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繩藻

(繩藻科繩藻屬原生生物)

鎖定
繩藻,別名海麻線、麻繩菜、海嘎子 。因其藻體形如繩狀,故名。
中文學名
繩藻
拉丁學名
Chorda filum (Linnaeus Stackhouse,1797)  [1] 
別    稱
海麻線、麻繩菜、海嘎子
原生生物界
褐藻門
褐藻綱
海帶目
繩藻科
繩藻屬
繩藻
分佈區域
中國分佈於黃海、渤海沿岸

繩藻形態特徵

藻體褐色,單條不分枝,叢生,高0.3-3m,粘滑,繩狀,有時扭曲呈螺旋狀,兩端逐漸窄細,上部中空,下部中實,由橫隔膜把中空部分隔成許多腔。體壁為縱走的長細胞緊密結合而成;內側由疏鬆的絲狀細胞,互相結合形成橫的隔壁;外層形成單細胞的隔絲、毛和遊孢子囊。毛常密生於幼體表面;隔絲為棍棒狀,頂端膨大,密集生長;遊孢子囊橢圓形,單室,生在隔絲之間。

繩藻生長環境

生長於水中石上。

繩藻分佈範圍

我國分佈於黃海、渤海沿岸。

繩藻主要價值

繩藻藥材基源

為繩藻科植物繩藻的藻體。

繩藻性狀

藻體灰黑色至黑褐色,細長呈繩狀,直徑1.5-3.0cm。常扭曲成束,單條無分枝,兩端逐漸窄細。體表密佈細長縱皺紋;有明顯節段。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藻體上部中空。氣微腥,味鹹。

繩藻功能主治

軟堅;祛痰;利尿;降壓。主瘰癧;癭瘤;高血壓

繩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5-30g。

繩藻摘錄

《中華本草》

繩藻採收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繩藻化學成分

D-甘露醇(D-mannitol),1-O-β-D-吡喃葡萄糖基-D-甘露醇(1-O-β-D-glucopyranoyl-D-mannitol),1-O-β-龍膽二糖基-D-甘露醇(1-O-β-gentiobiosyl-D-mannitol),1-O-β-龍膽二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D-甘露醇(1-O-β-gentiobiosyl-6-O-β-D-glucopyranosyl-D-mannitol)以及與海帶澱粉(laminarin)和巖藻多糖(fucoidin)有關的成分。又含間苯三酚乙酸酯(phloglucinol triacetate)和由間苯三酚衍生的多羥基苯基醚類成分:2,4,6,3',5'-五乙酰氧基二苯醚(diphlorethol pentaacetate),2,4,6,3',4',5'-六乙酰氧基二苯(bifuhalol hexaacetate),5-[2,6-二乙酰氧基4-(2,4,6-三乙酰氧基苯氧基)]苯氧基-1,2,3-三乙醚氧基苯(trifuhalol A octaacetate),1,3-雙(2,4,6-三乙酰氧基苯氧基)-2-5-二乙酰氧基苯(triisofuhalol octaacetate),2,6,2',5'-四乙酰氧基-4-(2,4,6-三乙酰氧基苯氧基)-3'-(2,4,6-三乙酰氧基苯氧基)二苯醚(tetraisofuhalol decaacetate),1,3-雙-[2,6-二乙酰氧基-4-(2,4,6-三乙酰氧基)苯氧基]-2,5-二乙酞氧基苯(pentaisofuhalol dodecaacetate),還含賴氨酸三甲銨草酸氫酯(lysine betaine dioxalate),海帶氨酸草酸氫酯(laminine dioxalate),三甲銨乙內鹽(glycine betaine),γ-三甲銨基丁內鹽(γ-butyrobetaine)以及褐藻酸(alginic acid)、粗蛋白、鉀、碘等。
參考資料
  • 1.    繩藻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