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3],由形(形旁)和声(声旁)组成。形旁,也称形符或义符,表达一字之本义属性;声旁,也叫声符或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比如“指”字,形旁为“扌”,表示手,说明“指”字的本义与手指相关;声旁为“旨”,说明“指”的读音与“旨”相同。 [4]
早期的形声字,形旁主要是象形字,声旁常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组成。后来的形声字,也有用早前的形声字做声旁的,比如“撷”字,形旁为“扌”,声旁为“颉”,而“颉”本身就是一个“页”为形旁、“吉”为声旁的形声字。 [4]
形声字,它可以因形见义,据形知音,把文字的表义和表音两种功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记录语言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既适应了汉语分化同音字、同音词的需要,也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大、语音差别大的状况。所以,形声字一出现,就迅速得到了发展。在甲骨文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少,金文中则呈现出发展趋势,到了汉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系统里的主流。据统计,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共收录汉字 9353个,其中的形声字就占了82%;南宋郑樵对 23000多个汉字进行了统计分析,形声字占了 90%;现代 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也占到了 80%以上。 [5]
虽然现代汉字中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又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当二者组合起来时,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就大大丰富了,这使汉字在表音兼表义的文字系统内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能产性高的造字方法,所以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绝大多数。 [6]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形声字的概念可体朵乎能存在错误,请看一遍下厦说多面的文字:
- 殊:[杀死]。“歹”(dǎi)表示骨头暴露在外、残骨,即死亡;“朱”(zhū)表示红色,即流血。
- 珠:[珍珠],贝壳内的球形颗粒。乳白色,有光泽,中心有砂粒,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玉”(yù)表示玉石,即外部色泽如玉;“朱”(zhū)表示形态,即光芒四射的样子,兼表示字音。
文或字主要是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蜜重乃”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是说轿旬察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
所谓取譬相成,就是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这样,主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而构成新造的字。
许慎所举的江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而霉芝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所以都用“水”来作这两个字的主义部分,档盛然后又根据口语中称谓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标声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
义符
播报编辑
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
例如:项、题、颜、颠等字。意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意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音符
播报编辑
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表现形式
播报编辑
形声字
义符和声之规
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例如:
- 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城 梅;
- 右形左声:攻 颈 削 瓢 放 鹉 雌 故 战 领;
- 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花 雾;
- 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想 梨;
- 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府;
- 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辩;
-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 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除了上述八种主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引起注意,这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如衷,从衣中声 街,从行圭声 哀,从口衣声 衡,从 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 2.
- 3.
- 4.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省声字是声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删”字,形旁是“玉”,声旁“册”是省掉了“删”字的一部分。省形、省声,是汉字结构取得平衡的需要,“省”的结果是笔画减少了,字的结构匀称了,但是增加了辨认形旁或声旁的难度,它们的表音、表意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
形声字系举例
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
省形和省声,在汉字的发展、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了解这种情况对研究字形与字义的关系颇为有益。但是,省是以不省为前提的,在没有发现不省的字形以前,不可轻言省形或省声,否则容易犯主观臆测的错误。许慎在《说文》中对省形省声就用得过滥,有的颇令人怀疑(如说頫字是“从逃省”,妃字是“配省声”)。有的则是明显的错误(如说弗字)是“从 省”,监字是“ 省声”,奔字是“贲省声”等。所以对《说文》之言省,特别是省声,不可轻信。
形符或声符形态
如恭是从心共声,唐是从口庚声,徒是从辵土声,归是从帚追声,责是从贝声,等等。有的形符或声符则完全被省简隐没,根本认不出是形声字了,如书本为从聿、者声,泰本为从水、大声。对于这样的表声字,必须复形到变之前的形体,不好辨识。
作用意义
播报编辑
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如果不能标示读音,是极不便于使用因而就不能持久存活下去的,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表意向标音的过渡乃是一切文字发展演变的共同规律。
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演变为纯标音的文字,但是由于形声造字法的发明和表声字的迅速增多,并很快在后来的汉字中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今使用的汉字形声字占85%以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同样是在遵循共同的声化规律而发展、演变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
形声字的优缺点
播报编辑
优点
“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既能表音又能表形,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如一些新造的简化字、科技用字)。
缺点
声旁一般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读音,但大多是近似音,不完全准确。有些声旁和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如“健、忠”等;有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胜、唱、放”等,有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如“浪、灯、煤”等;有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如“草、红、河”等;有些声旁则根本不能表音,如“海、熊、辉”等,又由于汉字字体的屡次变化,有些字的声旁已经变得看不出来了。
与会意字的联系
播报编辑
许多形声字的性质其实更接近会意字。如:“返”,“辶”和“反”结合表示“朝相反的方向往回走”;“汽”,“氵”和“气”表示“由液体变成的气体”。
下形上声
播报编辑
汉字 | 形符 | 声符 | 释义 | 参考 |
丕 | 一 | 不 | 大也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