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淋菌性陰道炎

鎖定
淋菌性陰道炎是指由由淋菌所造成的陰道炎。致病原-淋病雙球菌引起,可通過不潔或混亂的性交而傳染。也有少數因借穿感染淋球菌的泳衣或通過淋球菌污染的浴缸、坐式便器等間接傳染。其症狀表現為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顯膿性白帶,陰道口紅腫疼痛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婦科炎症,有10%~20%的婦女可出現不孕或宮外孕
中醫病名
淋菌性陰道炎
症狀表現
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顯膿性白帶,陰道口紅腫疼痛等

淋菌性陰道炎病原體

引發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稱的淋球菌。這種病菌擁有自我調節能力,能夠通過變異獲得抗藥性,或者至少使藥物的療效下降,並且它正在對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髮展出這種免疫力。先是青黴素對它失效,再是四環素,環丙沙星,而現在到了頭孢克肟。

淋菌性陰道炎發現

1879年,奈瑟從35例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及新生兒急性結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離出淋病雙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養基上培養淋球菌獲得成功,將菌種接種於健康人的尿道內也可產生同樣的症狀。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的結論始告成立。

淋菌性陰道炎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µm,寬約0.5µ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於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鹼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時,菌體呈紅色,背景為天藍色,十分清晰。

淋菌性陰道炎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係。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於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於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淋菌性陰道炎抵抗力

淋球菌較為嬌嫩,最怕乾燥,適宜在潮濕、温度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條件下生長,其生長的最適pH為7.0~7.5。淋球菌對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當差,在完全乾燥的環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於衣褲和被褥中,則能生存18~24h,在厚層膿液或濕潤的物體上可存活數天。在50℃僅能存活5min。淋球菌對常用的黏膜殺菌劑抵抗力很弱。中科院微生所以常用的嬌妍潔陰洗液作測試,淋球菌在嬌妍潔陰洗液作用下1min內全部被殺滅,淋球菌對可溶性銀鹽也很敏感,1∶4000硝酸銀溶液可使其在7min內死亡,使膿液中的淋球菌2min內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內將其殺滅。除耐藥菌株外,淋球菌對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濃度逐漸有所提高。
黴菌性陰道炎:也叫陰道念珠菌感染。突出症狀是白帶增多,外陰、陰道奇癢。嚴重時坐卧不寧、痛苦異常,還可有尿頻、尿痛、性交痛。白帶呈白色稠厚豆渣樣,陰道膜高度水腫,有白色片塊狀薄膜粘附,易剝離,受損粘膜的糜爛,可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症狀。

淋菌性陰道炎發病人羣

淋球菌對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別的親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宮頸覆蓋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襲,而男性舟狀窩和女性陰道為復層扁平上皮覆蓋,對其抵抗力較強,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症很輕,故成年婦女淋菌性陰道炎少見。幼女由於陰道黏膜為柱狀上皮,因此易於受染。皮膚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見有原發性淋球菌皮膚感染。人類對淋球菌無先天免疫性,痊癒後可發生再感染。

淋菌性陰道炎預防方法

1、穿棉質內褲,並且勤換,清洗外陰的毛巾和盆要單獨分開。洗後的內褲要放在太陽下爆曬,不要晾置於衞生間內。
2、穿着衣物須透氣,不要連續穿着連褲襪或緊身牛仔褲。
3、大便後擦拭的方向應由前至後,避免將肛門處的念珠菌帶至陰道。
4、如果以前喜歡穿着泳衣坐在泳池邊聊天,那以後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場、浴室這樣的地方都不要隨便坐,公共馬桶也不例外 。
5、請儘量保持開朗心情,因為心理原因也會降低身體免疫力,使念珠菌乘虛而入。
6、不要用消毒劑或各種鹼性清潔劑頻繁沖洗外陰和陰道。清洗陰部的最好用pH4弱酸性女性護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