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度學習

(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深度學習》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鍾啓泉。 [1] 
中文名
深度學習
作    者
鍾啓泉
類    別
中小學用書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8月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76018493

深度學習內容簡介

體例結構——引言/擁抱“哥白尼式的變革”。1/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2/深度學習的概念。3/認知發展與深度學習。4/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5/深度學習:超越傳統教學的侷限。6/深度學習:對話指導與反思指導。7/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外作業。8/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育評價。9/深度學習與學習責任轉移模型。10/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共計十章。另設附錄/從“基礎學力”到“核心素養”:日本的案例。結語/走向“深度學習”。
主要觀點——1.唯有當“知識”被置於具體的境脈之中才賦有意義,這種被鏈接起來的“知識”才能臻於深度理解。因此,不是單純地積累學科的知識,而是要求重建因應境脈的“知識”——這就是“深度學習”的根本出發點。2.“深度學習”不是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指學習者能動地參與“主體性”、“對話性”、“協同性”學習活動的總稱。“深度學習”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層出不窮,為“課堂轉型”帶來連綿不絕的動力源。3.關鍵詞——深度學習;學習共同體;學習主人公。

深度學習圖書目錄

引 言 擁抱“哥白尼式的變革”
章 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
一、從“知識論”到“素養論”
二、教學的功能與應試教育的神話
三、洞察“學習”的本質
第二章 “深度學習”的概念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界定
二、深度學習的課題選擇與中心目標
三、深度學習的特質與效果
第三章 認知發展與深度學習
一、知識與學習
二、從認知發展看“深度學習”
三、從發展論理解“深度學習”
四、支撐“深度學習”的學習理論
第四章 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
一、深度學習的基本原理
二、深度學習與教學架構
三、深度學習的單元設計與授課類型
四、以對話為中心的設計
五、深度學習設計的要訣
第五章 深度學習:超越傳統教學的侷限性
一、深度學習的優勢
二、深度學習的挑戰
三、建構“思考的課堂文化”
第六章 深度學習:“對話指導”與“反思指導”
一、瞄準哲學對話水準的“對話指導”
二、瞄準反思水準的“反思指導”
三、深度學習與“學習共同體”
第七章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外作業
一、課外作業的性質與功能
二、拓展深度學習的疆界
三、健全課外作業的環境
第八章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育評價
一、全方位地把握“教育評價”
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新型評價體制
三、教育目標分類學與評價方式的開發
第九章 深度學習與學習責任轉移模型
一、教師的“慧眼”與“有意義學習”
二、學習責任轉移模型
三、磨練教師的“教學勝任力”
第十章 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
一、作為“反思性實踐家”的教師
二、教學研究範式的轉型及其課題
三、教學研究:充實教師的“專家資本”
附 錄 從“基礎學力”到“核心素養”:日本的案例
一、戰後日本的“學力論爭”與學力論的演進
二、“21世紀型能力”模型與“深度學習”的創造
結 語 走向“深度學習”
一、汲取學習科學的養分
二、超越“個體能力主義”
三、編織跨界的知識網絡

深度學習作者簡介

鍾啓泉,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教育學與心理學學部召集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科評議組成員,《全球教育展望》雜誌主編。著有《教育的挑戰》《課程的邏輯》《解碼教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班級經營》(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教學論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