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民族學院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鎖定
湖北民族學院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2003年由湖北省教育廳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早在1984年湖北民族學院成立了民族研究室,1988年正式成立民族研究所,1994年成立土家族研究中心。1997年,民族學學科被批准為院級重點建設學科
中文名
湖北民族學院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2003年
所屬院校
湖北民族學院
批准機構
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民族學院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2001年,被批准為湖北省重點建設學科和碩士點立項建設學科,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專職研究員38人,兼職研究員35人,專職人員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博士9人,碩士21人。
中心現已形成了六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即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區域經濟、民族社會發展、民族藝術、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旅遊。中心下設土家族研究室、南方民族教育研究室、武陵地區社會發展研究室、民族語言文化研究室、民族文化旅遊研究室、苗族研究室、《土家族研究》編輯部、民族文獻資料中心、影視人類學研究室等子機構。中心被“中國土家族經濟文化研究協作會”推舉為秘書長單位,主持常務工作,《土家族研究》被定為協作會會刊。中心近幾年在湘鄂渝黔邊相繼建立了12個長期的田野調查基地。
科學研究是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務。中心成立以來,圍繞武陵地區特別是湖北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研究,研究人員共承擔國家、省部級課題30餘項。其主要有《西部大開發背景下的武陵地區民族教育發展研究》,《西部大開發與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動與社會和諧發展研究》,《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土家族工藝美術史》,《土家族地區文化產業構建研究》,《清江流域民族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研究》,《瀕危語言——土家語的搶救與傳承研究》,《湖北民族地區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研究》,《三峽庫區民族地區生態建設研究》,《湖北苗族研究》,《湖北民族地區古鎮保護研究》,《土家族原始宗教與民間宗教信仰比較研究》。其中大部分項目已結題,有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0項廳級項目在研,在研課題經費100餘萬元。
中心以土家族研究作為重點,併兼涉武陵地區其他民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心出版了《武陵地區民族教育調查報告》、《梯瑪的世界》、《母語存留區的土家族社會文化變遷》、《武陵土家人》、《武陵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民族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漢語土家語詞典》、《土家族漢語詞典》、《武陵地區民族教育的歷史與現狀》、《武陵地區民族教育研究》、《武陵地區師資隊伍的歷史與現狀研究》、《土家族白虎文化》、《民族地區憲政研究》、《湖北苗族》、《湖北苗族與二十一世紀苗學研究》、《悠悠洗車河》、《湘鄂西土家族》、《歷史的記憶》、《土家學概論》、《土家族民間文學》等學術專著;此外還出版了《土家族研究叢書》16本。中心成員共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50餘篇在民族學權威期刊和專業核心期刊發表,有數十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有1項獲國家“駿馬獎”,有1項獲省人民政府獎。土家族的研究走在了全國先進行列。
中心成員還參加了《土家族文學史》、《土家族文化志》、《中國民族文化大觀·土家族卷》、《中國少數民族百科全書·土家族卷》、《湖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土家族法制史》、《湖北苗族》、《巴楚文化源流》、《中國湘鄂渝黔邊區研究》、《巴文化研究》等著作的編撰工作。
人才培養是研究基地的一項長期不懈的工作。早在1998年我校就與中南民族大學聯合培養民族學碩士研究生,2004年與廣西民族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畢業研究生全部考取重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現有17名民族學研究生在中心攻讀碩士學位,畢業研究生大多服務在湖北民族地區。
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社會,回報人民。本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宗旨,中心成員積極參與調查研究,服務地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
一是圍繞恩施州“建設文化大州”戰略進行調研,許多建議被政府採納。中心主任劉倫文教授多次參加了政府職能部門有關報告的討論,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議,大多被採納;田萬振教授、司馬俊蓮副教授、雷翔教授多次參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項目的諮詢,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評。
二是圍繞地方經濟建設進行調研。劉倫文教授對恩施州的文明新村建設進行了調研。中心人員參與湖北民族地區特別是清江旅遊資源現狀調研;對恩施的滾龍壩、咸豐縣官壩、宣恩的慶陽、酉陽的龔灘以及龍灘古鎮進行了調研,提出了有益的保護建議,被當地政府採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而且為今後的科學研究找到了立足點,擴大了中心在當地社會的影響。
三是積極參與恩施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心雷翔教授多次參與指導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案的制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文本的修訂。中心還為恩施、宣恩等縣市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影視資料,製作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錄像資料片。
中心所依託的湖北民族學院設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腹地,是土家、苗、侗、彝、瑤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這裏還是尚未開發的“文化沉積帶”和“文化聚寶盆”,外界鮮有知曉。中心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學術交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中心舉辦了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五屆年會,中國民族學界的頂級專家齊聚恩施,將湖北民族地區納入他們的研究視野;中心舉辦武陵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學術研討會,中、日、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積極推動地方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併為保護提供成功的借鑑經驗和智力支持。2007年5月,中心發起由學校主持召開了“土家族確認五十週年暨土家族研究學術研討會”,武陵土家族聚居區的土家族代表和國內研究土家族的專家共同探討土家族的發展道路,有力推進了南方民族的的研究。

湖北民族學院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

主 任:祁慶富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主任:劉倫文 湖北民族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教授
委 員: 何星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田 敏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主任、教授
朱炳祥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秋雲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雷 翔 湖北民族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