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水河

(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上游洋河的支流)

鎖定
清水河,又名通橋河,古稱寧川水,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上游洋河的支流。發源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崇禮區交界的樺皮嶺一帶。自北向南流經崇禮區、橋西區、橋東區、宣化區,在張家口市清水河村附近注入洋河,流域面積2360平方公里, [2]  全長114公里 [7]  ,較大支流有西溝、正溝和太子城河。 [4] 
清水河屬山溪性河流,坡度陡,流速大,含沙量大,水量集中在汛期。實測最大洪水流量23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零。 [3] 
流域內建有大溝水庫、賈麻溝水庫等小型水庫,水庫下游的村莊和耕地得到保護,攔沙防洪效益顯著。 [6]  建有場地渠、高家營灌區等引水灌溉設施。 [5] 
中文名
清水河
外文名
Qingshui River
別    名
通橋河、寧川水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洋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
流經地區
張家口市崇禮區、橋西區、橋東區、宣化區
發源地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樺皮嶺 [2] 
主要支流
西溝、正溝和太子城河 [4] 
河    長
114 km [7] 
流域面積
2360 km² [2] 
河    口
張家口市宣化區清水河村附近

清水河名稱由來

清水河,在《水經注》中日甯川水 [7]  (一作寧川水 [2]  ),《口北三廳志》稱為清水河。相傳清康熙皇帝北巡途經此地,行至大碴底村時口渴難解。飲此河水後贊其清涼解渴,後人以此意取名為清水河。 [7] 

清水河幹流概況

清水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清水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清水河,發源於張北縣與張家口市崇禮區交界的樺皮嶺一帶。在張家口市崇禮區有三支:東溝源於樺皮嶺下,從東北流向西南,經清三營 [4]  、獅子溝、白旗 [4]  、西灣子等村鎮,在中山溝村附近與正溝匯合,再向西南流,河長84公里,流域內植被甚好,清水長流;正溝源於張家口市崇禮區正北壩底村,流經2鄉20個村到高家營鎮中山溝村與東溝匯合,河長57公里,植被較東溝少,清水長流;西溝發源於張家口市崇禮區西部黃台壩,流經3個鄉,16個村,在烏拉哈達村附近匯合東溝水向南流,河長51公里,流域內山丘光禿,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三溝匯合後,流至張家口市大境門外與元寶山西溝洪水匯合,穿過張家口市橋西區、橋東區和宣化區姚家房鄉至清水河村附近注入洋河,此段河長33公里,寬100至150米。市區以上縱坡10‰,市區以下縱坡2‰左右。 [2]  按《崇禮縣水利志》 [4]  《崇禮縣誌》 [7]  ,以東溝為正源 [4]  ,全河長合計117公里(84公里+33公里) [2]  (一説114公里 [7]  ),流域面積2360平方公里 [2]  (一説2077.98平方公里 [4]  [7]  )。
幹流在崇禮區境內流經清三營、獅子溝,白旗、西灣子、場地、高家營7個鄉鎮,流經境內90公里。縣內流域面積790.9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3.89%。河牀平均寬10餘米,河谷平均深0.8米。河道面積6.3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2‰左右。 [7]  由孤石村北約1公里處流入張家口市區,從北向南縱貫市區,在清水河村(屬宣化區 [2]  )西南1.8公里處匯入洋河,在市區內河長22.5公里,河道比降8.5‰。 [3] 
清水河發源地樺皮嶺 清水河發源地樺皮嶺
清水河崇禮區城區段 清水河崇禮區城區段
清水河崇禮區城區段 清水河崇禮區城區段
清水河崇禮區城南段 清水河崇禮區城南段
清水河張家口市區段 清水河張家口市區段
清水河(右下)大清水河村西南匯入洋河 清水河(右下)大清水河村西南匯入洋河

清水河水文特徵

清水河流域地處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冀西北山間盆地,全境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高程在800~2000m之間,河道縱坡為8‰~10‰,多局部暴雨,降雨強度大。每年6~9月期間,在壩上與壩下交界地帶暴雨經常發生,形成多個不連續的暴雨中心。由於降雨強度大,河道比降大,洪水匯流速度快,水量集中,短時間內即可形成較大洪水,洪峯陡漲陡落,對市區構成嚴重威脅。 [1] 
清水河屬山溪性河流,坡度陡,流速大,含沙量大,水量集中在汛期。在張家口市市內清水橋北設有張家口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積2300平方公里,實測最大洪水流量2330立方米/秒,發生在1975年8月12日;實測最小流量為零,最早發生在1952年6月25日。調查歷史洪水:1924年洪水最大流量2590立方米/秒。計算50年一遇洪水流量1640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流量2000立方米/秒,200年一遇洪水流量23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797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2.65億立方米,發生在1959年,最小年徑流量0.130億立方米,發生在1989年。 [3] 
平水期河面寬平均約2米,水深0.28米。汛期最大流量559立方米/秒,枯季流量為0.5立方米/秒,河網密度0.32公里/平方公里,徑流量為0.3億立方米/年。春夏乾旱期水少,汛期一般在6~9月,結冰期上半部一般在10月中旬,下部在11月上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開始解凍,冰厚按所處位置一般在0.5~1.5米。河水來源,平水期是地下泉水湧流,汛期主要是自然降水。 [7] 
清水河洪水含沙量最大為1500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297萬噸。 [2] 
歷史上,清水河曾發生過多次較大的洪水,給張家口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924年洪水歷史調查洪峯流量2590立方米/秒,沖毀通橋(現清河橋),淹沒怡安街、福壽街、寶豐街、花園街一帶,橋東一片汪洋,死亡近3000人,倒塌房屋11000餘間。新中國成立以來,張家口市幾次遭受洪水災害,經濟損失巨大。1975年8月12日,清水河洪峯流量2330立方米/秒,洪水漫過解放橋(現張家口飯店橋)建設橋(現四中附近,仍叫建設橋)沖毀堤防2000餘米,水衝沙壓耕地2000多畝,沖毀民房100多間,市電池廠、化肥廠被淹,化肥廠停產40多天。1984年6月30日,清水河上游東溝降暴雨,張家口水文站實測洪峯流量1280立方米/秒,市區局部受災。 [1] 

清水河主要支流

它有三條較大支流,即西溝、正溝和太子城河。 [4] 
支流西溝河驛馬圖鄉段 支流西溝河驛馬圖鄉段
西溝河,發源於張家口市崇禮區黃台壩,流經山岔、驛馬圖、石咀子三鄉16個行政村,到烏拉哈達匯入清水河。河流全長50公里(一説51公里 [2]  ),流域面積699.12平方公里,小支溝不算,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小支溝就有18條。植被率為30%,其中樺樹和草灘不足10%,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瘠薄。河道比降為1.5%,彎曲度1.2,河牀寬;河道不固定,河灣地較少。每逢大雨,山洪暴發,村莊、耕地常被沖毀。 [4] 
正溝河,發源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壩頂,流經石窯子和紅旗營兩鄉20個行政村,到中山溝匯入清水河。河流全長44公里(一説57公里 [2]  ),流域面積351.88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支溝8條,植被率在40%左右。河流上游石窯子鄉,山上有大面積草灘,土質較肥,水土流失較輕;下游紅旗營鄉屬黃土梁狀丘陵地帶,只山頂部有小片天然次生林,大片黃土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比降1.7%,下游河牀寬,河道不固定,洪水經常沖毀耕地。 [4] 
支流太子城河冬奧村內一段 支流太子城河冬奧村內一段
太子城河,發源於張家口市崇禮區水泉子,流經馬丈子鄉7個行政村,到西灣子匯入清水河。河流長27公里,流域面積236.03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小支溝5條。由於上下游植被較好,沿河有小溪補給,常年徑流量為0.2~0.3立方米/秒,河道比降為2.5%,水土流失較西、中溝輕。 [4] 

清水河治理開發

清水河灌溉工程

場地渠,該渠始建於1976年春,全是人工採鑿塊石砌成,底寬0.6米,高0.7米,長2130米。從中山溝引清水河水,灌溉面積1400畝,其中保澆500畝。進水閘前,修建高2米,底寬2米,頂寬0.6米,長50米的護壩1道。採石場在距工地25裏的紅泥灣山上,當時的公社按勞力把任務分配到各生產大隊,社員按標工出人、出車,採石拉運,總用人工1.5萬個。車2400輛次。由於工程質量好,至今效益顯著。 [5] 
高家營灌區,高家營公社的10個生產大隊,上自南地,下至西甸子、黃家灣及西溝的啕北營以下,共有14條清、洪兩用水渠,渠道平均底寬0.8米,總長32.5公里,引清水河水澆地,另有大口井、機井33眼,能達到地上、地下兩套水灌溉,控制面積1.34萬畝,保澆面積1.03萬畝(其中揚水灌溉500畝)。 [5] 

清水河蓄水工程

大溝水庫,位於崇禮高家營大溝村外1公里處。1972年11月由時崇禮縣水電組按小(二)型緩洪水庫一百年一遇校核標準設計,高家營公社從各大隊抽調勞力組織施工,1974年底建成,總投工7萬多個,動土石5.7萬立方米,築起高5米、長180米(均質土)的大壩庫容34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1976年搞了溢洪道擴寬、加深挑鼻坎工程。於1980年再擴建溢洪道,共完成土石方量5432立方米,歷時兩年,到1982年工程全部完工,又投資6.9萬元。溢洪道最大泄量達到189立方米每秒,使該庫的防洪能力達到了三百年一遇校核標準。1984年6月的兩次特大暴雨山洪,該庫下游的500多畝耕地得到保護,防洪攔沙效益顯著。 [6] 
賈麻溝水庫,位於崇禮紅旗營賈麻溝村外1裏處。1974年11月,時崇禮縣水電組按小(二)型緩洪水庫三十年一遇洪水標準勘測設計,五十年一遇校核,賈麻溝大隊組織施工,歷時近兩年,於1976年10月建成.用工3萬個,投資1.3萬元,完成工程量2.4萬立方米。均質土,壩高11米、長120米.庫容20萬立方米.溢洪道長120米,最大泄量33立方米每秒,控制流域面積14平方公里。1982年6月至10月投資3萬元,將溢洪道擴寬6米,最大泄量為124立方米每秒,達到了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除險後,發揮了很好的效益,下游縮河造地300畝,護一個村、耕地300畝。1984年6月30日的暴雨,水庫上游的溝掌村為暴雨中心,降雨量達305毫米,水庫蓄水20萬立方米,未發生險情,水庫下游的村莊和耕地得到保護,攔沙防洪效益顯著。 [6] 
參考資料
  • 1.    劉雪峯.張家口市清水河橡膠壩羣防洪調度.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34期 .
  • 2.    張家口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張家口地區水利志 .天津大學出版社 . 1993 : 20
  • 3.    張家口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張家口市志 .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8: 89
  • 4.    崇禮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崇禮縣水利志 .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 9-10
  • 5.    崇禮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崇禮縣水利志 .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 62
  • 6.    崇禮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崇禮縣水利志 .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 97-98
  • 7.    崇禮縣誌編纂委員會 .崇禮縣誌 .中國社會出版社 . 19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