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初四塔

鎖定
清初四塔(也就是瀋陽東塔西塔南塔北塔),是清太宗皇太極聽信喇嘛大師“建四方白塔可使國家一統”的遊説敕建的瀋陽城外的東、西、南、北四塔,是清初盛京城(瀋陽)重大的建築工程。其四寺塔的方位是: 東塔永光寺,在撫近門外五里,現為大東區東塔街;西塔延壽寺,在外攘門外五里,現為和平區西塔街;南塔廣慈寺,在德盛門外五里,現為瀋河區南塔街;北塔法輪寺,在地載門外五里,現為皇姑區北塔街27號。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清初四塔
別    名
盛京四塔 [2] 
地    點
瀋陽
始    建
1643年
完    成
1645年

清初四塔概況

1643年(崇德八年)動工,1645年(順治二年)竣工。每塔的下面都建寺廟一座,塔和寺廟系同時建成,據碑銘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朗照,名日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日廣慈寺;西為虔祝聖壽名日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日法輪寺"。四塔四寺象徵四大金剛威震四方,護國安民,保佑“國無災、五福齊來”。

清初四塔東塔永光寺

東塔永光寺,在撫近門外五里,現為瀋陽大東區東塔街。原有殿堂,據《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記載: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鐘鼓樓二座、山門三楹。寺東寶塔一座,禪堂僧房二十四間。東塔1985年修復,闢為公園和景點。
建造形式,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構成。基座為方形束腰須彌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間立有兩根石柱,從而每面構成三個壺門。石柱上都雕有寶相花、西蕃蓮等紋飾。每面中間壼門置磚雕寶盆和火焰,左右壺門都有高大凸起的磚雕雄獅。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層磚砌圓壇座。上面即是寶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闢有佛龕內供神牌,佛龕周圍嵌流麗的雲珠。塔身之上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塔剎,由銅鑄仰伏寶蓋、日、月、寶珠組成。寶蓋之下懸風鐸。

清初四塔西塔延壽寺

西塔延壽寺,在外攘門外五里,現為瀋陽和平區西塔街。原有殿堂,據《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記載:延壽寺原有大殿五楹、經堂三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鐘鼓樓二座、寺西寶塔一座、山門三楹、晾經樓一楹、禪堂僧房三卜間。
建造形式,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構成。基座為方形束腰須彌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間立有兩根石柱,從而每面構成三個壺門。石柱上都雕有寶相花、西蕃蓮等紋飾。每面中間壼門置磚雕寶盆和火焰,左右壺門都有高大凸起的磚雕雄獅。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層磚砌圓壇座。上面即是寶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闢有佛龕內供神牌,佛龕周圍嵌流麗的雲珠。塔身之上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塔剎,由銅鑄仰伏寶蓋、日、月、寶珠組成。寶蓋之下懸風鐸。
西塔因年久失修,已殘破不堪,於1968年拆除。西塔塔身內出有五穀、松柏樹枝、香泥小塔、金銀塊和金珠、琥珀珠、瑪瑙珠、寶石珠等,還有多種文字的經卷。在地宮中出土了銅質鎏金天地佛(系密宗大威德金剛),天佛是一頭四面,頭戴王冠,頭上還有一立佛,十二隻手臂,手中握有降魔杵,捆仙索、照妖鏡等法器。地佛與天佛相擁,手中也握有法器。天地佛身下懸有許多人頭,腳下踩着一仰一伏的兩個魔身。地宮中還出有塔式小銀盒,盒內裝一小葫蘆,玉匜。在一景泰蘭盤內裝有琥珀珠、碧璽珠、藍色料珠、綠松石、紅寶石、監宅石、孔雀石,是為七寶,還有果品等,當為天地佛供養之物。1998年,為恢復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壽寺,瀋陽市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進行復建。如今,東西配殿仍在施工中。
護國延壽寺概説:
瀋陽護國延壽寺
瀋陽護國延壽寺(20張)
大清崇德八年,太宗皇太極敕令於盛京城東西南北四方各建塔寺,以求護國震方。歷經兩年遂建西塔及寺,名曰:護國延壽寺。祈祝聖壽延年。建初塔置於寺內,塔身呈白色,蓋藏式喇嘛塔結構。寺內設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殿、講經堂,麗經樓、禪堂僧寮等。大殿主佛供奉無量壽佛,甚是宏偉。乾隆東巡,賜【金慄祥光】匾置於正殿。逢五月初一無量壽佛誕生日,香火鼎盛。香客如雲,誦經雷動,呈佛家盛世,至光緒二十六年,山門天王殿毀於大火。後鐘鼓樓毀於於白俄戰爭,遂寺廟破敗,滿目悽痍,一九六八年於動亂被拆除,香火未現,經聲絕耳,至一九九八年,國運中興,政府遂天願順民心,統籌重建西塔及延壽寺,從此,鳳凰涅槃,香火再續,僧俗人等為止雀躍,恭祝國盛民泰。

清初四塔南塔廣慈寺

南塔廣慈寺,在德盛門外五里,現為瀋陽瀋河區南塔街。原有殿堂,據《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記載:廣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鐘鼓樓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門三楹……。南塔於1985年1986年修復,闢為公園和景點。
建造形式,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構成。基座為方形束腰須彌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間立有兩根石柱,從而每面構成三個壺門。石柱上都雕有寶相花、西蕃蓮等紋飾。每面中間壼門置磚雕寶盆和火焰,左右壺門都有高大凸起的磚雕雄獅。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層磚砌圓壇座。上面即是寶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闢有佛龕內供神牌,佛龕周圍嵌流麗的雲珠。塔身之上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塔剎,由銅鑄仰伏寶蓋、日、月、寶珠組成。寶蓋之下懸風鐸。

清初四塔北塔法輪寺

北塔法輪寺,在地載門外五里,現為於瀋陽皇姑區北塔街27號。法輪寺是四塔中殿堂保留最完整的,法輪寺保留大殿五楹,天王殿三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寺北寶塔一座,山門三楹。1962年1月,瀋陽市人民委員會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國家撥款對北塔進行了維修,並修復了法輪寺的大殿、山門、配殿,舉辦了佛教密宗藝術和盛京古城風貌陳列,新建了碑林,於198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建造形式,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構成。基座為方形束腰須彌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間立有兩根石柱,從而每面構成三個壺門。石柱上都雕有寶相花、西蕃蓮等紋飾。每面中間壼門置磚雕寶盆和火焰,左右壺門都有高大凸起的磚雕雄獅。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層磚砌圓壇座。上面即是寶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闢有佛龕內供神牌,佛龕周圍嵌流麗的雲珠。塔身之上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塔剎,由銅鑄仰伏寶蓋、日、月、寶珠組成。寶蓋之下懸風鐸。

清初四塔建塔傳奇

清初在建造四塔時,曾發生這樣一件奇事:四塔開工第二年,有一位名叫珠喇嘛的大將,在領兵圍攻錦州時被明軍大炮擊中下頜,當場氣絕。這時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皇太極聞知十分痛惜,遂敕給珠喇嘛宋錦御褥、蟒被等御物,準備將珠喇嘛送回盛京安葬。可是三天以後,珠喇嘛竟然奇蹟般地復活了。
皇太極認為這是神靈護佑的結果,也認為珠喇嘛是有造化之人。於是在他傷好之後排他主持盛京四塔的修建工程。當四塔完工之日,給了珠喇嘛極高的賞賜。
而後乾隆皇帝還為四寺題寫了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為“慈育羣靈”,延壽寺為“金粟祥光”,廣慈寺為“心宏彼岸”,法輪寺為“金鏡周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