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誇

(漢語詞語)

鎖定
浮誇是漢語詞語,讀音為:fú kuā,意思是指虛誇,不切實,也指誇張。出自《晉書·劉琨傳》:“﹝ 琨 ﹞善交勝己,而頗浮誇。”
中文名
浮誇
拼    音
fú kuā
釋    義
虛誇,不切實
注    音
ㄈㄨˊ ㄎㄨㄚ
出    處
《晉書·劉琨傳
英    譯
be boastful;exaggerate

目錄

浮誇釋義

[be boastful;exaggerate] 虛浮的誇獎
切忌浮誇

浮誇出處

晉書·劉琨傳》:“﹝ 琨 ﹞善交勝己,而頗浮誇。”

浮誇例句

1. 亦作“浮誇”。虛浮,不切實際
《晉書·劉琨傳》:“﹝ 琨 ﹞善交勝己,而頗浮誇。”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序》:“至於 謝顯道 、 張子韶 之徒,迂談浮誇,往往令人發笑。”
清·劉大櫆《漁溪巴君墓誌銘》:“平生樸實自守,最厭浮誇之習。”
郭沫若《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讚》:“他一生五十七年中,就我記憶所及的,似乎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浮誇時代……第三期,匡濟時代(四十至五十七)。”
丁玲《記遊桃花坪》:“我總覺得這個年青人有那麼一股潛藏的勁,坦率而不浮誇。” [2]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3] 
來源:千篇國學·漢語詞典
2. 誇張
唐·韓愈《進學解》:“《春秋》謹嚴,《左氏》浮誇。” [1] 

浮誇反義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