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噶爾錦雞兒

鎖定
準噶爾錦雞兒(Caragana soongorica Grubov)是豆科、錦雞兒屬灌木。老枝深灰色或紫黑色;嫩枝細,綠褐色。羽狀複葉有2-4對小葉;托葉在長枝者宿存,具刺尖,小葉倒卵形,先端微凹或截平,具刺尖,無毛或背面疏被伏貼柔毛。花梗單生,每梗2花,很少1花;苞片鑽形;花萼鍾狀杯形;花冠黃色,旗瓣寬卵形,瓣片基部近截平;子房被絹毛。莢果線形。 [1] 
分佈於中國新疆。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河流階地、山坡灌叢、荒漠平原、低山麓石質山坡、河谷灌叢、亞高山草原地帶。 [1]  [5] 
準噶爾錦雞兒屬良等飼用價值牧草,山羊和駱駝一年四季採食,綿羊夏季喜食嫩葉細枝,尤其羔羊喜食花枝和小花。羊只採食準噶爾錦雞兒後,上膘較快。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近危(NT)。 [6] 
中文名
準噶爾錦雞兒
拉丁學名
Caragana soongorica Grubov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錦雞兒屬
準噶爾錦雞兒
分佈區域
中國新疆
命名者及年代
Grubov,1959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近危(NT)

準噶爾錦雞兒形態特徵

灌木,高1.5-2米。老枝深灰色或紫黑色;嫩枝細,綠褐色,有稜,無毛。羽狀複葉有2-4對小葉,軸長1.5-4.5釐米,脱落;托葉在長枝者宿存,長3-6毫米,具刺尖,小葉倒卵形,長7-15毫米,寬5-9毫米,先端微凹或截平,具刺尖,無毛或背面疏被伏貼柔毛,網脈明顯。 [1] 
花梗單生,長1-3.5釐米,關節在中上部,每梗2花,很少1花;苞片鑽形,長1-2毫米;花萼鍾狀杯形,長7-9毫米,寬與長近相等,萼齒短小,長約1毫米,無毛或近無毛;花冠黃色,長30-35毫米,旗瓣寬卵形,瓣片基部近截平,瓣柄長約1釐米,翼瓣較旗瓣長2-3毫米,瓣柄長約為瓣片的1/2,耳線形,長2-3毫米,龍骨瓣較翼瓣短3-5毫米,基部截平,瓣柄長為瓣片的4/5;子房被絹毛。莢果線形,長4-5釐米,寬5-6毫米。 [1]  [3] 
準噶爾錦雞兒

準噶爾錦雞兒近種區別

準噶爾錦雞兒與新疆錦雞兒Caragana turkestanica Kom.)及阿富汗錦雞兒(Caragana prainii C. K. Schneid. )的區別在於子房有毛,花較大,萼很寬,龍骨瓣無耳。 [1] 
準噶爾錦雞兒與柄莢錦雞兒Caragana stipitata Kom. )的區別:準噶爾錦雞兒小葉2-4對,倒卵形;花梗在關節以上2分叉,每分叉上長1花,稀無分叉;子房與莢果均無柄。柄莢錦雞兒小葉4-6對,長圓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梗關節在上部;子房與莢果均具柄。 [8] 

準噶爾錦雞兒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河流階地、山坡灌叢、荒漠平原、低山麓石質山坡、河谷灌叢、亞高山草原地帶。 [1]  [5]  準噶爾錦雞兒所處的生境為石質土壤,肥力差,陽坡,光照較強,年降雨量250-350毫米,蒸發量1500-1800毫米。 [7] 
準噶爾錦雞兒是荒漠植被中的常見植物,在局部地段有片狀生長,共生植物多為灌木和蒿類小半灌木。灌木有寬刺薔薇Rosa platyacantha)、金絲桃葉繡線菊Spiraea hypericifolia)。草本多為旱生雜類草,常見的有伊犁耶蒿(Seseli iliense)、新麥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草地韭Allium kaschianum)、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等不足10種,草層蓋度7-25%。 [7] 

準噶爾錦雞兒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阿勒泰、吉木乃、瑪納斯、沙灣、伊寧、尼勒克、新源、鞏留、伊吾、喀什)。 [5] 

準噶爾錦雞兒生長習性

準噶爾錦雞兒由於根系粗大,入土較深,能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又因葉片較小,減少了植物體內水分的蒸騰作用,故抗旱能力很強,有時在炎熱的夏季,20-30天無雨或有小雨,其他植物多數呈萎蔫狀態,但它能正常生長。 [7] 
準噶爾錦雞兒4月中旬萌發,5-6月上旬開花,果期7-8月,9月落葉。 [1]  [7] 

準噶爾錦雞兒主要價值

準噶爾錦雞兒屬良等飼用價值牧草,在荒漠草原上分佈較廣,株叢很大。在營養物質含量中,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的含量很高。據內蒙古畜牧廳分析,盛花期乾草中粗蛋白質含量高達23.09%、粗脂肪4.07%。據新疆紫泥泉綿羊研究所分析,盛花期粗蛋白質含量為19.49%、粗纖維很低,僅有18.28%。山羊和駱駝一年四季採食,綿羊夏季喜食嫩葉細枝,尤其羔羊喜食花枝和小花。羊只採食準噶爾錦雞兒後,上膘較快。在內蒙古西部還把其當作備荒飼草,在乾旱年份,飼草不足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飼用價值。 [7] 

準噶爾錦雞兒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近危(NT)。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