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皮子

鎖定
涼皮子是比較有名的傳統小吃,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卻有出售。涼皮子是一種面製品,由涼皮、麪筋和調料水組成。
中文名
涼皮子
主要原料
涼皮
是否含防腐劑
適宜人羣
老少適宜

涼皮子製法

一斤麪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鹽,加鹼,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籠上鋪白紗布,麪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氣圓,約六七分鐘即熟。將麪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麪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
賣主賣時並不用稱,三個指頭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會少一條,多一條也不給。加焯過的綠豆芽,加鹽,加醋,加芝麻醬,後又三指一捏,三條四條地在辣椒油盆裏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紅者豔紅,未起唇則涎水滿口。
涼皮子在內地一般叫涼粉,不過在新疆大家都叫涼皮子,也許是因為涼粉條很勁道,還有金黃色的麪筋在上面,感覺很“皮實”?才做好的涼皮子色彩鮮豔濃郁,湯汁酸辣濃郁,遠遠就能聞見香味道。總之一個詞:誘人。整個西北地區的涼皮子都比較類似,酸中帶辣,有些地方叫“釀皮子”。新疆人愛吃涼皮子,尤其是婦女最愛吃,因為這種風味小吃,既快,又經濟實惠,且味道可口,兩三塊錢的就是一頓美餐。還有一個原因是,常年供應,不受季節的限制,即是隆冬季節的三九,涼皮子的生意照樣興隆。
涼皮子是一種面製品,由涼皮、麪筋和調料水組成。做法簡單而又獨特,它不是和麪,而是洗面。不過第一步還是先和麪,和麪時須放適量的鹽(一公斤麪粉放一小勺鹽)。面要和的稍軟。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不斷地用涼水洗,直洗到澱粉和麪筋完全分離時為止。麪筋取出後,剩下的洗面水就是做釀皮子的原料。不過這種原料還不能馬上用,要澄清沉澱,倒去上面的清水,剩下的澱粉糊糊加適量的蘇達後就是原料。 涼皮子在圓形鋁製的涮盤中做成,做法是先在涮盤內抹上一層油,再將澱粉糊原料倒入涮盤內,使涮盤內薄薄有一層為止。這時把涮盤放在開水鍋上,加蓋,使涮盤底與滾水觸接,而不使開水入涮盤內,三五分鐘取出涮盤,涼皮子即熟。撈出的麪筋,可蒸一下,同涼皮子一起食用蒸。蒸熟的麪筋多孔有彈性,很吸作料,是新疆涼皮子的一大必備品。 食用時,將涼皮子切成細條,把面精切成薄片,放入盤中,再澆上辣椒油、醋、沫、醬油、芥末、芝麻醬等佐料,有些人喜歡香菜,加一點香菜絲,或者加點黃瓜絲,五顏六色,其色悦目,味而誘人。盛夏,人們吃涼皮子既可消暑又可提神,其風味絕非一般。
且記:吃涼皮子的別忘記帶手帕,否則吃罷一嘴沿紅色,有傷體面。

涼皮子涼皮營養成分

冬天吃麪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濕,真可謂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本草綱目》上説:米能養脾,麥能補心。漢中麪皮又叫涼皮,根據原料選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涼皮,用面(粉)製作的叫麪筋麪皮,按口味分為漢中麪皮和秦鎮麪皮,由於漢中麪皮比秦鎮麪皮鮮嫩、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較出名。

涼皮子傳説

清朝宣統二年(公元 1910年),薛昌利祖父薛守信根據歷史傳説試蒸涼皮,一舉成功,生意紅火,鄉鄰紛紛效仿,使秦鎮大米麪皮子一時名播四方。解放後,薛昌利父親薛林財擔任生產隊長,帶領社員以搞集體副業為名,在秦鎮、餘下鎮、户縣縣城、長安縣城、咸陽市等地經營麪皮。

涼皮子材料

兩人份需用原料
麪粉:最好是高筋麪粉2杯(1杯240ml,2杯麪粉大約250克);涼水 約2杯;鹽 1小匙(3克)
涼皮
高筋面:麪粉的蛋白質稱為“麪筋”,含量在11.5%以上者稱為高筋麪粉;而12.5%以上蛋白質含量的麪粉,較適合於一般麪包製作使用。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上的麪粉即稱為中筋麪粉或粉心粉,適合用於包子、饅頭以及各式中國點心等。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下的麪粉,適合用於蛋糕的製作。
涼皮面粉分類
⑴特高筋粉:(水份14%,粗蛋白質13.5%以上):通常用來做麪筋,油條.
⑵高筋粉:(水份14%,粗蛋白質11.5%以上):高筋麪粉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在 13.5%,而通常蛋白質含量在11.5%以上者就可以稱為高筋麪粉.蛋白質含量高,麩質也較多,因此筋性亦強,多用來做麪包,麪條等.
⑶粉心粉:(水份14%,粗蛋白質10.5%以上):通常用來做饅頭,包子,麪條,中式點心等.
⑷中筋粉:(水份13.8%,粗蛋白質8.5%以上):通常用來做中式麪食,中式點心,西式點心等.
⑸低筋粉:(水份13.8%,粗蛋白質8.5%以下):通常用來蛋糕,餅乾,小西餅點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