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滅活

鎖定
破壞微生物的生物學活性和破壞血清中補體的活性稱之為滅活。滅活也指用熱力或化學品如甲醛、丙酮、酚等殺死致病性的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製成滅活疫苗的處理方法。這些方法均不會損害微生物的保護性抗原 [1] 
中文名
滅活
外文名
Inactivation
滅活的病毒
具有抗原性
滅活激素
所以雌性激素會在肝臟中滅活
滅活病毒
會使病毒蛋白的高級結構受到破壞
學    科
生物

目錄

滅活簡介

滅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手段殺死病毒、細菌等,但是不損害它們體內有用抗原的方法。
滅活病毒,會使病毒蛋白的高級結構受到破壞,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規的滅活不影響病毒蛋白的一級結構,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沒有變化。
滅活激素,一般雄性個體會產生雌性激素,但雄性個體本身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雌性激素,所以雌性激素會在肝臟中滅活,來維持體內穩定。
免疫系統對抗原的識別分成兩種,一種是構像表位,一種是線性表位。構象表位意思就是蛋白的三維結構,而線性表位就是蛋白的序列一級結構。T細胞只需要識別線性表位就能接受免疫呈遞細胞給出的信號,引發免疫反應。
所以滅活的病毒具有抗原性,但失去感染力。這個其實是很多疫苗的製造原理。
滅活的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但仍有融合活性。用於動物細胞工程中的細胞融合的誘導劑。
狂犬疫苗中的病毒是用β-丙內酯(BPL)滅活的。
β-丙內酯(BPL)直接與病毒核酸作用,改變病毒核酸結構達到滅活目的。
甲醛也有滅活功能。

滅活應用

滅活疫苗通常用福爾馬林處理破壞其感染性,所以説是“死的”。現在對人廣泛使用的唯一的滅活病毒疫苗是流感疫苗。滅活的狂犬疫苗在緊急時才使用,其它的象索爾克脊髓灰質炎疫苗和滅活的麻疹疫苗已經被減毒的活疫苗所代替。
現在多數滅活疫苗均是用1:4000甲醛在37℃經長時間的作用,直至沒有剩餘感染性但不影響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然而,整個過程是經驗性的,對於甲醛或其它滅活劑對病毒滅活的化學作用瞭解得很少。
一個理想的滅活劑必須對病毒核酸(它具有感染性)有特殊的滅活作用而對其衣殼或蛋白外膜(它具有免疫原性)沒有作用。當然,甲醛不屬於這個範疇,因為它既可通過交聯使蛋白質變性,又可與核苷酸的氨基作用。乙型丙內酯或氧化精胺可能是這類滅活劑的候選者。以核酸為唯一靶子的滅活劑(如羥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可能誘導突變株,除非每一個核酸分子都被滅活劑擊中幾次或者滅活劑的作用不能產生突變株。在若干種病毒中已知紫外線能產生複數復原作用,因此不能用紫外線照射作為滅活劑。
滅活疫苗最大的困難在於要生產足夠的病毒以提供所需量的有關抗原,還在於接種的途徑要像產生全身抗體一樣有利於促進局部有關抗體的合成。流感病毒疫苗因劑量大常常引起發熱反應,特別是在幼兒。用乙醚或脱氧膽鹽裂解病毒毒粒能克服這些困難,這種“裂解疫苗”,現在已應用。 [2] 

滅活病毒滅活

病毒失去感染性,稱為滅活。瞭解滅活的條件不僅對從患者分離病毒、防腐和消毒是必要的,而且和疫苗生產也有關係。病毒滅活的機理有三。
一、破壞包膜:包膜含有脂類物質,因之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劑破壞,如乙醚、氯仿或去氧膽酸鈉可使病毒滅活。實際上可利用病毒對脂溶劑的敏感性來檢查病毒是否有包膜。物理因子,如滲透壓改變、凍融、熱和乾燥等都可引起包膜破壞。一般認為,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對於燥抵抗力弱,傳播主要是人間直接感染,這是因為有包膜的原故。
二、病毒蛋白質變性: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化學制劑都能使病毒滅活,如酚、甲醛、次氯化物、酸和鹼等。加熱引起變性也是有效滅活的方法。一般説病毒對熱抵抗力弱,60℃幾分鐘就使之感染性明顯降低,因此在分離病毒時,從患者取來的標本需低温保存,迅速送往實驗室,長期保存最好置於-80℃以下的低温條件。
三、病毒核酸的損害:X線、γ線等電離輻射可切斷核酸,紫外線可使核苷酸鏈上相鄰的嘧啶鹼基形成二聚物,而破壞病毒基因的功能。另外吖啶橙或中性紅等染料可與病毒核酸結合,暴露於光線之下,可使核酸分解,而使病毒滅活。 [3] 
參考資料
  • 1.    趙克健主編,現代藥學名詞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29頁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院微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醫用病毒學》翻譯小組譯,醫用病毒學,人民衞生出版社,1980年03月第1版,第147頁
  • 3.    哈爾濱醫科大學編輯,現代基礎醫學講座 免疫學與病毒學,黑龍江省衞廳,,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