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春來

(中山大學教授)

鎖定
温春來 ,1974年生,貴州畢節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文名
温春來
出生日期
1974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西南民族史、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
職    務
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職    稱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温春來研究方向

西南民族史、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 [1] 

温春來人物經歷

1993.9—1997.7 就讀於中山大學歷史系,獲史學學士學位
1997.9—2002.12 就讀於中山大學歷史系,獲史學博士學位
2002.7-2006年3月,中山大學歷史系講師
2003.5— 受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
2006.3—2010.5,獲聘為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8年,遴選為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
2010年,破格晉升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2011年6月— 擔任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4-2016,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兼職)
2018年12月- 《區域史研究》主編 [1] 

温春來獲獎記錄

2005年4月 博士學位論文《彝威與漢威——明清黔西北的土司制度與則溪制度》獲2005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2007年2月 論文《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9,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2011年,獲中山大學合生珠江優秀青年教師獎
2011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2015年,所主持的西樵實踐教學基地被評為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2016年,所主持的西樵實踐教學基地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2020年,所主持的課程“歷史學田野實踐教學的理論與方法”被評為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

温春來學術成果

温春來主持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 [1] 
1. 2003.5—2004.12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清代黔西北的礦業與區域開發”。課題編號:03XC770001
2. 2003.8—2005.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區域開發與清初至民國黔西北彝族社會”。批准號:03CZS007。
3. 2004.1—2005.12 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基金會項目“中央王朝在非漢族地區建立統治秩序的一種模式:一個少數民族家族的宗族化與紳士化”。課題編號:04A8
4. 2006.9— RGC Competitive Earmarked Research Grant: “Writing indigenism: Non-Han intellectual’ Chinese writings on Miao-Yi identities and frontier politics in southwest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與香港科技大學張兆和教授合作)
5. 2006年9月—2007年7月,廣州市社科聯委託項目“廣州大典·經濟類專題”
6. 2007年9月—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銅鉛礦業與西南民族地區的開發”,批准號:07BZS042
7. 2010.1—2012.12,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計劃項目“晚清民國時期西康省寧屬地區的民族國家建構與族羣想像”。
8. 2011年- ,“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編修項目,地方政府委託。
9. 2012-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明清帝國的建構與西南土著社會演變”。編號11240-3191011。
10. 新世紀人才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1200-31610140,學校資助。
11. 2014-2018,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史(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項目編號:99117-71210001。
12. 2015-2018,陳璘研究(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項目編號:11200-71210003,地方政府委託。
13. 2016-2017,中國傳統市場的運作機制,學校大項目,項目編號:11200-31133305。
14. 2016-2018,中國社會經濟史大平台,學校大平台項目,項目編號:11200-18823202
15. 2016-2019,陳璘史籍整理出版(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項目編號:11200-71210265,地方政府委託。
16.2021-20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歷史問題研究專項,歷史上的西南少數民族政權與國家整合研究,批准號:LSYZD21010
主持教學項目 [1] 
1. 2008.9— 受高等教育出版社委託,主持“史學概論課程教學電子資源庫建設”項目(與陳春聲教授共同主持),該項目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的“史學概論”教材配套項目。
2. 2014-2016,中山大學歷史學西樵實踐教學基地(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11200-52012001。
3. 2015-2016,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山大學歷史學西樵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項目編號:11200-31910023。
4. 2016-2017,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專項(與黃國信教授共同主持),項目編號:11200-31911004。

温春來學術論著

出版專著(黑色字體者為代表性專著) [1] 
  1. 《從“異域”到“舊疆”——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6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修訂版。 [2] 
  2. 身份、國家與記憶:西南經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初版,2019年1月修訂版;香港,中華書局,2020年4月版。 [3] 
  3. 《西樵山與嶺南理學的傳承》(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任建敏),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主編叢書、著作與教材等(黑色字體者為具代表性者) [1] 
1. 蒐集、整理、出版民國時期彝族精英分子所書寫漢文文獻,已出版《嶺光電文集》(上、中、下三冊),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出版,2010年。
2. 主編《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一套全面發掘、整理廣東人文名山西樵山及周邊地區歷史文獻、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型叢書,書籍總量達300種左右,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已出版100餘種200多冊。
3. 主編《“中華文明視野下的西樵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4. 主編《天下之西樵》(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5. 主編歷史學田野實踐教學的理論、方法與案例(與黃國信共同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6. 主編《西樵歷史研究》(與黃國信共同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發表論文(黑色字體者為代表性論文) [1] 
1. 《清代廣東鹽場的灶户和灶丁》,《鹽業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 《“宋代以前嶺南的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陳永昇),《學術研究》,1999年第10期。
3. 《社會秩序與宗族整合:流坑有感》,《華南資料研究中心通訊》,第17輯。
4. 《鹹同年間廣東高明縣的土客械鬥》,《兩岸三地“研究生視野下的近代中國”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編輯出版,2000年。
5. 《黔西北田野筆記之一》,香港,《華南資料研究中心通訊》, 2001年4月。
6. 《明代土官“文職”、“武職”考辨》,廣州,《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2001年第4期。
7. 《中國經濟史》(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黃志繁),收入《中國歷史學年鑑(199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8. 《“族別界限”與“族類互變”:黔西北彝族之族類界限觀念考察》,香港,《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1期,2004年。
9. 《黔西北彝文獻中所見之彝族譜系》,香港,《華南資料研究中心通訊》, 2004年7月。
10. 《中央王朝的開拓與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承襲制度的演變》,貴陽,《貴州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
11. 《王朝開拓、移民運動與民族地區農業傳統的演變——明清時期黔西北的農業》,南京,《中國農史》,2004年第4期。
12. 《行政成本、漢夷風俗與改土歸流——明代貴州貴陽府與新貴縣設置始末》,廣州,《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13. 《“意存畛域”:淮粵之爭中的區域觀念》(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黃國信),廣州,《學術研究》2005年第2期。
14. 《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2005年6月。
15. 《評〈人類學的評論〉》,香港,《歷史人類學學刊》3卷2期,2005年10月。
16. 《歷史人類學與近代區域社會史研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黃國信),北京,《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7. 《新安程氏統宗譜重構祖先譜系現象考》(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黃國信),開封,《史學月刊》,2006年第7期。
18. 《評〈東渡西進——清代閩粵移民台灣與四川的比較〉》,香港,《歷史人類學學刊》,4卷2期,2006年10月。
19. 《彝漢文獻所見之彝族認同問題:兼與斯蒂文·郝瑞(Stevan Harrell)對話》,北京,《民族研究》,2007年10月。
20. 《清代貴州大定府鉛的產量與運銷》,北京,《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
21. 《明初水西君長國與中央的關係——奢香故事之考辨與解讀》,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10月。
22. 《明代土司地區的賦役徵派——以貴州宣慰司為例》,《10世紀以來長江中游區域環境經濟與社會變遷》(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23. 《從英國公共檔案館中文檔案看張之洞與華工出洋問題》,北京,《歷史檔案》,2009年第2期。
24. 《歷史人類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北京,《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2輯,2009年6月。
25. 《夷族意識、夷務實踐與彝族文化》,《嶺光電文集》(温春來主編,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出版,2010年)之導言。
26. 《土司政權的合法性問題——以明代貴州水西土司為例》,收入楊偉兵主編《明清以來雲貴高原的環境與社會》,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
27. 《對西南地區歷史既有認知的挑戰——彝文獻的價值與使用原則 》,收入連曉鳴,龐學銓主編《 漢學研究與中國社會科學的推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28. 《<慎誠堂集>評介》, 本文收入《慎誠堂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29. 《中國鹽史研究的理論視野和研究取向》(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李曉龍),《史學理論研究》,2013年第2期。
30. 《清王朝對黔西北鉛鋅的開發》,《當代貴州》,2013年第16期。
31. 《中國古代的祭祖願望》,《文史知識》,2013年第9期。
32. 《廣州培育創新文化的新思路》,收入李仲飛主編《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14年。
33. 《五族共和之外》,《人文國際》第8輯,2014年。
34. 《西樵人的儀式人生(婚嫁篇)序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35. 《清代貴州鉛礦業中的“放本收鉛”》,《歷史檔案》,2016年第2期。
36. 《清代礦業中的子廠》,《學術研究》,2017年第4期。
37. 《冶爐與礦硐之關係:清代礦廠運作的一個側面》,《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1期。
38. 《清初雲南銅礦業的興起》,《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39. 《〈樵山翰林〉序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40. 《高玉柱:民國時期西南非漢民族的代言人》 ,政協麗江市委員會編《民國女傑高玉柱》一書之導言,雲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
41.《礦業、移民與商業:清前期雲南東川府社會變遷》,《區域史研究》,2019年第2輯。
42.《“事例”定税:清代礦業税費政策的實踐機制》,《學術研究》,2020年8月。
43.《再論水西君長國的承襲制度:兼論彝族的嫡長子觀念》,《新史學》,2020年12月。
44.《事例原則:清代國家治理的一種模式》,《中國經濟史研究》,2021年3月。
45.《清代財權中央集中體制與雲南銅礦業興衰》,《區域史研究》,2021年10月。
46.《丹灶歷史概説》,收入《康園論壇》,中山大學出版社,2021年。
47.《西南的代理人與王朝秩序的展開》,《原生態民族學刊》,2022年第3期。
[1] 

温春來教學情況

1、講授的本科生課程
史學概論 必修課
中國古代歷史文獻研讀(明清部分)
中國民族史 指選課
明清邊疆開發史 指選課
中國典制史 指選課
女性、歷史與社會變遷 公選課
若干現實問題的歷史考察 公選課
2、講授的研究生課程
歷史人類學導論
中國古代自然環境與政區演變
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理論與方法
明清社會經濟史
明清歷史文獻導讀
明清邊政與族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