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漳南書院

鎖定
漳南書院,是清代康熙時期的著名書院。地處河北肥鄉區 [1]  ,是以清初的一所義學為基礎擴建而成。康熙十九年(1680),于成龍出任保定巡撫,肥鄉士紳郝文燦等,遵照于成龍的命令,在肥鄉屯子堡建義學一所,置學田百畝,郝文燦自任義學學師。後來郝文燦等又將義學擴建,並請官至兵部督捕侍郎的許三禮題名為漳南書院。
中文名
漳南書院
外文名
Zhang Nan ShuYuan
創辦時間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校    訓
實學、實用、實踐
知名校友
許三禮
類    別
學院
所屬地區
河北肥鄉區
主要院系
文事,武備、經史、藝

漳南書院院舍淹沒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龍為直隸巡撫,在河北肥鄉區興建義學。後郝文燦就原址擴建,改稱漳南書院。二十五年(1696年)顏元主持院事,設文事,武備、經史、藝能等書齋。旋因漳水泛溢,淹沒院舍,未及半年顏元即離去。後經修復,屢請顏元主其事,皆辭而不往。

漳南書院簡介

漳南書院 漳南書院
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學者顏元在許三禮的三度敦請下,終於應邀主持漳南書院。當時,漳南書院草創未就,僅建成“習講堂”一處。顏元曾在其中堂書一對聯:“聊存孔緒,勵習行,脱去鄉愿、禪宗、訓詁、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氣數之機”,這幅對聯,集中體現了顏元主持漳南書院的辦學宗旨。

漳南書院課程

漳南書院的教育內容,是顏元提倡的所謂三事、六府、三物(參見本書“顏元”、“顏李學派”條)。而六藝教育是最主要的內容。按照這一原則,漳南書院中的課程設置,則與當時其他書院完全不同,分別設有:
文事齋:課禮、、書、數、天文、地理等科。
武備齋:課黃帝、太公及孫吳兵法,攻守、營陣、陸水諳戰法,並射、御、技擊等科。
經史齋:課十三經、歷代史、誥制、章奏、諸文等科。
藝能齋:課水學、火學、工學、象數等科。
理學齋:課靜坐,編著程、朱、陸、王之學。
帖括齋:課八股舉業。

漳南書院特色

漳南書院建築佈置

漳南書院的建築佈置 漳南書院的建築佈置 [2]
在建築佈置上,帖括齋和理學齋皆北向,以示為周、孔正學之敵對;且暫時設之,以後準備廢棄。從這設施中,集中體現了顏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了文科、理科、工科、軍事等各方面。這樣的課程設置,能使學生博聞強識,學有專長,全面發展。這裏顏元着力於知識領域的開拓,將傳統教育所不屑道、不樂為之形而下者,皆作為漳商書院中的課目,學生當掌握的知識。

漳南書院役夫之道

漳南書院
漳南書院(15張)
藝能齋所設的水學、火學、工學、象數之課目,即墨學的“役夫之道”,自孔子以來,從未正式在學校課程中佔一席之位,而顏元創其始。顏元的大弟子李塨在總結傳統教育的特點時認為,秦以後的學校教育內容是傳經誦讀,漢代教育的內容是以經學為主導,至魏晉南北朝,雖然老莊玄學盛行,但仍以經學為主幹,只是以老莊之説釋儒經,而勺漢之經學相異。隋唐時代,教育制度已基本完備,唐代除經學外,還設有書學、算學、法律、醫學與玄學。然而,若將唐中央設立的直系各校的學生名額及入學資格作一比較,則可發現:唐代教育宗旨仍是“聚天下賢英為政之首”即以經史為經世之學。因此李塨提出“學用一致”的“分科以為士”的學制和分科試用的取士制度。其分科為:一、禮儀(附經史有用之文);二、樂律(附經史有用之文);三、天文、曆象、占卜(附術數);四、農政;五、兵法;六、刑罰;七、藝能、方域、水學(附醫道);八、理財;九、兼科(如天文、藝能二科,兼科者但可少少知之)。共九科,分之各署,以試其事。學生分科專習検聴藝,或天文、數學,或農學,或軍事,或法律,或專門技術,或經濟一類,而取士則考核其專業知識並試以實事,然後才授任。

漳南書院強調習行

漳南書院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強調在“習行”上下功夫。顏元認為,宋明以來的書院教育有兩大弊端:一是“返觀打坐”和‘對譚靜敬”的習靜教育,二是“執書伊吾,翅筆著述”的書本教育。他認為“六藝之教”,就是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在“習行”中學,從而慶得六藝實學知識。如他帶領學生“習禮歌詩,學書計”,“討論兵農,辯商今古”,而且還在野外操練“舉石、超距、拳擊”等,使書院學生文武並習,造就經世人才。由於漳南書院純屬民辦私學,並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在它營建伊始,便為洪水淹沒。隨着顏元的去世,漳南書院再也沒有復興,以至成為歷史的陳跡。但是,漳南書院這種“習行經濟”的教育方法和思想,為晚清洋務派、改良派革新傳統教育,創建新式學堂所汲取。

漳南書院書院影響

清朝初年,如今的河北省共有三所書院享譽全國,其中又以位於廣平縣屯子堡村的漳南書院名聲最大,它由康熙年間名臣廉吏于成龍命令修建、兵部督捕侍郎許三禮為書院題名,清初著名教育家、學者顏元曾主持漳南書院。顏元主教漳南書院,雖然只有短短的百日,但其影響深遠,儼然有了“現代綜合性大學的雛形”。他倡行的請假制度、輪班當值制度,要求同學團結友愛等內容,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現代學校中實行。

漳南書院歷史沿革

漳南書院書院興起

明末清初,由於常年的戰爭動亂,冀南漳河中下游一帶田園荒蕪,民不聊生,禮教喪失。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至康熙年間,農業生產漸漸得到了恢復。此時的滿清統治者意識到了教化對王朝穩定的重要性,為了解決既讓一般百姓子弟受到教育,政府經費又投入不足的難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提倡地方地主、紳士開辦義學。康熙十九年(1680),一代廉吏于成龍出任保定巡撫,廣平縣屯子堡士紳郝文燦等,遵照于成龍的命令,在該村建義學一所,郝文燦自任義學學師。為了能讓學校長期維持下去,郝文燦還置學田百畝,以田賦收入來供給學校的日常開支和學生的住宿、飯食。學校開辦十幾年後,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品位,郝文燦多方託關係找到了河南林縣人、兵部督捕侍郎的許三禮為學校題名為漳南書院,並請他廣邀大師來任教。在許三禮的推薦下,著名學者顏元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天主教漳南書院。從此,地處僻壤的漳南書院開始載入史冊,並對近代及現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漳南書院顏元主政

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今博野縣北楊村人。生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享年69歲。他一生熱愛教育事業,秀才出身,以教書為職。主要著作有《四存編》、《四存正誤》、《習齋紀餘》、《朱子語類評》等。

漳南書院思想主張

當時的漳南書院只建有一齋學舍,於是顏元與郝文燦商量,本着“寧粗而實,勿妄而虛”的原則對校舍進行了規劃。設“文事齋”、“武備齋”、“經史齋”、“藝能齋”四齋和北向“暫設”的“理學齋”、“帖括齋”兩齋。為“武備”訓練的需要還在書院門西建有“步馬射圃”,武備齋主要設兵法、戰法,射、御、技擊等科目,講學之外,顏元就帶領學生“習禮、習射、習書數,舉石超距,技擊歌舞”。習講堂竣工時,顏元為之書聯一對,曰:“聊存孔緒勵習行,脱去鄉愿、禪宗、訓詁、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氣數之機”。上聯以“鄉愿禪宗訓詁帖括”喻指繁瑣俗套,指出要繼承孔子的事業,必須去掉諸多的弊端,靠習行教育加以糾正;下聯告誡學子要認真學習經世濟民的本領,把握人才、政事、道統和命運的關鍵,做一個“格致誠正之功,修齊治平之務”的有用人才。集中體現了顏元主持漳南書院的辦學宗旨。
漳南書院中的課程設置,與當時其他書院完全不同,他在八股之外,又設立許多科目,開中國新教育之先聲。

漳南書院具體方案

書院有文事齋(設禮、樂、書、數、天文、地理等科);武備齋(設黃帝、太公、孫吳兵法、攻守、營陣、陸水諳戰法、射、御、技擊等科);經史齋(設十三經、歷代史、誥制、章奏、諸文等科);藝能齋(設水學、火學、工學、象數等科);理學齋(主要編著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夫之);帖括齋(設八股舉業)。
由於顏元的教學思想革除了舊蔽,又適應了時代的要求,使漳南書院在短時間內成了四方名士仰慕之所,各類才子彙集之地,臨近的大名(直南道)、魏縣、肥鄉等地士紳紛紛把子弟送到漳南書院。據清戴望著的《顏氏學記》中記載,顏氏弟子知名者共108人,而冀南、豫北一帶就有30多人,可見書院當年的興盛。

漳南書院潤澤百年

正在漳南書院蒸蒸日上時,康熙三十五年秋,漳河氾濫,讓書院毀於一旦。62歲的顏元無奈離開了廣平縣,回到了老家。興盛一時的漳南書院從此再也沒有恢復,但書院倡行的“文武兼修”、“思不如學,而學必以習”、“寧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等求實精神,卻對中國的近現代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民國初年在學界梁啓超、政界徐世昌的大力推廣下,顏學大興。近些年,對於顏學的研究再次興盛起來,出版了不少關於顏學的論著和言論集,由此可見顏學學術思想的無窮魅力。
今天的屯子堡村雖然已很難找到當年漳南書院的痕跡,但耕讀傳家、學以致用的思想卻源遠流長。建國以來,郝文燦的後人考上大學的就有40多人,並有3人到美國、日本等地去留學,如今有20多人在大學當教授、中小學當教師,外地為官、經商者更是不可勝數。

漳南書院顏元教育思想

顏元
明末清初,中國北方興起了一個新的學派,倡導實學、實用、實踐,這個學派世人稱為“顏李學派”,它的創始人名叫顏元。
顏元的祖籍是現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北楊村,他生於公元一六三五年,卒於一七0四年,字渾然,號習齋。一九八五年,北京召開顏李學派研究會,評價顏習齋先生是十七世紀傑出的思想家、理論家、教育家、唯物論者,認為他的思想影響深遠,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顏元的教育思想
顏元對傳統教育的批判比歷代教育家都徹底,“開二千年不能開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筆”,“二千年思想界的一大革命者”。他的教育思想從內容上、活動方式上都開始衝破了封建社會的框框,有些包含了近代科學的萌芽因素。他認為漢朝以後的教育都是偽教育,因為違背了孔孟之道,是口頭上的孔孟而行動上不是孔孟,所以是假孔孟。特別是宋明以後,教育有靜坐與讀書兩大弊病,結果“讀書使人弱,讀書使人愚,讀書使人懶”,這樣的教育“中於心則害心,中於身則害身,中於國家則害國家”。
他認為有三大禍害:一是毀壞人才。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多不學無術,造成“上不見一扶貧濟弱之功,下不見可相可將之才”,受了這種教育的人,自以為知識很豐富,其實是“讀書愈多愈愚、審事愈無識、辦事愈無力”。
二是滅絕聖學。他認為隨着宋明時代訓詁、禪學越來越盛行,孔門提倡的實事實理的學術就會日漸衰竭。
第三大禍害是敗壞社會風氣。主靜讀書,勢必造成社會道德、經濟和人才的衰敗。
針對這些時弊,它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用“習動”、“習行”取代主靜讀書,他認為“習動”、“習行”可以強身體、除邪念、強家強國強天下,他説:“一人動,一人強;一家動,一家強;一國動,一國強。”
在教育內容上提倡實學,在培養目標上主張培養實用人才。曾作出“墾荒、均田、興水利”七字富天下、“人皆兵、官皆將”六字強天下和“舉人才、正大經、興禮樂”九字安天下的構想。
漳南書院
主持漳南書院是對顏元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檢驗。
顏元六十二歲時,肥鄉的郝文燦,三次長途跋涉到北楊村,聘請他主持漳南書院,誠心感動了顏習齋,他準備在漳南書院好好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他親自構思書院規劃、擬定各種規章制度,把書院正庭設為“習講堂”;東面第一齋取名“文事”,用來講授禮、樂、書、術、天文、地理;西面第一齋取名“武備”,用來講授黃帝、太公以及孫、吳諸子兵法和攻守陣營、陸水戰法、射御、技擊等科目;東面第二齋取名“經史”,用於講授十三經、歷代史、誥制、章奏、詩文;西面第二齋取名“藝能”,用於講授水學、火學、工學、象學。
有意思的是,他在書院大門的東西兩側分別設立了兩個學齋,東側的取名“理學齋”;用於靜坐讀書和編著他非常反對的程朱理學;西側的取名“貼括齋”,用來講授他深惡痛絕的八股舉業。設置這兩個學齋,別人都大為驚奇,顏元解釋説,此二齋“為我道之敵對,非周孔本學,暫收之以示我道之廣,且以應時制,俟積習成,取士之法復古,然後空此二齋。”
顏元的這種學校規劃,在中國的教育發展史上確屬別開生面的創新之舉。當時中國有四個學院:西安學院、南京學院、汴梁學院、北京學院,顏元規劃漳南書院的壯舉傳到各個學院後,震驚了學術界、教育界和思想界。
由於當時受程朱理學影響極深,顏元遭受到了很多嘲笑、譏諷,甚至怒斥和責罵,有的竟大罵顏元是學霸。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推崇顏元的教學思想,後來的有識之士曾經這樣評價顏元:“蜀之日也,越之雪也,羣吠所怪,不亦宜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