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漏蘆

(中藥)

鎖定
漏蘆,中藥名。為菊科漏蘆屬植物祁州漏蘆Rhaponticum uniforum(L.)DC.的乾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下乳,舒筋通脈的功效。主治乳癰腫痛,瘰癧瘡毒,乳汁不下,濕痹拘攣。 [5] 
中文名
漏蘆
別    名
狼頭花,野蘭,鬼油麻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漏蘆屬
漏蘆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菜薊族
分佈區域
河北、遼寧、黑龍江、山西等
毒    性
無毒

漏蘆功效作用

漏蘆功能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下乳,舒筋通脈。 [5] 

漏蘆主治

1、乳癰腫痛,瘰癧瘡毒:本品苦寒降泄,故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效,又因其能通經下乳,故尤為治乳癰之良藥。
2、乳汁不下:本品味苦降泄,有良好的通經下乳之功,為產後乳汁不通的常用藥。
3、濕痹拘攣: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通脈活絡之功。 [5] 

漏蘆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9g。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5] 

漏蘆注意事項

氣虛、瘡瘍平塌者及孕婦忌服。 [5] 

漏蘆化學成分

祁州漏蘆根中含揮發油,根的脂溶性部分含牛蒡子醛、牛蒡子醇、棕櫚酸,β-谷甾醇、硬脂酸乙酯、蜕皮甾酮、土克甾酮、漏蘆甾酮。 [5] 

漏蘆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漏蘆小劑量對動物表現興奮作用,大劑量則引起痙攣,以後出現全身抑制表現,並能興奮神經肌肉,促進周圍神經的恢復過程。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漏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顯著抑制大鼠肝、腎、腦勻漿中過氧化脂質生成,可使血漿中SOD活性升高,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漏蘆還具有一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抑制紅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使粥樣硬化病變減輕,發生率降低;還可提高前列環素/血栓素A2的比值,減少白細胞在動脈壁的浸潤,並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漏蘆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對免疫系統的作用:漏蘆蜕皮甾酮可明顯提高ANAE(+)淋巴細胞的比值及絕對值,並對因環磷酰胺引起的ANAE(+)和(-)淋巴細胞比值和絕對值的靠近或倒置現象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並能顯著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及產生IL-1的能力。此外,漏蘆還可顯著增強大鼠脾細胞在ConA刺激下產生IL-2的能力。
5、此外,漏蘆還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5] 

漏蘆臨牀應用

1、治乳癰腫痛,常與瓜蔞、蛇蜕同用,如漏蘆散(《和劑局方》);治熱毒壅聚,癰腫瘡毒,常與大黃、連翹、紫花地丁等藥同用,如漏蘆湯(《千金方》);治痰火鬱結,瘰癧欲破者,可與海藻、玄蔘、連翹等藥同用,如漏蘆湯(《聖濟總錄》);治療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等,《本草匯言》又以漏蘆與荊芥、苦蔘、白鮮皮、當歸等浸酒蒸飲。
2、治乳絡塞滯,乳汁不下,乳房脹痛,欲作乳癰,常與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藥同用;若為氣血虧虛,乳少清稀者,當與黃芪、鹿角膠等同用。
3、治療濕痹、筋脈拘攣、骨節疼痛,常與地龍配伍,如古聖散(《聖濟總錄》)。 [5] 

漏蘆鑑別用藥

祁州漏蘆與藍刺頭(禹州漏蘆):兩者皆為菊科植物,均作為漏蘆的正品入藥用,同具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下乳之功,主治癰腫瘡毒、乳癰腫痛、乳房脹痛、乳汁不下。其不同之處:二者產地不同,且祁州漏蘆力專效宏,入藥最佳;藍刺頭藥力稍遜,不及祁州漏蘆。 [5] 

漏蘆相關藥品

乳泉顆粒、通乳顆粒、乳核散結片。 [5] 

漏蘆相關方劑

漏蘆湯(《傷寒全生集》)、漏蘆湯(《集驗背疽方》)、漏蘆散(《和劑局方》)、古聖散(《聖濟總錄》)。 [5] 

漏蘆加工炮製

漏蘆採收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泥沙,乾燥。 [5] 

漏蘆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5] 

漏蘆保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 [5] 

漏蘆藥材鑑別

漏蘆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常已脱落,後生皮層為數層至20餘層棕色細胞,壁稍厚,木化及木栓化。韌皮部較寬廣,射線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多,大型導管羣常與小型導管羣相間排列;木射線常有徑向裂隙,中央有時呈星狀裂隙,其周圍的細胞壁木栓化。薄壁組織中有分泌管分佈,內含紅棕色分泌物。
粉末棕色。網紋導管和具緣紋孔導管較多,直徑約至133μm。分泌管長條狀,直徑24-68μm,內含紅棕色分泌物。根頭部非腺毛細胞甚長,木化,長0.5-4mm,直徑20-30μm。後生皮層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壁稍厚,紅棕色,木化和木栓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漏蘆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丁酮(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 

漏蘆藥材性狀

根呈圓錐形或扁片塊狀,多扭曲,長短不一,直徑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縱溝及菱形的網狀裂隙。外層易剝落,根頭部膨大,有殘莖及鱗片狀葉基,頂端有灰白色絨毛。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灰黃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狀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氣特異,味微苦。 [5] 

漏蘆飲片性狀

1、祁州漏蘆: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厚片。祁州漏蘆切面灰黃色,有裂隙及灰黃色菊花紋,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周邊灰褐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縱溝及菱形網狀裂隙。體輕,質脆。氣特異,味微苦。
2、禹州漏蘆:周邊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有的有纖維狀棕色硬毛殘存。切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黃黑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澀。 [5] 

漏蘆植物學信息

漏蘆植物種屬

菊科漏蘆屬植物祁州漏蘆。 [5] 

漏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狀莖粗厚。根直伸,直徑1-3cm。莖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單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徑0.5-1cm,被褐色殘存的葉柄。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全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倒披針形,長10-24cm,寬4-9cm,羽狀深裂或幾全裂,有長葉柄,葉柄長6-20cm。側裂片5-12對,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鋸齒稍大而使葉呈現二回羽狀分裂狀態,或邊緣少鋸齒或無鋸齒,中部側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側裂片漸小,最下部的側裂片小耳狀,頂裂片長橢圓形或幾匙形,邊緣有鋸齒。中上部莖葉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無柄或有短柄。全部葉質地柔軟,兩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絲毛及多細胞糙毛和黃色小腺點。葉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絲狀棉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花序梗粗壯,裸露或有少數鑽形小葉。總苞半球形,大直徑3.5-6cm。總苞片約9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不包括頂端膜質附屬長三角形,長4mm,寬2mm;中層不包括頂端膜質附屬物橢圓形至披針形;內層及最內層不包括頂端附屬物披針形,長約2.5cm,寬約5mm。全部苞片頂端有膜質附屬物,附屬物寬卵形或幾圓形,長達1cm,寬達1.5cm,淺褐色。全部小花兩性,管狀,花冠紫紅色,長3.1cm,細管部長1.5cm,花冠裂片長8mm。瘦果3-4稜,楔狀,長4mm,寬2.5mm,頂端有果緣,果緣邊緣細尖齒,側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層,不等長,向內層漸長,長達1.8cm,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脱落;冠毛剛毛糙毛狀。花果期4-9月。 [5] 

漏蘆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5] 

漏蘆道地產區

我國北方各省多有分佈,主產東北、華北、西北。 [5] 

漏蘆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路旁。 [5] 

漏蘆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漏蘆,下乳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故東垣以為手、足陽明藥,而古方治癰疽發背,以漏蘆湯為首稱也。龐安常《傷寒論》治癰疽及預解時行痘疹熱,用漏蘆葉,雲無則以山梔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熱,蓋不知其能入陽明之故也。” [1] 
2.《本經》:“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
3.《本經逢原》:“漏蘆,《本經》治熱毒惡瘡,下乳汁,以其能利竅也,為消毒排膿殺蟲要藥。蓋鹹能軟堅,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瀉,使邪從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蘆,遺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熱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蘆寓有收澀之功也。”
5.《本草正義》:“漏蘆,滑利泄熱,與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過之。苟非實熱,不可輕用。不獨耗陰,尤損正氣。《日華》謂通小腸,治泄精溺血,腸風乳癰,排膿止痛,通經脈,皆惟實熱之症,可以暫用。”
6.《別錄》:“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
7.《藥性論》:“治身上熱毒風生惡瘡,皮肌瘙癢癮疹。”
8.《本草拾遺》:“殺蟲,洗瘡疥用之。”
9.《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壯熱,通小腸,(治)泄精,尿血,風赤眼,乳癰,發背,瘰癧腸風,排膿,補血,治撲損,續筋骨,敷金瘡,止血長肉,通經脈。”
[2-4]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5月
  • 4.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5.    漏蘆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