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南師範學院

鎖定
嶺南師範學院(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嶺南師院”,位於廣東省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廣東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省市共建高校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1] 
嶺南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636年創辦的雷陽書院,1903年,學校改建為雷陽中學堂, [3]  1904年始設師範科教育,1935年改名為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校,1978年正式改建為雷州師範專科學校,1991年升格並更名為湛江師範學院,2014年更為嶺南師範學院。 [2] 
截至2024年3月,校園佔地面積2580畝(包括寸金校區、湖光校區和椹川校區等3個校區),建築面積近7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3億元。圖書館擁有紙質藏書340多萬冊,有32個二級學院(含掛靠),開設本科專業76個,有教職員工25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00多名,博士近600名,雙師雙能型教師810名,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28000多人 [1] 
中文名
嶺南師範學院
外文名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簡    稱
嶺南師院、嶺師(LNU)
創辦時間
1904年 [1]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師範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是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廣東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省市共建高校
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 展開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是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廣東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省市共建高校
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
數據中國“百校工程” 收起
主管部門
廣東省
現任領導
蘭豔澤(黨委書記)
陽愛民(校長) [8] 
本科專業
76個
院系設置
32個二級學院(含掛靠8個)
校    訓
崇德、博雅、弘志、信勇
校慶日
12月28日 [2] 
地    址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寸金路29號(寸金校區)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湛江教育基地教育城四路8號(湖光校區)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椹川大道北89號(椹川校區) [2] 
院校代碼
10579
主要獎項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羣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嶺南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 湛江師範專科學校
1636年,雷陽書院成立。
1903年,改稱雷陽中學堂。 [3] 
1904年,開始設立師範科教育。
1913年,更名為雷州中學校。
1926年,更名為廣東省立第十中學。
1935年,改稱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校。
1954年,學校遷至湛江市寸金路。
1958年,改名為湛江師範專科學校。
1968年,改稱湛江地區雷州師範學校。
1978年,湛江地區雷州師範學校與湛江地區進修學校合併組建為雷州師範專科學校。 [3] 
  • 湛江師範學院
1991年,學校升格更名為湛江師範學院。
2000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師範院校。
2007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0年,學校被列為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嶺南師範學院
嶺南師範學院(27張)
2013年5月,學校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 嶺南師範學院
2014年,學校再次更名為嶺南師範學院。 [4] 
2017年6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公佈了2017年博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嶺南師範學院入選。
2020年7月15日,嶺南師範學院職業教育學院在廣東省旅遊商務職業技術學校舉行揭牌儀式。 [12] 
2022年5月,湛江市科技局公佈了2022年度湛江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第一批-1)認定名單,嶺南師範學院建設的“湛江市預製菜烹飪與營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 [11] 
2023年3月25日, 嶺南師範學院與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粵西區)簽署共建“嶺南師範學院-順豐粵西區產業學院”框架協議。
2024年3月22日,入選廣東申請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推薦高校。 [17] 
嶺南師範學院東大門 嶺南師範學院東大門

嶺南師範學院辦學條件

嶺南師範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有32個二級學院(含掛靠),開設本科專業76個(其中師範類專業34個),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4]  [16] 
嶺南師範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學
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國際教育(師範)、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歷史學(師範)、法學
英語、日語、商務英語、翻譯
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
財務會計教育、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工商管理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林、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健身指導與經營管理方向、水上運動休閒管理方向)、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
物理學(師範)、應用物理學、科學教育(師範)
化學(師範)、應用化學、製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美術學、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
機電技術教育、汽車服務工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
地理科學(師範)、地理信息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烹飪與營養教育(師範)、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人力資源管理
參考資料鏈接: [15] 

嶺南師範學院師資力量

嶺南師範學院體育館 嶺南師範學院體育館
截至2024年3月,有教職員工25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00多名,博士近600名,雙師雙能型教師810名。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150人入選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36人被聘為兄弟院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近100人獲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和南粵優秀教師等稱號;48人被遴選為廣東省“揚帆計劃”人才;9人被遴選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30人被評為省級“強師工程”資助對象。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4] 
嶺南師範學院師資力量
類別
名稱
省級教學名師
劉海濤
省級教學團隊
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
注:名單不全

嶺南師範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3月,5個專業(漢語言文學、化學、小學教育、體育教育、物理學)通過教育部師範類專業二級認證。1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過IEET工程與科技教育認證。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漢語言文學和化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重點)專業1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 [4] 
嶺南師範學院教學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漢語言文學、化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
省級特色專業
漢語言文學、化學、英語(師範類)、物理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省級一流本科建設點
教育技術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機電技術教育等
國家級人才培訓基地
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省級師培基地
中小學教師師培基地、職業教育師資師培基地、幼兒園園長師培基地、學前教育師資師培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平台(部分)
廣東高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實訓中心、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教學提高型重點實驗室、機電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生物科學實驗室
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
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
參考資料鏈接: [4]  [9] 

嶺南師範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建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教育學、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漢語言文字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省“衝補強”重點建設學科3個(教育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省重點學科經考核獲“優秀”等次。 [4] 
嶺南師範學院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學科
教育學、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漢語言文字學、材料物理與化學
省“衝補強”重點建設學科
教育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參考資料鏈接: [1] 

嶺南師範學院交流合作

嶺南師範學院第一教學樓 嶺南師範學院第一教學樓
截至2024年3月,與愛爾蘭大西洋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專業;與亞洲潛水聯合會合作舉辦“亞洲潛水學院”;與白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合作舉辦以中國武術和體育康復保健為特色的孔子課堂,被評為全球“先進孔子課堂”並升格為“孔子學院”;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哲學研究院聯合成立“中白哲學-文化研究中心”;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中國—白俄羅斯大學聯盟、中愛中外合作辦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和粵港澳高校聯盟。與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等合作舉辦“水產國際商務學院”;與廣東東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東島清潔能源材料產業學院”;與紫光集團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偉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智慧教育產業學院”。 [4] 

嶺南師範學院學術研究

嶺南師範學院科研平台

嶺南師範學院綜合實驗大樓 嶺南師範學院綜合實驗大樓
截至2024年3月,建有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台35個以及湛江市科研平台9個。設有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紅樹林研究院、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嶺南文化研究院、中白哲學文化研究中心等校內研究院(中心)9個,其他校級研究所等平台84個。 [4] 
嶺南師範學院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省級協同創新培育平台
粵台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高校新材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高校植物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高校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省級重點提升平台
廣東高校新型光電功能材料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廣東省實踐科學發展觀研究基地
城鄉協調發展研究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 [4] 

嶺南師範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11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8項,省部級項目309項;2020年獲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4項,位列全國第65位;2021年獲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1項;2023年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8項,位列全國121位。獲授權專利近820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50餘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及全國行業學位協會獎勵20餘項。 [4] 

嶺南師範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圖書館 圖書館
截至2024年3月,圖書館擁有紙質藏書340多萬冊,中外文紙質現期刊600多種,各類電子文獻數據庫62個,電子圖書340萬冊,電子期刊4萬餘種、140萬冊 [4] 
  • 學術期刊
嶺南師範學院學報 嶺南師範學院學報
嶺南師範學院學報》(原《湛江師範學院學報》)於1980年9月創刊,1992年起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文科主要反映文學、語言、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法學、教育等哲學社會科學各基礎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理科主要反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工農業技術等自然科學各科的基礎理論及應用開發研究。學報先後榮獲“首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廣東省第二屆優秀社科期刊”“廣東省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維普期刊網”“萬方數據”等,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並被評為“CAJ-CD執行優秀期刊”。 [5] 

嶺南師範學院文化傳統

嶺南師範學院校徽

校徽 校徽
嶺南師範學院校徽以鍾為主圖案,有時間、積聚與警示的意義。表明學校始於1636年的雷陽書院而源遠流長,同時取其“鍾鐸聲聲,人文日新;昌明博大,蒸蒸日上”之意,預示着學校恢宏壯闊的發展前景;以正圓圍繞方鍾,表示具有“自強不息、發展不已”精神的嶺師人追求完美與和諧。鍾取“人”形,喻示教育以人為本。圓周上部的校訓,説明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要求。圓周兩側的三層枝葉,表示學校枝繁葉茂,蓬勃發展。圓周下部的中英文校名以藍色為背景,既表示學校地處南海之濱,又喻示了學校“立足湛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國,胸懷世界”的發展定位。 [6] 

嶺南師範學院校訓

崇德、博雅、弘志、信勇
“崇德”是校訓之首,對於品德的崇尚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早在《尚書·武成》篇中就有“崇德報功”的提法,即尊崇有德和報答有功的人。其後孔子既以德行等四科教授弟子,又以忠誠信實、仰慕道義的具體解説來回答子張怎樣才能“崇德”的疑惑。崇德,就是崇尚、重視道德,進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德,從層次來説,有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之分。從範疇來説,有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之分。作為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説,既要具備基本的道德素質,也要朝着高尚的道德努力進取。既要遵守公共道德,也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來説,職業道德就是師德。師德的基本內容包括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對學生嚴而不暴,愛而不流,舉止大方而文雅。教師德行的高低,是其能否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首要前提。古人云:“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為先”,説的就是這個意思。而“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更是從反面説明品德高尚是一個教師最為重要的素質。
“博雅”,指的是既具有淵博的知識,又有着高雅的志趣,温文爾雅的風度。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須首先具備的基本業務素質就是知識的淵深和廣博,傳授知識時旁徵博引,左右逢源;解答疑難時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敬佩。相反,只能照本宣科,離開書本即了無餘言,或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或經常搜索枯腸也不能解答學生的疑難,顯然有虧教師的稱號。俗話説,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首先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實踐的經驗之談。值得指出的是,教師不僅以知識的富有而為人師,還應以志趣的高雅和風度的温文來成為學生的楷模。教書育人是人類社會中一種極其嚴肅高尚的行為,作為行為主體的教師,其言行舉止都應文明雅緻,有如玉樹臨風、松菊有神,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以至移情易性,變化氣質。歷史上許多教育名人以其博學贏得弟子的敬仰,但更以其高雅的情志和神韻征服了學生的心靈,甚或影響他們的一生。
“弘志”,就是要恢宏大志,理想高遠。人無大志,有如蓬間小雀,快意於嬉戲榆枋之間,終不能翱翔雲天。所謂“崇峻不凌霄,則無彌天之雲”,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反,“苟懷四方誌,所在可遊盤”,完全能創造出轟轟烈烈的人生。所以先哲們都非常重視志向的確立,孔子教導學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王陽明給學生的訓示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呂坤告誡後生要有這樣的志向:“做第一等人,幹第一等事,説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從這個意義上説,無論是才高八斗的智者,還是智能平平的凡人;無論是勢處春風得意的順境,還是身在坎坷不平的困境,都必須志存高遠。勿庸諱言,學校地處祖國邊陲粵西一隅,遠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且為新辦本科師範院校,辦學條件與名牌大學差距較大,但正因為如此,就越發需要弘揚大志,恢廓胸襟,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我氣短。
“信勇”,指的是既有自信,而又能誠信待人,且能勇於探索,敢為人先。一個人稟賦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自信之心不可少。人無自信,猶草木之無神。故古今名人大都以自信自勉,文豪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偉人毛澤東年輕時就宣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正因為充滿自信,才有“雄關漫道其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英雄氣概。學校雖然屬於一般本科師範院校,但學生要相信自己有與名校學生“試比高”的勇氣和才華。自信固然不可少,但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的大學生,忠誠信實,更應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品德。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也是始終如一的目標,而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基礎是人與人之間信實無欺。故管子提出:“誠信者,天下之結也。”馮夢龍以為:“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孔子感嘆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乎!”教師既是為人師表,自然應當講信修睦,而不能信口雌黃,奸詐無誠。具備了信的品德,還需要有勇的作風。探索自然界的奧秘,需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敢精神;尋求治國平天下的真理,需要有敢於獻身的勇氣;改變自己的命運,需要有勇於面對恥辱的氣魄,所以孔子説:“知恥近乎勇”。年輕人富於朝氣,多於鋭氣,再能濟之以勇氣,就會奮鬥不息,探索不止。 [7] 

嶺南師範學院校區情況

嶺南師範學院有寸金校區、湖光校區和椹川校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2580畝,建築面積近70萬平方米。 [1] 

嶺南師範學院寸金校區

寸金校區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寸金路29號, [18]  佔地1009畝,建有宿舍、教室、圖書館、飯堂等設施。 [19] 
寸金校區 寸金校區

嶺南師範學院湖光校區

湖光校區位於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湛江教育基地教育城四路8號,東至烏石路,西至環湖路,南至教育四路,北至西環路。總體規劃面積1560.79畝,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 [20-21] 
湖光校區 湖光校區

嶺南師範學院椹川校區

椹川校區位於湛江市赤坎區椹川大道北89號。 [21] 

嶺南師範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黨委副書記
林曉敏
副院長
蘇古發、金義富、吳濤 [28] 

嶺南師範學院校園環境

嶺南師範學院於2007年,在百年參天古榕旁仿建原“雷陽書院”欞星門,門旁坊柱書有嶺南才子書院老山長陳喬森撰寫的楹聯,中間還有一個神龜伏馱的文字碑,碑上記載了雷陽書院的發端與概貌。 [22] 
雷陽書院 雷陽書院
陶壁《問渠》是台灣著名陶壁藝術家朱邦雄博士在大陸的首件作品,藉此激勵師生努力追尋中國傳統教育和文化精神的“源頭活水”以此滋養自身的學業與事業、學術與人生、教育與智慧、臻至凝才聚智、返本開新、立己樹人和兼善天下。
陶壁《問渠》 陶壁《問渠》

嶺南師範學院校友情況

嶺南師範學院校友情況
姓名
備註
黃遠
東莞市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會長 [23] 
林偉
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 [24] 
吳志軍
東莞市光明中學初中部校長 [25] 
關英傑
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區分局治安管理大隊副大隊長 [26] 
林衞波
東莞匯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27] 

嶺南師範學院學校榮譽

嶺南師範學院學校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4月29日
嶺南師範學院團委榮獲2021-2022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稱號 [10] 
2023年1月
榮獲“湛江市熱心消防公益事業先進集體”稱號 [13] 
2023年6月
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