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優粳2號

鎖定
淮優粳2號是江蘇省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經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種,2006年2月由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稻200606號),該品種具有農藝性狀好、品質性狀優良、綜合抗性較強等特點。該品種適宜在蘇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中文名
淮優粳2號
母    本
金南鳳
主要缺點
產量水平一般
抗逆性

淮優粳2號選育經過

為了充分利用優良基因,選育出質優、穩產高產、多抗新品種,加速區域米質調優的戰略需求。1994年以來,從日本引進優質米品種金南鳳、黃金晴和徐淮地區優質米品種泗稻10號進行雜交育種。以金南鳳為母本,黃金晴、泗稻10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1995年F1代,在稀植足肥條件下,單株成穗20—30個,每穗總粒數120粒左右,千粒重26g上下,株高中等,葉片中長挺立,結實率高,熟色黃亮,米質上等,被列為重點篩選對象。F2代種植2000株,抗病性、熟期、莖杆、穗型、粒重等均出現較豐富的變異類型,對照育種目標,從中選出20個優良單株,又經室內米質考察,保留九個單株,1997—1998年繼續單株選擇,1999年F8兩個株系穩定,其中9469株系尤為引人注目,表現株型集散適中,葉片配置均勻有序,長相青秀無病,穗粒協調,稈青籽黃,米質優,逐優先入選。再經幾代篩選,2002年推薦參加省中粳預試,2003年推薦參加省淮北中粳區試,2005年參加了江蘇省中熟中粳生產試驗。
1994年,配組金南鳳、黃金晴、泗稻10號,4代選擇、3代南繁。
1999年,種植2個株系,其中9469株系穩定且綜合性狀突出,小區摺合畝產590公斤,比對照鎮稻88減產5%,早熟2天。
2002年,參加了江蘇省中熟中粳預試,編號淮優粳2號。
2003年,參加了江蘇省中熟中粳區試,編號淮優粳2號。
2004年,參加了江蘇省中熟中粳區試,編號淮優粳2號。
2005年,參加了江蘇省中熟中粳生產試驗,編號淮優粳2號。 [1] 

淮優粳2號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協調
淮優粳2號屬中熟中粳,感光性較強,生育期淮北春茬155d,夏茬145d。株型好,15張葉片。地上部五個節,株高90cm。綜合性狀好,長相青秀,苗期繁茂性好,分櫱性強,葉片長飄,上部三葉挺舉,花角小受光勢好,莖杆堅韌抗倒。產量結構為穗粒並重型,600kg/667㎡產量結構是成穗25萬/667㎡左右,每穗穎花總數100粒左右,結實率90%以上。米質國標一級,外觀青純瑩透,口感好。適宜種植範圍以淮北麥茬應用為主。試種區域表明蘇北、魯南、豫東南、皖北都可以種植。其適宜種植範圍與母本金南鳳曾經應用區域相似,是一個生態類型。
稻米品質優良
2005年生產試驗中檢測出糙率82.3%,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2.0%,堊白粒率3%,堊白度0.2%,直鏈澱粉16.00%,膠稠度82mm,粒長5.0mm,長寬比1.9,透明度2級,鹼消值7級,淮優粳2號米質優,外觀青純,米飯軟硬適中,口感好,正常年份反覆檢測米質均達國標一級,在中國(淮安)稻米博覽會上連續三屆獲金獎。
抗逆性好抗病性強
經接種鑑定,淮優粳2號對稻瘟病的6個代表生理小種病級分別為0、0、0、0、0、5;穗頸瘟抗性為2級;對白葉枯病4個致病型代表菌株的病級分別為3、1、1、3;對紋枯病表現為感病;對條紋葉枯病表現為抗病,是2005年水稻生產試驗中表現最好也是唯一的一個抗病品種。抗倒性特別強,未見倒伏。
主要缺點
產量水平一般,大面積達到600公斤/667㎡水平較難,主要是千粒重偏低,粒型小。栽培上後期肥水管理不當,影響粒重而不高產。 [1] 

淮優粳2號栽培技術

穗粒結構指標
產量結構為穗粒並重型,600kg/667㎡產量結構是畝成穗25萬左右,每穗穎花總數110粒左右,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6g。
適期早播,培育壯秧
麥茬旱育秧,秧齡控制在30d左右,播期在5月上旬,秧田大田比1:20,落谷量50kg/667㎡,大田用種2.5kg/667㎡左右。按照旱育秧技術規程搞好秧田管理,培育壯苗帶櫱移栽。
合理肥水運籌,建立高光效羣體
1、要合理密植,基本苗掌握在6萬/667㎡左右,每穴3苗左右,栽插期控制在六月上中旬,確保安全齊穗。
2、要促早發,增施有機肥,苗肥早施,基面肥結合,畝用量折標氮50kg,並根據土壤肥力增施磷鉀肥。在栽後25d左右使苗數達到成穗數指標,高峯苗控制在不大於成穗數的20%。
3、適時烤田,控制無效分櫱,封行期控制在箭葉抽出始期。
4、中後期施好穗肥,攻壯杆大穗,在穗分化始期、中期分別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增大穗。一般穗肥畝用尿素20kg,總的肥水運籌是實行促控促,V型施肥。
5、抽穗後要間歇灌溉,養根護葉,切忌後期斷水過早,要活熟到老,稈青籽黃,提高結實率,增粒重防早衰。
綜合防治好病蟲害
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秧田防治稻薊馬稻飛蝨,大田綜合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蝨等的危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