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山桑蠶繭

鎖定
涼山桑蠶繭,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涼山桑蠶繭繭形大且勻整,繭層厚實、繭色潔白、繭衣蓬鬆、外觀無污物。涼山桑蠶繭粒繭絲長≥1100米,解舒率≥70%,清潔≥98分,潔淨≥94分,毛繭出絲率≥38%,解舒絲長≥780.7米,萬米吊糙≤3.5次。涼山桑蠶繭是繅5A級以上生絲的首選原料。 [1] 
2009年11月2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涼山桑蠶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涼山桑蠶繭
產地名稱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品質特點
繭形大且勻整,繭層厚實、繭色潔白、繭衣蓬鬆、外觀無污物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297號
批准日期
2009年11月27日

涼山桑蠶繭產品特點

涼山桑蠶繭外在感官特徵

涼山桑蠶繭繭形大且勻整,繭層厚實、繭色潔白、繭衣蓬鬆、外觀無污物。 [1]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內在品質指標

涼山桑蠶繭粒繭絲長≥1100米,解舒率≥70%,清潔≥98分,潔淨≥94分,毛繭出絲率≥38%,解舒絲長≥780.7米,萬米吊糙≤3.5次。涼山桑蠶繭是5A級以上生絲的首選原料。 [1] 

涼山桑蠶繭產地環境

涼山桑蠶繭地形地貌

涼山州適宜栽桑地區廣闊,有“無地不宜桑,無時不宜蠶”之稱。涼山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南部橫斷山區東北部,區域內地貌複雜多樣,以層狀地貌發育。地貌以山地為主,約佔幅員面積的80%,山原次之,丘陵、沖積平原、寬谷和斷陷盆地約佔10%。 [1] 
涼山彝族自治州溝壑縱橫,自海拔360米的金沙江邊到1800米的山區都可栽桑養蠶,海拔360-1600米之間的低山河谷地區及部分中山地區是栽桑養蠶適宜區。

涼山桑蠶繭土壤情況

涼山州土壤類型以紫色土紅壤土、黃棕壤棕壤為主,佔土壤總面積的80%,土壤結構好,土層深厚且疏鬆,透氣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間,養分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1-4%,鹼解氮和速效鉀含量豐富,鹼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鉀在50-170ppm以上,適宜種植涼山蠶桑。 [1] 

涼山桑蠶繭氣候特徵

涼山州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光熱水資源豐富,雨熱同季,晝夜温差大,農業氣候條件比較優越。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年日照時數1227-2603小時,年平均氣温10.1-19℃,≥10℃的年積温4500-5760℃,無霜期202.9-346天。氣温年較差小(12-14℃),低於四川盆地1-4℃,氣温日較差大(年平均值10-14℃),比四川盆地大3-6℃。蠶桑生產區內年平均氣温14-22℃,比四川盆地高3.8℃,比南充地區高4.5℃。年降雨量960-1143毫米之間,夜雨量佔年降雨量的75%,白天降雨量佔25%,降雨時間多集中在5-9月,雨熱同季、夜雨晝晴。年平均相對濕度62%-65%。年平均日照數2200小時-2500小時,比四川盆地多825小時-1200小時;比南充多900小時-1000小時。≥10℃的年均積温5000-7500℃;全年無霜期290天-360天。獨特的光熱資源是生產優質桑蠶繭的有利條件,涼山種植桑樹生長期長達290多天,產葉量高,桑樹當年生枝條可達4.5米以上,單株產葉量可達4千克以上。寧南、會東、德昌、甘洛等地區的桑葉36片即有0.5千克,較四川內地產葉高一倍以上。蠶區一年可養4-5季蠶。涼山州獨特的乾旱兩季分明、日照時數長、冬暖夏涼、雨量集中等氣候特徵是栽桑養蠶最佳適宜區。 [1] 

涼山桑蠶繭水文情況

涼山州境內雨量豐富,河流縱橫,山地水系發達,除安寧河谷外,多數為山地河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龍江等13條河流,其中安寧河是涼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長326公里,流經州境內222公里,貫穿冕寧、西昌和德昌3個縣市,共有大小支流18條,最大支流有孫水河、錦川河、河曲河。 [1] 

涼山桑蠶繭歷史淵源

涼山州栽桑養蠶歷史較早。公元四世紀,“南方絲綢之路”途徑涼山,沿線人民受其影響,開始栽桑養蠶,所產的絲,稱為“山絲”,匯入絲綢之路。代蠶桑生產較盛。四川通志食貨志,物產卷七十四載:“絲布(唐志)崔州貢絲布花布(無和志)崔州貢絲布”。在806年唐憲宗元和年間即以絲布入貢。唐代以後,涼山冕寧縣的瀘寧、甘洛的田壩和西昌等地蠶桑初具規模,有一定數量的絲織品在市場交易。至明、清代,西昌、冕寧、會理、越等縣區栽桑養蠶較盛。《西昌縣誌》所載:“蠶絲業的發展清代較盛”。
民國期間(1912-1949年),由於社會及經濟技術等原因而無大成效,乃至衰退。據川康邊政資料輯要記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西昌、冕寧、德昌、會理、鹽源、鹽邊、越西、普格等縣尚有桑樹41.38萬株,產繭20.69萬千克。西昌城內和禮州有10家蠶桑絲廠。年產絲500馱(約37500千克),經雲南銷往緬甸等國。以後逐漸衰退,年產繭量下降在5萬千克左右。1947年西昌、德昌、冕寧、瀘寧、鹽邊、普格和西昌農場、會理農場共產繭26238千克,產絲41055公兩。至1949年產繭量只有2.6萬千克”。
1949年以後,黨和國家重視蠶桑生產。1951年西康省農林廳在石棉設立蠶業指導所。
1956年西昌專區10個縣都開始栽桑養蠶。1956年已栽桑114.58萬株,發蠶種4588張,產繭10.8萬千克。
1957年後,大躍進期間,蠶桑生產受到破壞,“文化大革命”開始,蠶桑生產又遭到嚴重挫折。
1970年,西昌產繭僅有2.92萬千克,接近解放前1949年水平。
1971年後,雖逐年有所恢復,在1978年全區產繭仍只6.91萬千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日-22日)後,涼山州政府為恢復蠶桑生產,落實獎勵政策,扶持各地發展栽桑養蠶。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1980年,涼山州涼山桑蠶繭產繭上升到15.1萬千克。
1985年,涼山州涼山桑蠶繭產繭達80.8萬千克。
1982年,寧南縣籌建絲廠。
1988年,會東縣建成聯辦絲廠,促進了蠶業生產較快的發展。
1990年,涼山州有12個縣栽桑養蠶,累計栽桑12043萬株。產繭213.07萬千克(4.26萬擔)。
20世紀80-90年代,涼山桑蠶繭產品遠銷日本、歐美,後隨着國內桑蠶絲製品技術提高,國民生活水品提高,國際、國內桑蠶繭價格相同,產品停止了出口,67%桑蠶繭銷往四川、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
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以來,涼山蠶業進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年產繭以平均100萬千克(2萬擔)以上速度遞增。
2005年,涼山州技術監督局組織專家制定併發布了《桑蠶飼育技術規程》等6個農業地方標準,內容涵蓋了育苗、栽桑、養蠶、蠶繭分級、收烘、銷售等全過程。涼山蠶業從此走上了標準化生產道路。生產過程規範化、標準化。做到了桑蠶品種優良化、桑園栽培規範化、小蠶共育專業化、大蠶飼養標準化、消毒防病統一化。
2008年,涼山桑蠶繭佔四川省蠶繭產量的20%,是四川省最大的優質桑蠶繭和國家重要的優質桑蠶繭生產基地。蠶繭產量和質量連續六年排名全省第一,蠶繭產量在50萬千克(萬擔)以上的有寧南縣、會東縣、德昌縣、西昌市、普格縣、冕寧縣、會理縣等8個縣市,其中寧南縣產繭775萬千克(15.5)萬擔,是四川省蠶繭生產第一大縣,會東縣產繭390萬千克(7.8萬擔),德昌縣產繭265萬千克(5.3萬擔),為蠶桑綜合開發利用創造了基礎條件。
涼山州蠶種場生產的桑蠶種於2008年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成功註冊了“桑花”牌商標,西昌市蠶種場生產的桑蠶種從2003年開始出口遠銷塔吉克斯坦,已累計出口桑蠶種21.9萬張,塔吉克斯坦還派蠶業技術人員在西昌市蠶種場學習蠶業生產技術。涼山新建了設備全省一流的蠶種冷庫,州蠶種質檢站在全省同行業中首先通過省級蠶種質檢資質和計量認證。隨着蠶桑產業的發展,涼山州已擁有繅絲企業5户,自動繅絲生產線30組12000緒,年生產生絲1000噸。桑、蠶、絲系列產品開發取得了新的突破。 [1] 

涼山桑蠶繭生產情況

2008年,涼山州桑樹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養蠶44萬張,蠶繭產量達到1855萬千克(37.1萬擔),蠶絲業綜合產值12億元,蠶農收入4.3億元。
2013年,涼山州種植桑樹基地40.2萬畝,產量49.09萬擔,綜合產值30.37億元,蠶農收入9億元。 [1] 
2018年,涼山州桑園面積50.2萬畝,年產優質蠶種104萬張、優質蠶繭53.5萬擔、優質生絲2000噸、優質桑椹7.36萬噸,蠶桑繭絲綜合產值47.89億元。 [3] 

涼山桑蠶繭產品榮譽

2002年,寧南縣、會東縣、德昌縣、西昌市、普格縣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優質蠶桑基地”建設項目縣,同年寧南縣、會東縣、德昌縣、普格縣生產的桑蠶繭在中國西部博覽會上被評為“名優農產品”。 [1] 
2004年,寧南桑蠶繭成功註冊“南絲路”牌商標,“南絲路”牌桑蠶繭榮獲“四川省農產品知名品牌”、“中國名優品牌”、“四川省著名商標”、“無公害農產品”等榮譽稱號。 [1] 
2005年,寧南、會東桑蠶繭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博覽會上分別被評為“金獎”、“優質產品獎”。 [1] 
2006年,寧南縣被國家定為優質桑蠶繭生產“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1]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2007年,寧南縣被國家定為東桑西移“蠶桑基地建設單位”。 [1] 
2009年11月2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涼山桑蠶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3年,“涼山桑蠶繭”評為四川省20大區域公共品牌,品牌價值11.93億元。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1] 
2013年12月涼山州被中國絲綢協會評為“中國蠶絲之都”。 [1] 
2020年2月26日,四川省涼山州涼山桑蠶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4] 

涼山桑蠶繭地理標誌

涼山桑蠶繭地域保護範圍

涼山桑蠶繭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涼山州境內的寧南縣會東縣德昌縣西昌市(含西昌農場)、冕寧縣普格縣、會理縣、金陽縣甘洛縣雷波縣喜德縣鹽源縣布拖縣等13個縣市的211個鄉鎮895個行政村,地理位置北緯26°03′-29°18′,東經100°15′-103°52′之間。保護面積3.33萬公頃。 [1] 

涼山桑蠶繭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09-09-00197。 [2] 
安全要求
涼山桑蠶繭符合《桑蠶幹繭》(GB/T9176-2006)標準的質量要求。大氣、灌溉水、地面水、藥防執行標準:GB3095-1996大氣質量標準、GB5084-19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3838-1988國家地面水質量標準、GB4285-19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綠色食品獸藥使用準則》。 [1]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海拔360米-1600米之間的低山河谷地區及部分中山區,年平均氣温14℃-22℃,≥10℃的年均積温5000℃-7500℃,年均降雨量960毫米-1143毫米,年平均日照2200小時-2500小時,全年無霜期290天-360天,桑園、蠶房遠離工業污染區和烤煙生產區。
2、桑品種、桑蠶品種選擇與指定要求:選用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的桑樹優良品種,重點使用的為雲桑一號、雲桑二號、南一號、湖桑32、湘7920、嘉陵20號。桑蠶品種春秋季用種選用871×872、箐松×皓月,夏秋季用種夏芳×秋白、7532並經州級蠶種質檢站檢驗合格的優質蠶種,蠶種質量達到NY326-1997標準。
3、生產過程管理
3.1育苗技術要求:苗圃地選擇光照充足、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勢平坦的沙壤土,每畝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1500-2000千克,磷肥10-15千克,並深耕耙細平整土地;按土地走向和排灌方便,四周理出排水溝,按1.33米寬開廂,廂溝0.25米,廂高0.1-0.15米。平整後的土地疏鬆、細碎、無殘根、無石塊。土地實行輪作,採用條播方式,先在廂面上按橫向0.15米開條播溝,溝寬6-7釐米,深1釐米。在條播溝內均勻撒入拌土的桑種,輕拍土壤,使桑種緊貼土壤,便於吸水發芽,再撒1厚米的細糞土覆蓋,用稻草覆蓋遮陽,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80%,苗高4釐米開始到10釐米止,勻苗2-3次,勤鬆土地。當桑苗根莖部達0.6-0.7釐米,充分木質化,根系完好,無病蟲的為合格苗。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3.2栽桑技術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採用成片桑、大行桑、6215等栽植模式,有水源灌溉區域可在2-3月栽桑,無水源灌溉的可在6-7月栽桑。栽桑要求拉線定點,窩長、寬、深在30釐米以上,窩內施農家肥。桑苗要栽端正,株距、行距排列有序。
3.3嫁接技術要求:採用冬季切皮芽接或春季簡易芽接。當幼樹徑0.7釐米時嫁接良桑。要求接穗無病蟲害,穗芽飽滿的一年生枝條。
3.4桑園管理技術要求:幼樹成活後按照桑樹品種、栽植密度、地勢地形、土壤等情況合理養成高幹桑、中幹桑、低幹桑樹型。合理施肥,結合桑樹生長情況和養蠶你需要適時進行根外追肥。桑芽萌發時施春肥,佔全年施肥量的30%,春蠶結束後施夏肥,佔全年施肥量的40%,夏蠶結束後施秋肥,佔全年施肥量的10%,晚秋蠶結束後結合桑園耕作施冬肥,佔全年施肥量的20%。桑園耕作以冬耕為主,結合桑園冬耕除草、整形,修剪整形後用4-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均勻噴施樹幹和周圍表土,保護桑樹。春季桑樹萌芽前及時灌溉,合理採葉,採葉不要傷樹皮,採葉時要留葉柄在收穫枝上,枝條頂端要留5片以上成熟葉。
3.5桑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要求: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加強物理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建立測報網點,以控制為目的,確保養蠶用葉安全,保障優質蠶繭的生產。
3.6小蠶共育技術要求:標準小蠶共育室要求在20平方米以上,飼養小蠶用具齊全,實行專人負責管理,採用桑引法收蟻;每次給桑前勻蠶擴座,桑葉用0.3%漂白粉澄清液擦洗,嚴格温濕度控制,一齡26-27℃,乾濕差0.5-1℃,二齡26-26.6℃,乾濕差1-1.5℃,三齡25-26℃,乾濕差2-2.5℃;小蠶用葉要嚴格挑選,收蟻時1-2葉位,一齡2-3葉位,3齡4-6葉位。除沙採用加網除沙法。三齡起蠶給桑3-4次後整批蠶體鍵壯,無病害,50頭小蠶體重達4.5克以上為合格小蠶。
3.7大蠶飼養技術要求:大蠶飼養要求具備標準化大蠶房一間,養蠶用具及附屬設施齊全,5齡前採枝條上部適熟葉,5齡給桑2次後採枝條中下部成熟葉,採葉宜在早、晚進行,輕裝快運,每晝夜給桑4次。搞好温濕度調節,4齡24-25℃,乾濕差3-4℃,5齡23-24℃,乾濕差3-4℃.適時擴座除沙,搞好眠起處理。
3.8上蔟及蔟中技術要求:每張蠶準備250片方格蔟,採用平掛或豎掛自動上蔟法,上蔟後室內温度24-25℃,乾濕差3-4℃,保持安靜,光線均勻偏暗,適時捉浮蠶,網成繭形後及時翻蔟、晾蔟、開門通風排濕。
3.9採繭售繭技術要求:春蠶上蔟後6-7天,夏秋蠶5-6天,晚秋蠶7-8天,檢查化蛹後採繭,按上蔟先後,分批採繭,按分級售繭要求,採繭時正繭,雙宮、黃斑分開裝,售繭過程中用竹製通風揹筐運輸蠶繭。
3.10蠶病防治技術要求:以預防為主,確保無病高產。貫徹“預防為主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綜合防治”方針,做到“蠶前徹底消、蠶後立即消、蠶中繼續消”的消毒防病衞生制度。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蠶體自身抗病能力,大小蠶嚴格實行試喂制度,防止農藥中毒及其它有害生物危害。
4、產品收穫
4.1鮮繭收購繭層量檢驗技術要求:鮮繭收購實行“議評”,嚴格按照DB5134/T53-2005和DB5134/T54-2005分類分級,鮮繭繭層量檢驗收購。
4.2鮮繭乾燥技術要求:根據收購量多少,鮮繭乾燥採用一次幹法或二次幹法,嚴格按照DB5134/T55-2005標準操作。
5、生產記錄要求:對蠶繭生產地點,飼養蠶品種、飼養時間、季別、收購地點、乾燥時間、庫房保管情況、蠶繭包裝、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
涼山桑蠶繭 涼山桑蠶繭
數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6、包裝標誌:在包裝方式上採用麻袋定量包裝。
7、產品運輸:幹蠶繭運輸過程中,注意嚴防雨淋,嚴禁用含殘毒污染的倉庫和車廂,不允許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裝,貯存在通風、乾燥的室內、防火、防老鼠、防發黴。 [1] 

涼山桑蠶繭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涼山桑蠶繭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並標清產品、品名、等級、重量(毛重、淨重),並註明檢驗人員姓名或代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