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三禮

鎖定
許三禮(1625年一1691年) [1] 安陽人。清朝進士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順天府尹
早歲曾受業於著名學者孫奇逢(世稱夏峯先生,直隸容城人)門下,並苦讀於林慮山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十八年登進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赴京謁選,日以講學為事,與當時名士魏象樞葉方藹等過從甚密。這年夏天,他在京師寫成《讀禮偶見》二卷。
全    名
許三禮
典三
酉山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陽(今河南安陽)
出生日期
1625年
逝世日期
1691年
主要成就
治理地方
本    名
許三禮
官    職
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順天府尹

許三禮人物簡介

同年,許三禮蒞浙江海寧縣知縣。海寧“縣多朝貴”,“素號難治”,他把“一切升沉得喪”“置之度外”,採取了許多果斷措施,整飭縣政,興利除弊。他對於辦學頗為重視和熱心,到海寧的第二年,便利用舊廟宇辦起了“正學書院”。並拿出自己的部分俸金,請了一些有學問的人到書院擔任塾師。來求學的生員,若確實貧窮,交不起束脩的,也准許入院讀書。許三禮還創辦了“海昌講院”,親自到講院授課,並延聘了一些知名學者講學。康熙十五年(1676年),黃宗羲應許之邀,赴海寧講學。此後,一直往返於餘姚、海寧間,主持海寧講席達5年之久。

許三禮人物生平及事蹟

海寧縣境內有兩條河,因長久失修,河道狹窄,河牀淤塞,旱則乾涸,澇則橫溢,商船不通,農田受害。許三禮即組織人民疏浚河道,並在兩岸栽植桑樹。自此,商船往來不絕,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桑樹繁茂,鬱鬱葱葱。他還主持纂修了《海寧縣誌》。許三禮在海寧8年,政績卓著,受到朝野眾多人士的讚頌,誠然“舉循吏第一”(黃宗羲語)。
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許三禮入京考授御史。滯留京師期間,著有《易貫》一書。二十三年七月,蒞任福建道監察御史,並以此職先後掌山東道事和江南道事。二十六年六月,兼掌登聞鼓廳事。同年八月,任通政司右參議。二十七年三月,升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七月,轉任大理寺少卿。十月,充武殿試讀卷官。十二月,遷順天府府尹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許三禮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時原任刑部尚書徐乾學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並縱容子侄貪贓受賄,廣佔田產。許三禮上疏彈劾之。徐乾學的三弟徐秉義,文行兼優,他則向朝廷懇切舉薦,希望能夠加以重用。
二十九年二月,許三禮因病乞歸,未得允許,奉旨留任。三月,晉升為兵部督捕右侍郎。三十年正月初九日病逝於京師,葬安陽縣西之靈藥。

許三禮主張與著作

許三禮崇尚程朱理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其著作主要有《政學合一集》、《彰郡逸志》。
參考資料
  • 1.    趙爾巽.清史稿:鳳凰出版社,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