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溱水

鎖定
溱水,河流名,也稱潧水,鄶水,源於鄭州市新密白寨鎮雞絡塢,與洧水在交流寨村會流後稱雙洎河,最後注入賈魯河
中文名
溱水
別    名
潧水、鄶水
類    型
古水名
幹流全長
28.5公里
流域面積
180 km²
發源地
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白寨鎮雞絡塢

溱水河流文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水之牛角灣 溱水之牛角灣
溱洧》是《詩經》中極具代表性的愛情詩篇,它生動描繪了男女在河岸水邊歡樂聚會、自由表達愛情的快樂情境。《溱洧》展示的純樸自由、美麗歡暢的民俗風景。雖時隔三千年,如今讀來,詩中男女仍躍然紙上。那春天的氣息、青春的活力、躁動的情懷,融匯成一曲熱情洋溢的生命交響。詩中描繪的愛情浪漫而又明媚,真實地顯露出生命慾望和人性本能。就兩性關係而言,那個時代應該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最自然的年代。溱水和洧水成為了代表自由戀愛的具體意境。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在《經溱洧》中感嘆“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
溱洧二水的博大、古老、美麗與神奇更與其周圍的一處處歷史文化遺蹟息息相關:李家溝遺址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華陽故城軒轅丘鄭韓故城白居易故里歐陽修陵園高拱故居等一處處歷史文化遺蹟,如同璀璨的明珠,一線串珠,展示着水與城的天然聯繫,藴含着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溱水溱水之辯

早在東漢初許慎所作的《説文解字》中就記載有:“潧,水。出鄭國。《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
一般認為東晉郭璞所著《水經》中,卻認為溱水為新鄭的黃水:“溱水出鄭縣西北平地,東過其縣北,又東南過縣東,又南入於洧。”
而早在西晉杜預在為《左傳》做注時,明確地指出有黃水,且在新鄭城東合流於洧水,明確説明了溱水和黃水是兩條不相干的河流。《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如楚過鄭,伯有廷勞於黃崖。注:‘滎陽宛陵縣西有黃水,西南至新鄭城西注洧。’” [1] 
古地圖上的溱水 古地圖上的溱水
後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記載有:“潧水出鄶城西北雞絡塢下,東南流逕賈復城西,東南流左合𣸢水,水出賈復城,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南,左會承雲山水,水出西北承雲山,東南歷渾子岡東注,世謂岡峽為五鳴口,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東南流,歷下田川,逕鄶城西,謂之為柳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即謂此矣。潧水又南,懸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積水成潭,廣四十許步,淵深難測。又南注於洧。《詩》所謂溱與洧者也。世亦謂之為鄶水也。自鄶、潧東南,更無別瀆,不得逕新鄭而會洧也。鄭城東入洧者,黃崖水也,蓋《經》誤證耳。” [2] 
西為溱水,東為黃水河 西為溱水,東為黃水河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明確指出以黃水作為溱水是《水經》的錯誤並指正潧水才是真正的溱水,漢魏時期的《水經》是一部爭議較多的作品,酈道元作注時,曾糾正60餘處,溱水與黃水之誤也是《水經》的疏漏之一。
除此以外《國語·鄭語·史伯為桓公論興衰》:“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 [3] 鄶國遺址正在潧水與洧水的交匯處,鄭桓公克鄶君之土才可能“食溱、洧”,可知潧水是溱水無疑。
參考資料
  • 1.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如楚過鄭,伯有廷勞於黃崖。’注:‘滎陽宛陵縣西有黃水。’
  • 2.    《水經注》:“潧水出鄶城西北雞絡塢下,東南流逕賈復城西,東南流左合𣸢水,水出賈復城,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南,左會承雲山水,水出西北承雲山,東南歷渾子岡東注,世謂岡峽為五鳴口,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東南流,歷下田川,逕鄶城西,謂之為柳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即謂此矣。潧水又南,懸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積水成潭,廣四十許步,淵深難測。又南注於洧。《詩》所謂溱與洧者也。世亦謂之為鄶水也。自鄶、潧東南,更無別瀆,不得逕新鄭而會洧也。鄭城東入洧者,黃崖水也,蓋《經》誤證耳。”
  • 3.    《國語·鄭語·史伯為桓公論興衰》:“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