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大學城

鎖定
位於海口市區內的一些高校如瓊台師範學院、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師範大學等,學校容量已達極限,辦學空間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部分學校原有佔地面積不能適應升格後的發展要求。為促進教育園區各項工作開展,桂林洋教育園區建設被列入海南省2005年經濟工作重點項目。2006年初,衞留成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規劃建設海口桂林洋教育園區”要求,該項目將切實解決海南省部分高校發展空間不足問題。2018年設立海口江東新區,規劃為國際高教科研組團,是海南省小學幼兒園師資的主要培養基地。學校坐落在海南省省會海口市,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景色宜人。學校的前身創辦於1705年的瓊台書院,1902年改辦現代學校,三百年來為海南的教育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15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81人,省特優專家2人,特級教師5人,6人被教育廳聘為“基礎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兼職教授、副教授13人。 [2-4] 
中文名
海南大學城
外文名
Hainan University City
別    名
海口江東新區國際高教科研組團,桂林洋大學城
地理位置
海口江東新區
隸    屬
桂林洋教育園區
現駐大學
4個
規劃時間
2006年2月
容納院校
8所院校
辦學性質
全日制普通高校
專任教師
215人

海南大學城建立背景

海南大學城規劃及投資

2006年2月起,海南省各相關部門開始籌措研討桂林洋教育園區建設的相關問題。省地質部門、土地規劃部門、教育部門、海口市政府等單位對教育園區的選址、地質條件、用地現狀等進行了實地勘測、論證,初步選定距離海南省海口市區18公里外的海南省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為海南大學城高校園區,同是初步規劃了1.03萬畝地作為第一期建設用地。
據海南省地質部門介紹,該部門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在教育園區周圍選擇勘探了32個點。相關部門預算,一期工程將分3個階段進行,總投資36億元,建成後可同時容納8所院校,在校生人數可達到10萬人。
2018年6月3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口江東新區新聞發佈會召開,宣佈設立海口江東新區 [2]  。海南大學城被納入海口江東新區,規劃為國際高教科研組團,定位為面向國際的學研產創一體化平台和引領國際前沿的科教智慧高地 [3-4] 

海南大學城現駐大學

海南大學城瓊台師範

海南大學城辦學規模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科學藝術大樓、體藝館,舒適寬敞的學生公寓、學生餐廳。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擁有現代教育所需要的微格教學系統、電子圖書館閲覽室、各學科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文史、數理、美術、美術、音樂、計算機、學前教育、體育等專業均配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設施,校內已建成千兆校園網,實行教學現代化管理。學校堅持培養與培訓並重,師範與非師範同步的原則,設置七系一部一中心,即文史系、數理系、美術系、音樂系、學前教育系、體育系、現代教育技術系、公共教學部、省小學幼兒師資培訓中心。現有在校生4100人。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開設30多門選修課,學生修業試行完全學分制,教育教學實行彈性管理。另外,學校廣泛開闢教學實踐基地,海口市屬重點小學、省市屬各示範幼兒園和多家電腦公司、廣告公司均是該校長期的教學實踐基地,學校注重學生特色技能的培養,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特色人才,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6%以上。
學校採取一系列助學措施,每年從半學經費中按比例撥款發放助學金,組織特困生勤工助學,幫助學生辦理助學貸款,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最近,學校提出了“拓寬發展空間,提高辦學效益,辦好瓊台師專,服務基礎教育”的發展思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學校在海口市桂林洋高校新區徵地1151畝,並將9月動工建設新校區。經過一兩年的努力,瓊台將建設成擁有125000平方米教學及學生生活用房,滿足文史、數理、藝術、體育、學前教育等小學教育專業教學需要,融教學與科研、培養與培訓為一體的校園新區。

海南大學城學校簡介

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瓊台書院始建於1705年,經代代傳承辦學,迄今已有三百年悠久的歷史。三百年來,這所古老的學校生機勃勃,青春長駐。她為南國邊陲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造育了眾多英才,也為孕育這所譽滿海內外的“百年師範學校”立下了不朽功勳。
學校地處海南省省會城市海口市,海南歷代文化教育的中心和腹地。佔地面積1239畝,建築面積23.2萬平方米;綠化鋪蓋校園,辦學設施完備,學習生活條件優越。
學校辦學理念先進,人才培養特點鮮明。學校在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過程中,改變了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加強了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功訓練,突出了“產品”特色鑄造;並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結構,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各類合格人才。學校全面關愛學生的成長,在加強德育,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尊重和發展學生個性,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辦學合作,創造條件,分期分批推薦優秀學生到國外就讀。
學校專業設置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現設有師範類和非師範類專業共有十九個,其中語文教育、數學數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學前教育、現代教育技術等師範類專業十個;文秘、音樂表演、電腦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公共事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非師範類專業九個。在校生人數6500多人,教學、科研、管理人員428人。專任教師3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2人,外聘國內外兼職教授23人。
學校在努力加強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十分重視圖書資料、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就業推薦安置工作。學校現有紙質圖書28萬冊、電子圖書6萬冊;現代設備裝置實驗樓3棟;先後在海南、廣東地區開闢實訓就業基地十多個。由於學生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強,畢業生就業深受廣大用户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達90%。
學校建立完善的助學、獎學制度,鼓勵學生奮發讀書,努力成材。積極幫助學生申辦國家助學貸款,有計劃地組織特困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和優先就業搭橋鋪路。

海南大學城歷史沿革

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享譽中外的瓊台書院,自1705年(清康熙44年)創辦以來,三百年書聲不斷,全國少有。瓊台書院是清代瓊州唯一府立書院,曾經培養出一名探花、十多名進士和眾多舉人,教化生徒萬餘人,對海南乃至全國文化教育的發展,功不可沒。流傳海內外的《搜書院》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瓊台的發展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是清代至民國時期海南文化教育的發展史。
1902年秋,瓊台書院改辦新式學堂,先後名為“瓊州府中學堂”、“瓊崖中學堂”、“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廣東省立瓊崖師範學校”等。瓊台改辦現代學校,人才輩出,聲名遠播。這裏是海南最早響應“五四”運動的地方,海南成立的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成員大多數是瓊台師生。瓊崖革命早期主要領導人王文明、楊善集、馮平,解放軍上將周士第等革命先輩都曾在瓊台學習過,海南參加紅軍長征的唯一女性、公安大學原副校長謝飛也是瓊台的學生。儘管民國社會長期動盪不安,至解放前,瓊台仍然培養了六千六百餘名畢業生。
1950年4月海南解放,學校命名為“廣東瓊台師範學校”,文革期間改為“海南師範學校”,文革結束後恢復原校名,是原廣東省四所重點師範學校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改稱“海南瓊台師範學校”,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海南瓊台師範學校基礎上,與海南臨高師範合併,成立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五十多年來,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其優良的革命傳統,嚴謹的辦學風格先後培養了兩萬一千多名中師、幼師畢業生,一千餘名大專畢業生。他們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不少人成為教育專家和學者,如中國對外漢語教育學會會長、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邢福義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王開發教授等均在瓊台讀過書。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海南小學、幼兒園骨幹教師的搖籃。
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分別在新、老兩個校區辦學。校園佔地面積1239畝。2005年起面向全國招生,現設有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初等教育等9個教師教育專業和文秘、公共事物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音樂表演、會計電算化等10個非師範專業,在校生6500多人,在職教師235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02人,外聘教授6人。
改革開放特別是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在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校園建設,隊伍建設、教學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多次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文明單位標兵”、“辦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依法治校先進單位”。
傑出學生有(06現代教育2班 張開文 李德明 莫光偉)3人在07年裏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計算機比賽各獲得了大學生優秀獎

海南大學城海南經貿

海南大學城基本信息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培養經濟管理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主的省屬國有公辦高校,其前身為海南省對外貿易學校,始建於1985年6月,199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專學校;2004年7月5日,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成為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由海南省教育廳管理;同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核准備案。學院於2005年9月開始面向全國招生,2006年遷入海口市桂林洋大學城,現開設了40個專業及方向,在校生7915人,佔地1032畝,地理位置優越,周邊環境優美,校園恢弘大氣,生活、教學設施完備,人文環境突出。2010年8月,經過海南省、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的評審組的兩次嚴格檢查、考核、評審,經貿學院順利入選國家骨幹高職院校,併成為40所首批啓動建設的院校之一。

海南大學城內容簡介

學院位於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區,佔地面積1032畝。完成校區各主要建築的建設。東西兩幢教學大樓可滿足五年內近萬名在校生的課堂教學需求;實訓大樓擁有各專業實驗訓練功能區及先進的現代化實驗訓練教學設備,可滿足各種專業的實訓需求;圖書館大樓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館藏圖書達30萬冊,將根據學院發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圖書現代化借閲查詢系統、電子圖書資源庫和數字圖書館,;學術交流中心為該院開展教學科研、國際及校際學術交流活動提供了現代化的平台;擁有標準化足球場和田徑比賽跑道以及各種球類場地的運動中心以上各項設施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學生宿舍、多功能食堂、商業一條街等各類服務娛樂設施以及校園區域網已經建成開通。
新校園氣勢恢宏、環境優美安寧,周邊與海南師範大學、瓊台師專等高校相鄰,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環境,距海口美蘭機場僅五分鐘路程、與海文高速公路相鄰、正在動工修建的海口環城公路將穿越高校區,交通方便快捷,是廣大求學者學習生活的樂園。
該院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情況以及海南的經濟發展需求,提出了以大教育觀統領全院各項工作,以企業家精神構建校園主體文化,以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方向,以經貿化、外語化、信息化促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等全新的辦學理念,促進學院辦學機制轉變與完善以及辦學模式的改革。
學院堅持“以教育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強調經貿特色校園文化的培育功能,確立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可遷移的職業能力作為主要辦學目標。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已逐步形成集高職(專科)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本科函授教育、本科遠程教育、對外漢語教育、對外合作辦學為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辦學格局。學院現設有國家第37職業技能鑑定所、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考點、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員培訓中心、全國外貿跟單員培訓中心、海南省出國勞務人員培訓中心(海南省唯一的培訓基地與考點)等職業技能鑑定、職業培訓和崗位培訓機構,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培訓人數逾萬名。還分別與美國伊利諾東聯學院、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洲教育部聯合辦學,成功輸送了數十名學生赴美學習。還與美國北美集團、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澳大利亞西澳洲中央技術教育學院等達成合作意向;2007年11月,根據該院與丹麥弗雷德裏克斯伐克學院所簽定的合作協議中確定的“雙方將開展定期的師生互訪和短期培訓活動”約定第一批丹麥學生到我院來進行短期培訓和開展文化教育交流。

海南大學城辦學成就

學院在“以人為本,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指導下,進一步明確“專業+技能+雙語(漢語和英語)+計算機”的強化實踐與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訂單式、模塊式”的培養模式和就業體系。現已與企業共建67個校外實驗實訓基地,與100多家省內外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並簽訂學生頂崗實習或訂單培養協議,使人才培養與企業的崗位實際融合,職業技能與綜合職業能力銜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在今年初舉行的供需見面會上,本院首屆專科畢業生贏得了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海南大學城海南師範

海南大學城基本信息

海南師範大學坐落在美麗的熱帶海濱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園椰風流韻、芳林疊翠、風景秀麗。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校現已形成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辦學特色,教、文、管、理、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養基礎教育師資和其他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海南大學城歷史沿革

海南師範大學辦學歷史較為悠久,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辦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國立海南師範學院”,1949年秋創建於擁有三百年曆史的海南瓊台書院內。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海南師範學院更名為海南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全國高校院系再次調整,將海南教師進修學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師範專科學校、海南工業專科學校先後併入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是當時廣東省保留下來的唯一的一所師範專科學校。1983年,學校作為海南大學師範部開辦本科教育。1986年,學校恢復海南師範學院校名。1999年,海南師範學院與海南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海南師範學院。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該校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學校原有基礎上籌建海南師範大學。200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海南師範大學,並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0360人,專科生541 人,碩士研究生123人。

海南大學城學校規模

學校現有南校區、北校區、靈山校區、桂林洋校區四個校區,佔地面積157.12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7.90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3.32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202.03萬元,建有各類教學實驗室26個,其中海南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優秀實驗室5個;有各類實習實訓基地166個。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82.3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3059種,中外文電子期刊8700多種,自建海南歷史文獻數字資源庫以及海南文獻全文、題錄等數據庫14個,是目前海南省規模最大、藏書總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獻資料最豐富的圖書情報中心。學校是CERNET海南省節點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領域一直走在海南省前列。學校擁有多功能體育館、標準田徑運動場、游泳池、足球場等各類運動場館4.23萬平方米。

海南大學城學院及師資

學科專業較為齊全 學校設有17個學院,18個科研機構;有生態學、有機化學、基礎數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有海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海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現有42個本科專業,覆蓋文學、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工學、法學等8個學科門類;擁有1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生物科學、小學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英語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其中,生物科學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形成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佈局,學科總體規模與實力位居海南省高校前列。
師資隊伍素質優良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符合學校目標定位要求、適應學科專業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發展勢頭良好。現有師資727人,教授111人,副教授22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69人,佔師資總數的50.8%;非本校畢業的教師641人,佔師資總數的88.2%,學緣結構優化。該校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1人,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31人,入選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學名師6人,海南省優秀教師2人,海南省“教學十佳”7人;海南省重點(扶持)學科責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學術骨幹3人;另有擔任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的兩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33人。
教學成果較為豐碩 學校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海南省教學成果獎9項。學校建有省級精品課程14門,省級重點課程4門。2004年以來,我校教師共主持省部級教改項目49項,校級教改項目84項;在省部級以上多媒體教材(軟件)評比中共獲獎20項;共主編、參編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近三年,全校教學管理人員承擔各級教學管理及改革研究課題共81項,公開發表教學管理研究論文117篇,主編或參編教學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學校啓動的面向海南省11個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播種希望”行動計劃,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被寫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高度重視以科研工作提高師資水平,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推動本科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科研實力逐年增強,學術影響不斷擴大。2004年以來,該校教師主持省部級以上及橫向項目36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各類科研經費2016.49萬元;獲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勵和科技進步獎勵24項。2002—2006年,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522篇,其中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49篇,被國際權威索引SCI、EI、ISTP等收錄的論文149篇。2004年來,我校主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7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63人次。學校出版《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海南師範學院學報》(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的“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欄目,被評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欄目,是全國高校學報首批入選的16個名欄中唯一的文學欄目;《海南師範學院學報》(自科版)入選CA(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

海南大學城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豐富活躍 學校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活潑、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每年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科技節、學生社團文化節、師資技能大賽等一系列在校內外頗具影響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2004年被團中央評為“中國百個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集體”;2005年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實踐團隊”;2006年有兩個班級分別榮獲“全國先進班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全校現有學術、體育、文藝、實踐等四大類別的學生社團63個,共有註冊會員7344人,其中“綠色海南環保協會”2005年被評為“全國保護母親河先進單位”,2006年榮獲“全國優秀學生社團”稱號。近三年來,我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60人次,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獎勵409人次。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自建校以來,學校已累計為社會培養了八萬多名各類人才,畢業生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省部級黨政領導幹部、文化藝術體育精英、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俊傑輩出,桃李芬芳。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學教師,90%的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和教學骨幹均是該校畢業生。近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專業基礎,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近三年,該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252人次。該校學生2005年獲得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2006年、2007年分別榮獲中國第三屆、第四屆青少年科技進步創新獎1項。2006年,該校在全國師範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榮獲組織單位獎,有4人獲得一等獎,6人獲得二等獎,7人獲得三等獎。

海南大學城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林北平
校長:韓長日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誠一
副校長:林強
副校長:温強
副校長:杜明娥
副校長:史海濤 [1] 

海南大學城發展前景

海南師範大學合作交流日趨頻繁學,確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面向定位,充分發揮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的人緣地緣優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學術交流日趨頻繁,國際影響不斷增強。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台灣等地區的8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互派學者訪問講學,互派學生交流培養,開展學術交流及合作辦學,推進了該校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發揮“一基地三院校”優勢(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首批批准設立的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國留學生院校、國家漢辦指定的海外漢語教師培訓院校、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培訓院校),積極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支持周邊國家華文教育;與泰國海南會館共建育民華文學校、與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漢語教學中心共建孔子學院;承擔了海外漢語教師和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的培訓和外派任務,先後派出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2批76人次,對外漢語教育蓬勃發展。學校還先後為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培養長、短期留學生千餘人次。學校加強與港澳台地區和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特別是瓊籍華人華僑的聯繫,對外影響日益擴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