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類學評論

鎖定
《中國人類學評論》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於2007年10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銘銘。
《中國人類學評論》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輯,是兼有評論性、記述性及思想性的學術評論集刊。內容以社會及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為主,不排斥相關學科(如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文學等學科)學者之作品,主辦單位視培養年輕一代學人為己任,故將開闢相當篇幅供新生代學者發表其作品(特別是述評、書評及研究札記)。作為學術探討平台,《評論》將視具體情況,亦開闢相當篇幅選刊相關主題的已發表論文。 本書為中國人類學評論第4輯。
中文名
中國人類學評論
作    者
王銘銘
出版時間
2007年10月1日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
9787510014260 [1] 
類    別
人類學
定    價
36 元
開    本
16 開

中國人類學評論圖書簡介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4輯)》的重點內容有:“區域、民族與中國歷史的敍述”學術研討會(實錄)、Mayfair Yang寫的Thoughts on Postcoloniality and Modern Chinese Religiosities、Tim Ingolds的環境的感知、Liu Xiaoqian寫的Asceticism:From World Renouncing to World Engaging、蕭梅寫的誦討羅傑的觀點看——評《音樂與迷幻——論音樂與附體的關係》、趙金虎寫的讀瑪麗·道格拉斯的《潔淨與危險》。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內容提要

本刊是由以王銘銘為首的人類學研究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編撰的人類學學術期刊的第四輯(每年四期),梳理過去28年來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反思當代中國的人類學現狀問題,並對未來的人類學發展提出構想和展望。是代表中國人類學最高研究水平的學術期刊。 [1] 

中國人類學評論作者簡介1

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台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麼?》(2002)、《草根卡里斯瑪》(2002,合著)、《走在鄉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中國人類學評論目錄

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觀念
[按語]
腹與蛇——引言
南美印第安人的他者觀
從神話看老撾傣人的他者與秩序觀念
馬里人的他者觀
權力、政治與他者觀念——以拉美印第安人為例
種姓制度下的他者觀念
國家與韓國人的他者觀
歷史與他者結構——以中國鄂西伍家溝歌師為例
德國的新民族整合運動中的他者觀
全球化和他者性建構
從中國宗教文化在法國來看中法觀念比較
關於他者觀念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生活在他者中
跨學科講壇
中國人類學的華西學派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追憶
騎過了很多種牲口,做過了好幾個夢
楊成志家鄉踏訪記
費孝通先生在內蒙古的調查研究工作
學者即真誠——追憶田汝康教授
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
標誌性文化統領式民俗志
宗教、金錢、價值
女人為母、男人為子:納日人觀念中的“女人”與“男人”
對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反思
我的民族學經歷與認識
日本人的韓國遊:殖民與後殖民遭遇
圓桌會議
人類學的公眾形象問題(王銘銘主持)
中國人類學基本閲讀書目問題(王建民主持)
人類學的共同概念問題(潘蛟主持)
述評
兩位大師,兩份禮物——從馬氏日記到格爾茲
哪個是“真實”的格爾茲
作為歷史主體的“他者”——薩林斯的歷史人類學
在最後一堂課上讀《最後的天空之後
讀《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人類學中理論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讀《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
書評
稿約

中國人類學評論內容簡介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
《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6輯)》是由以王銘銘為首的人類學研究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編撰的人類學批評文集,梳理過去25年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反思當代中國的現狀問題,並對未來的人類學發展提出構想和展望。

中國人類學評論作者簡介2

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台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麼?》(2002)、《草根卡里斯瑪》(2002,合著)、《走在鄉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中國人類學評論圖書目錄

主題論文“藏彝走廊”南段及其延伸帶文化互動研究
物的“中間性”——雲南諾鄧鹽井的交換與獻祭 舒瑜
命以載史——對一個地方“人物”的生命史研究 劉琪
從幾種傣族研究看“雙重時間體系”與“中間圈”的文明 楊清媚
邊民、跨界族羣與漢語人類學——圍繞雲南傣族研究的思考 褚建芳
在“周邊”的文明——從《真臘風土記》看“中間圈”的延伸 羅楊
跨學科講壇
論宗教人類學研究目的和對象的轉變——2004年弗雷澤爵士紀念講座CliffordGeertz[文]方靜文[譯]黃劍波[校]
追憶
回憶海外訪學 李安宅
語言學家孫宏開先生訪談錄 曾窮石
研究札記
言説“科學”——中醫科學化的人類學觀察 賴立裏
消費社會中的形象勞動者——私人健身教練工作過程的民族誌 李德珠
學術會議紀要
“蒙養山學社西南研究十年階段性研討會暨社員歡聚會”紀要 羅楊
文化人類學席明納
超社會體系——文明人類學的初步思考 王銘銘
述評
從一位西方傳教士的記述看蒙古爾(土族)社會 李美玲 馬成俊
書評
《匈奴史稿》陳序經著侯豫新評
《西夏社會》史金波著何貝莉評
羋一之民族歷史研究文集》羋一之著張科評
《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馬成俊馬偉主編馬偉評
《河湟蒙古爾人》李克郁李美玲著韓喜玉評
《神秘的熱貢文化》馬成俊主編唐仲山評
稿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