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梔子

鎖定
山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是中藥名。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中文名
梔子
拉丁學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別    名
木丹
鮮支
卮子
越桃
水橫枝 展開
別名
木丹
鮮支
卮子
越桃
水橫枝
支子花
枝子花
山梔花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龍膽目
茜草科
梔子屬
梔子
二名法
Gardenia jasminoides

山梔子形態特徵

山梔
山梔(8張)
常綠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細毛。葉對生或三葉輪生,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4釐米,寬2~5釐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全緣,兩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葉膜質,基部合成一鞘。
花單生於枝端或葉腋,大形,白色,極香;花梗極短,常有稜;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旋卷,高腳杯狀,花冠管狹圓柱形,長約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狀長圓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絲極短或缺,花葯線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頭棒狀。
山梔子 山梔子
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有翅狀縱梭5~8條,長2.5~4.5釐米,黃色,果頂端有宿存花萼。
花期5~7月。果期8~11月。 [1] 

山梔子分佈範圍

山梔子
山梔子(5張)
常生於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分佈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台灣等地。

山梔子栽培技術

山梔子1 繁殖方法

可用種子、扦插、分枝繁殖。
1 種子繁殖。
栽培時應選擇大梔子為好。由於梔子的種子發芽率不高, 故應選飽滿、色澤紅的新鮮果實, 連殼曬至半乾作種。在播前, 剝開果皮取出種子, 泡在清水中2~3小時後揉搓, 去掉浮在水面的雜質及癟籽, 將沉於水底的飽滿種子撈出後稍為晾乾拌上細砂, 以備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 以春播為好, 春播在2月下旬, 秋播在9月下旬。播種時, 先將選好的土地深翻, 667m2施基肥約2500kg, 耙平, 作成高畦, 按16~33cm的距離開溝條播, 覆蓋焦泥灰和細土0.6~1cm, 上面蓋草保墒。667m2用種量2~3kg。出苗後應將蓋草及時揭去, 如陽光過烈, 可於每日早晚澆水, 以免影響秧苗生長, 幼苗若生長過密, 應分次勻苗, 最後按株距10~13cm定苗, 及時除草、追肥, 苗高33cm以上時可定植。
2 扦插繁殖。
南方於秋末 (9月下旬~10月) 或春初 (2月下旬~3月) , 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上2~3年生的枝條, 剪成16~23cm長, 上端平、下端斜的插條, 按行距16~33cm、株距6.6~13cm, 微斜插入苗牀裏, 插條入土2/3, 上端留1節露出土面, 經常保持牀土潮濕, 成活後加強管理, 1年後定植。
3 分枝繁殖。
梔子根莖部發棵較多, 在早春或秋季, 掘開表土, 將每樹四周16~20cm長的嫩枝從母株相連處分出, 成為單株栽植。
此外, 野生梔子多的地區, 苗木來源還可從山地挖掘野生苗。苗的年齡對以後結果的影響較大, 一般選擇高33cm左右, 樹齡在2~3年的植株移植, 成活率高, 樹勢生長茂盛, 結果多。年齡老的野生植株, 以採取分株法為好, 原棵掘來栽種, 年齡老的移栽的植株枝勢弱, 發新枝少, 結果也很少。

山梔子2 定植

種子育苗或扦插育苗1年後, 苗高33cm以上即可定植。行株距1.3~2m, 土壤肥沃時行株距可稍大, 土壤瘠薄則可適當縮小。定植時先刨直徑50cm、深33cm的穴, 每穴施堆肥1.5~2.5kg作底肥, 每穴栽壯苗1株, 栽後若遇乾旱, 應澆水抗旱, 保證植株成活。定植時間春季2~3月間, 秋季10~11月。

山梔子3 間作

梔子在移栽後1~3年中, 由於植株矮小, 生長緩慢, 如成片栽種時, 則可在其株行中間種豆類等作物, 這樣不僅能增加其他作物的收穫, 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還可增加土壤肥力, 減少雜草滋生。此外, 梔子可在果園、茶園梯田周圍作為綠籬種植。

山梔子4 田間管理

1 除草。
每年除草3~4次, 結合施肥時進行。
2 施肥。
定植時應施好基肥。為促使植株抽生新枝和孕蕾的需要, 應4月中旬~5月上旬667m2追施人糞尿1250kg, 或在株邊開淺穴, 每株施尿素10~15g, 以後每年春季追肥1次, 667m2施人糞尿1500kg, 或其他化肥。也可在梔子行間套種綠肥, 套種的綠肥在5月間翻入土中。
3 培土。
冬季幹寒, 易影響第2年枝條生長勢, 因此, 在入冬前應於根際進行培土, 以保濕防凍。有條件的先澆次淡水糞, 再進行培土。
4 打花。
幼年樹勢生長旺盛, 對以後產量有利。梔子在第2~3年就能開花, 為促使養分集中, 須將第2~3年植株開的花打除, 從第4年起不再打花。

山梔子5 病蟲害防治

1 黃梔子斑枯病。
黃梔子斑枯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受害後葉兩面生有黃褐色斑, 圓形, 直徑2~4mm, 且病斑邊緣褐色, 上生小黑點,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防治方法: (1) 收拾殘株病葉, 集中燒燬, 減小菌源。 (2) 選擇無病地塊留種, 同時剪苗扦插可減輕發病。 (3) 加強田間管理, 適施氮肥, 降低田間温度。 (4) 發病初期, 摘除下部病葉後, 再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 每隔7~10天噴1次, 連噴3~4次。
2 茶小蓑娥。
茶小蓑娥又名車袋蟲、皮袋蟲等, 被害的黃梔子葉片成很多圓形的孔洞。在化蛹前先吐一長絲, 一端粘在黃梔子的枝或葉片上, 使護囊懸垂在樹叢中, 再吐絲閉囊口, 一般在3月氣温較暖後開始活動, 7~8月間為害嚴重。防治方法: (1) 人工摘除。 (2) 藥劑防治, 為害嚴重時可在幼蟲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 (3) 修剪, 將蟲口較多, 被害嚴重的樹枝剪去, 集中燒燬。
3 蛞蝓。
可在清晨有露水時撒生石灰粉防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