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滎,漢語二級字 [5]  讀作滎(xíng或yíng),讀xíng時指地名;讀yíng時指縣名;也指古代湖澤名或穴位名。
中文名
拼    音
yíng,xíng
部    首
筆    順
橫豎豎捺折豎折撇捺
具體解釋
穴位名稱
注    音
ㄒㄧㄥˊ ㄧㄥˊ
結    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形聲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數
9
筆順編號
122452534 [1] 

詳盡釋義

xíng

1、滎陽,地名,在河南省。《史記·高祖本紀》:“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 [2] 
2、古代湖澤名。《史記·夏本紀》:荊河惟豫州,伊、雒、瀍、澗既入於河,滎播既都,道菏澤,被明都

yíng

1、滎經(yíng jīng),縣名,在四川省。
2、穴位名稱。滎穴,古人把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的情況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動向作比喻,以此表示氣血流注的從小到大、從淺到深的狀況,於是就把五輸穴分為井穴滎穴腧穴經穴合穴五個種類。 [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𠀤戸扃切,音熒。《説文》:絕小水也。《玉篇》《集韻》:𠀤烏迥切,音瑩,與濙同。汫濙,小水貌。《集韻》:縈定切,音鎣,義同,亦作瀅。 [4] 
水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郡名。《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山名。《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詞語。《集韻》:娟營切,音縈。滎瀯,波浪湧起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八庚,下平九青。
粵語:jing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