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文桂

鎖定
温文桂(1673—1759)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橫江村人。文武雙全,一生曾任清朝文武官的重要職務:康熙五十六年,他45歲時,任山東平度州宦,遇水災,解囊義濟;康熙六十年,他49歲時,始任山東考試官;雍正二年(1724年)升任北城兵馬司正指揮(相當於京城衞戍區司令),兼佩五城印。雍正六年,告老還鄉回到家鄉松源鎮橫江村,從那以後,他的餘生都奉獻給了家鄉的老百姓和松源的文化教育事業。
全    名
温文桂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橫江村
出生日期
1673年
逝世日期
1759年

温文桂人物經歷

温文桂為官清正,廉潔愛民,深切同情百姓疾苦。他任朝廷命官時,遇百姓受災,置自身安危於度外敢於開倉救濟,曾受到皇帝的責罰,卻無怨無悔。
温文桂極有文才,寫得一手好文章,他的著作有《勞夢》、《囈宦》、《遊草》等。江蘇溧陽史曾頌揚温文桂:“學海文江”(這塊牌匾今仍保存在其家鄉的老祠堂內)。這是對温文桂博學和文才的極高讚歎和敬仰。當年山西省桐城縣令還稱頌他“冠冕通南極,文章列上台”。
温文桂崇文重教是松源義學的創始人,為促進當地文風鼎盛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開創松源義學(松源中學的前身,校址在松源山門寺,現松源鎮中心小學),扶助貧困學生,獎勵獲取功名的學子,為松源文化鋪出新路。2006年梅縣松源中學百年校史緒言讚揚:公元1742年由松源熱心,人士温文桂等建設“松源義學”,並設置“膏火”(即付給學生津貼費用),聘請有水平的老師授課。這是松源建設義學的開始,對於促進文風鼎盛無疑是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後兩百多年,松源六甲英才輩出,莘莘學子遍佈五湖四海。
温文桂一生奉行忠孝和睦,在家尊長愛幼,使兄弟叔侄不會失和,施昆仲(愛兄弟)之美德,流芳千古。教育子孫有方,世代書香,後代有太子太傅(皇太子的老師)、翰林進士舉人博士後博士教授工程師專家學者、軍政領導、能工巧匠等。在老祠堂有他親筆敬題長聯:“一堂昭穆百世箕裘教忠孝良有以也,萬古蒸謄千秋俎豆報功報德勿替引之。”教育子孫後代要繼承祖德併發揚光大。
温文桂的文韜武略及對百姓所做的貢獻,就連清代三朝(康熙雍正乾隆)宰相張廷玉都極為敬重,曾贈送牌對一副,其上書:“上林玉樹跨橋梓,綠野金枝繼棟樑。”對温文桂的厚德博學、忠孝和睦等給予了極高評價,。

温文桂親屬成員

清代進士户部主事温肇江(家名温南英),欽點翰林院、清代咸豐同治皇帝的老師、“太子太傅”温肇洋(家名温揚英、又名温葆深、温葆淳),温繁炘(温肇江之子)同門為温文桂後裔,人稱“同門三進士”。 [1-2] 

温文桂人物評價

温文桂文武雙全,曾在清廷任文武要職,康熙年間任北城兵馬司正指揮,兼佩五城印。他同時也是文學俊才,譽稱為“學海文江”,功績朝野。告老奉親,辭官回鄉,重建“松源義學”,慷慨解囊傾注心血,為松源教育開創新路,曾有“王國紳賢”美稱。(南方日報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