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o]
汉字
收藏
0有用+1
0
缫,汉语二级字 [1-2],读作sāo,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本义为把蚕茧浸在沸水里抽出丝,又可引申为有五彩丝绳,圭、璋等玉器的垫子。
(基本信息参考资料 [3]
中文名
拼    音
sāo
部    首
五    笔
xvjs
仓    颉
vmvvd
郑    码
zzkf
字    级
一级字、常用字 [2]
平水韵
四豪 平声 [4]
总笔画
14
笔顺编号
55155525111234
统一汉字
U+7F2B
四角号码
22194
结    构
左右结构
注    音
ㄙㄠ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形声字。从糸,巢声。企企遥糠糊虹“巢”之形体演变,参“巢”字条。 “糸”在偏旁中简化作“纟”。 “”类推简化作“缫”。《说文》:“缫,绎茧为丝纹捉也。”本义是把蚕茧浸在沸水里抽出丝。《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蚕缫以为衣服。” (夫人亲自养蚕缫丝,就是用来供给祭服)这种意义的“缫”字读为sāo。《集韵·皓韵》:“缫,文采也。”《周礼·春官·司几筵》:“加缫席画纯。虹订”郑玄注剃承臭:“缫席,削蒲蒻符趋殃展之,编以五采,若担浆今合欢矣。”引申义有五催她颂煮采丝绳,圭、璋等玉器的垫子。这些意义的“缫”字读为zǎo。 [5]
字源演变 [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āo
动词
煮茧抽丝
reel silk from cocoons
夫人蚕缫,以为衣服。——《孟子·滕文公》
缫车(缫丝用的器具);缫盆(浸茧的盆)
通“藻”。文彩;修饰
rich and bright colors
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周礼·夏官·弁师》
-
(参考资料: [3] [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繹茧为丝也。从糸巢声。

康熙字典

〔古文〕𦃨《广韵》《集韵》《韵会》蘇遭切《正韵》𠀤音骚。《说文》绎茧出丝也。《礼·祭仪》夫人缫三盆手。
字形对比
《广韵》《集韵》𠀤子皓切,音早。义同。
五经文字》缫,礼经或以为薻藉之薻。《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执鎭圭,缫藉五采五就。《注》缫有五采文,所以荐玉。
司几筵》加缫席画纯。《注》缫,读为藻。《仪礼·聘礼》圭与缫,皆九寸。《注》杂采曰缫。古文或作藻。今文作璪。 《集韵》缫,或作缲𦃐。《广韵》俗又作縿,非。 [3] [7]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成集

-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
-
-
-
ʔslaːwʔ
-
-
-
-
-
slaːw
-
广韵
-
苏遭切
-
-
平声
蒙古字韵
-
-
-
-
-
-
-
saw
平声
中原音韵
-
-
萧豪开一
-
萧豪
sɑu
阴平
洪武正韵牋
-
苏曹切
-
-
十三爻
sdu/sau
平声
-
子皓切
-
-
十三巧
tsdu/tsau
上声
集韵
-
-
苏遭切
-
-
𩫚
-
sɑu
平声
-
-
子晧切
-
-
-
ʦɑu
上声
韵略
-
-
苏遭切
-
-
-
-
平声
-
-
子晧切
-
-
-
-
上声
增韵
-
-
苏遭切
-
-
-
-
平声
-
-
子晧切
-
-
-
-
上声
中州音韵
-
-
思遭切
-
-
萧豪
-
-
平声
分韵撮要
-
-
-
第十二孤古故
-
阴平
参考资料 [8-9]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
s
先秦
王力系统
s
au
先秦
董同龢系统
s
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统
s
aw
先秦
李方桂系统
s
agw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
s
ɑu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
s
ɑu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
s
ɑu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
s
ɑu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
s
âu
参考资料 [9-10]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书写顺序
书写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