州地屬京畿,政治地位顯著提高。特別是潁王趙潁(宋神宗)即位後,因潁為“龍興之地”,升州為府(稱順昌府),潁州西湖也隨之聲名鵲起,成為聞達一時的“天下絕勝”。一如前文所述,西湖史上可考的歷代建築,北宋時期即佔一半。
文化淵源
西湖的繁榮還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宋史地理志》稱潁州“人備文武全才,風俗清麗”;歐陽修稱潁州“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蘇軾説“汝潁為州,邦畿稱首。士風備於南北,人物推於古今。賓主相續,蓋宗資、範盈博之舊治,文獻相續,有晏殊、歐陽修之遺風。”故潁州一向被視為“中州善地”。正由於潁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才吸引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學士和她結下了不解之緣。如蔡齊、晏殊、呂公著、宋祁、梅堯臣、曾鞏、劉敞、劉攽、蘇轍、周邦彥、黃庭堅、劉景文、陸佃、陳師道、沈遘、秦覯、楊萬里、白玉蟾等人,他們或晏遊於西湖之上,或詠吟於樓台亭閣,少則數天,多則數月,詩意不盡,流連不歸。
西湖的繁榮反過來又推動了潁州的發展。潁州“地瀕淮、潁,厥土良夭,水泉魚稻之美,甲於近甸。”故自慶曆以來,賢士大夫往往“經營其處,以為燕閒之地”(蘇頌語)。據筆者統計,在北宋一百年六十七年的歷史中,先後有九十位太守在潁州供職,其中有師生太守、父子太守、翰林太守、狀元太守、宰執太守,多是朝廷大臣和高官巨卿。他們有的從京師卸任後,把潁州作為一處“優遊燕閒”之地,養精蓄鋭,而後另謀他途。更多的是一些想入京為官的人,往往將潁州作為跳板,先在這來鍍金,而後進入京師,不少人由此成為朝廷宰執。而潁州的美好名聲和政治地位也在不斷攀升,更多的人都想到此一遊,一來可結交權貴,二來可以暢遊西湖。正是在這種微妙的大自然與社會政治的巧妙結合中,潁州成為和諧之邦,西湖成為優遊勝地。潁州的風物,西湖的勝景與文人墨客的美文佳句,同為史書傳載,流韻千古。
潁西湖的歷史變遷
潁州西湖是一處自然景觀,但是天地四時,變化無常,大自然雖賦予西湖鮮活的生命,也同樣使她經歷了興起、全盛、衰落以及由大到小直至消亡的演變過程。
潁州西湖的面積,據有關記載和專家測算:古代(唐以前)約為三十平方公里,“廣柔相濟,水深莫測”;北宋時期約為十五平方公里,縮小一半;明中期約為七點五平方公里,又縮小一半。湖的位置和範圍:唐代之前湖水曾直抵胡城西門,北宋歐陽修詩説“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明萬曆前潁州北城為漢汝陰故址,其西門稱水門,額曰:“望湖”。另據《鳳陽府圖經志》:潁州西湖“在西門外”;明《正德潁州志》:“西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長十里廣三里。相傳古時水深莫測,廣袤相齊。胡金之後,黃河衝蕩湮湖之半,然四時佳景尚在,前代明賢達士往往泛舟遊玩於是湖”。清《道光阜陽縣誌》:“縣西北五里。”離西湖越來越遠,表明西湖的面積在逐步縮小。
阜陽市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30-31.5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窪,傾斜度為千分之零點五。但城西北張海子、西海子大片面積反而地勢低窪,最低處標高27.6米,是當年湖之中心區,其起伏高差達到4米。那即是遠古時代的西湖。她呈一個不甚規則的滿月形,相當於現今城西標高30米以下的地面,從坎河溜東至城西方莊,北至廢泉河南,面積約30平方公里,湖岸線較為穩定,與州志記載暗合。
漢唐之際,湖面為近似三角形,相當於現今29.5米以下的地面,即東臨白龍橋,西南角稱羅湖口,北界周莊。這一時期湖岸線較為平齊,湖面豐滿,且延續時間較長,西湖自然景觀達到相對成熟階段。
北宋時,湖面縮為古罄狀(或牛梭形),湖岸曲折,湖水紆轉縈廻,故東坡詩中有“縈流作態”之句,以至湖中淤出數處淺渚。由於湖面淤塞,晏殊、歐陽修、蘇東坡相繼大力疏浚西湖,並修三橋,起三閘,以便調節湖水,灌溉農田。儘管如此,遇有大旱時個別湖段還曾乾涸過,蘇軾曾將“東池”魚遷往“西池”,並作詩戲之,真實記錄了當時的狀況。此時湖面約當今標高29米以下,範圍北至韓莊,西南至羅湖口,東南至湖台。
南宋以降至金元及明初,西湖屢遭黃河奪淮之患,大量泥沙淤淺湖牀,灘塗面積增多,湖面被肢解。因有西溪等上游河水沖刷,湖面才不至雍塞。況西湖窪地為其南部和西南面一百多平方公里地面涇流彙集處,在雨季崗水生流侵入,旱季水退還田,因此湖岸線很不穩定。此時湖面長約10裏,寬3裏,面積為7.5平方公里。
清代西湖面積大為縮小,逐漸成了季節湖。零星積水的窪地實如大塘;長年積水的主湖長約800米,東部寬300米,西部寬200米,面積0.2平方公里,為古西湖的一百五十分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潁州升為府治後,雖曾浚湖修閘,但已難挽救西湖消亡的命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異想以此拒敵。不料,黃河亂潁奪淮,造成十年黃患,潁州西湖最終被淤為平地。
潁州西湖,作為自然湖泊,雖然已經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但作為名勝古蹟,卻會永遠留在人們美好的記憶之中。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不久的將來,歷史上潁州西湖的人文景觀將重現在今人面前,引導阜陽民眾去重温那昔日的光榮與夢想。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相關物種

潁州西湖濕地保護區現有濕地鳥類共13目33科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東方白鸛、白頭鶴、大鴇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鴛鴦、鳶、赤腹鷹、普通鵟、紅隼、燕隼、灰鶴、短耳鴞、長耳鴞10種,此外,還有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維管束植物,主要有蓴菜、水蕨、野菱和蓮等。湖區盛產的大閘蟹、銀魚、菱角、蓮子等品質優良,享譽省內外。

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發展戰略

古人鍾愛西湖,疏浚西湖,並且留下了一首首讚美潁州西湖的詩篇。蘇軾的“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大千起滅一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的詩句,反映了歷史上潁州西湖的名聲與地位。歐陽修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築室買田清潁尾”,“獨作茅廬潁水西”,以至終老西湖湖心洲。由於潁州西湖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風景、園林建築,使古潁州的政治、經濟地位顯著提高。但自南宋以後,特別是黃河奪淮七百年期間,潁州西湖歷經滄桑,在清末和民國時期,由於黃河的南流泛濫和水利失修,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黃河因此改道南流,致使古潁州西湖破壞十分嚴重。
近年來,潁州西湖得到恢復和開發。“踏車而來、圍湖而坐,談古論今,暢沐春風”,潁州西湖再次成為阜陽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去年,阜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大西湖”的概念,將潁州西湖風景名勝旅遊開發同濕地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結合起來,與阜城融為一體,打造區域性的濕地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帶動旅遊、生態休閒社區等相關第三產業發展,加強生態保護,開展濕地科普教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落實“大西湖”發展戰略,有關部門從去年開始着手申報潁州西湖國家級濕地公園,開展濕地保護、宣教和生態休閒觀光旅遊。
西湖管委會的同志介紹,濕地公園以濕地景觀為主體,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供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而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對改善區域生態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他特別強調,進行濕地自然生態保護是阜陽西湖之根本。
這年7月,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規劃院、北京師範大學專家教授組成的國家林業局專家考察組對潁州西湖濕地進行了現場考察。在當日下午召開的評審會上,專家考察組組長、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鄧侃處長等專家一致認為,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對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保障城市飲用水源安全以及區域生態安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完善區域生態旅遊結構,拓展區域生態旅遊空間,促進地方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家組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從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與旅遊資源、濕地公園開發建設條件等方面評價,潁州西湖濕地已具備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的基本條件”。
那麼,規劃中的潁州西湖國家級濕地公園是什麼樣?西湖管委會的同志介紹,根據潁州西湖的總體規劃,將草河灘塗作為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育區;將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作為濕地體驗區、文化觀光區;在景區外沿規劃建設濕地科普宣教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