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創作的詞)

鎖定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一個孤獨的人在秋風中夕陽下沉思往昔。下片追憶當年醉酒、賭書的情形。 [8]  全詞情景交融,敍憶結合,現時與往昔穿插對比,一些動詞、副詞與形容詞的運用,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力,使該詞顯得情思纏綿,幽怨傷感,引人共鳴。 [7] 
作品名稱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飲水詞
作品體裁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作品原文

浣溪沙
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7]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註釋譯文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詞句註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誰:此處指亡妻。 [1] 
⑶蕭蕭:風吹葉落髮出的聲音。 [1] 
⑷疏窗:刻有花紋的窗户。 [1] 
⑸被酒:中酒、酒醉。 [1] 
⑹春睡:醉困沉睡,臉上如春色。 [1] 
⑺賭書:此處為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清照《金石錄後序》雲:“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為喻説明往日與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樣的美滿的夫妻生活。 [1] 
⑻消得:消受,享受。 [1] 
⑼只道:只以為,只認為。 [7]  袁刻本作“止道”。 [4]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白話譯文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 [2]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盧氏而作。納蘭與原配盧氏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成婚,兩人伉儷情篤,然婚後第三年,盧氏死於難產。納蘭性德的《飲水詞》中,追思亡妻、憶念舊情者,達四十餘首,這就是其中一首,創作時間不詳。 [5]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作品鑑賞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文學賞析

詞雖沒有加標題,其實是可以補上“悼亡”一類題目的。全詞所用詞語十分素淡,沒有什麼華麗的藻飾,典故也只用了一個並不冷的常典。上片有“西風”“黃葉”“疏窗”“斜陽”四般景物,下片則有“被酒”“春睡”“賭書”“潑茶”四般情事,看似平平道來,語不驚人,但所謂“詞心”即在這如夢似幻、懷舊感今的意緒中。
再分開來解析詞的每一句,可以發現上片的四般景物其實也都反映出詞人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景中見情。第一句“西風”給人“涼”的感覺,對於詞人而言,不耐這種“涼”既是生理上的反應,更是心理上的反應,“獨自”兩字在此充分表明失去了親愛的生活伴侶,他身心兩傷,深感孤寂,對節氣物候的反應非常敏感。第二句“黃葉”前加“蕭蕭”兩字,是“無邊落木蕭蕭下”(杜甫《登高》)之景,深有悲涼愁苦之意,而“疏窗”前加一“閉”字,則不但是要將窗外的蕭瑟秋意封閉在屋外,更是要將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不讓它再在春花秋月的刺激下承受愛之失落的痛苦。第三句寫在一片光色淡的“斜陽”中悄然獨仁“沉思往事”,“立”字下得很耐人尋味,這個“立”字,其實深有“立盡斜陽”之意,見出“沉思往事”時的痴迷,而這種痴迷當然是同“斜陽”本身那與自然景觀對應的文化意藴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説,遲暮的日色,象徵着詞人衰颯的心境。
再看下片的四般情事,其實也就是兩個連貫的場景。對過去日常生活中兩情相洽之細節描述,承上片之“沉思往事”一語而出,以人物的行為表現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被酒”一句謂酒後頭有些暈,沉沉睡去,就不要去驚擾他(也就是詞人)的清夢,是從亡妻一邊説自己,“莫驚”兩字見出亡妻一片關心體貼的深情,“春睡”與上片的蕭瑟秋意形成強烈的反差,有很濃厚的温馨感。“賭書”一句則反映了他們夫妻生活中情趣相投,互為知音的一面,這就尤為難得。“賭書”“潑茶”,用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的典故,旨在強調伉儷相得的幸福美好,跟納蘭之妻盧氏是否真有很高的才學關係不大;因此,從立意上説,這個全詞中唯一的典故用得還是貼切傳神的。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謂往日平常不起眼之事,今日追思之,雖恍在昨日,但愛妻已魂歸離恨天,自己形影相弔,惟餘悲忙而已。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這一句其實是歇後修辭,後面省去了“今日追思痛滿腔”之類的話,所以顯得含蓄而雋永。生與死,決定已發生之事的常與奇,這樣的邏輯關係,令簡單的語句也充滿了悲的情懷,具有最普遍的人性感染力。唐李商隱《錦瑟》詩末雲:“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而此處則是:“此情縱可成追憶,只是於今自惻然。”語雖平淡,內中潛藏的愁苦卻無以復加,感慨橫生。 [3]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名家點評

清末民國詞人況周頤:①易祓喜遷鶯》雲:“記得年時,膽瓶兒畔,曾把牡丹同嗅。”語小而不纖,極不經意之事,信手括來,便覺施旅纏綿,令人低徊不盡。納蘭性德《浣溪沙》雲:“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亦復工於寫情,視此微嫌詞費矣。 [4]  ②黃東甫《柳梢青》雲:“天涯翠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眼兒媚》雲:“當時不道春無價,幽夢費重尋。”此等語非深於詞不能道,所謂詞心也。……所謂詞眼也。納蘭容若《浣溪沙》雲:“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即東甫《眼兒媚》句意。酒中茶半,前事伶俜,皆夢痕耳。(《蕙風詞話》卷一) [4] 
中國近現代紅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卷五:上結沉思往事,下聯即述往事,故歇拍有“當時”云云。“賭書”用易安《金石錄後序》中故事,知此首亦悼亡之作。況氏乃謂“酒中茶半”又嫌費詞,況君於前人書所記不多。 [4]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這詞寫一個孤獨的人對往事的思念。今天的孤獨,使他分外珍視過去的幸福。而過去,又身在福中不知福。一旦失去了幸福,就感到十分懊惱。下半闕,在平淡中見沉重,深刻而又婉曲地表達出這孤獨的心情。 [4]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十五年進士,後授三等侍衞,尋晉一等,多次隨康熙帝出巡。有《飲水詞》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01:第71-72頁
  • 2.    趙伯陶.清詞選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07:第64-65頁
  • 3.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歷代名詞鑑賞 元明清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08:第208-210頁
  • 4.    閔譯平編著.崇文館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 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07:第245-246頁
  • 5.    吳熊和主編;肖瑞峯,沈松勤.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精品 宋詞精品附歷代詞精品.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07:第556-557頁
  • 6.    紀寶成;侯書棟.歷代詞選六百首品讀.北京:團結出版社,2019.09:第509-510頁
  • 7.    劉淑麗.納蘭性德詞評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1:第85-87頁
  • 8.    張玫,葉浪英主編;許湘雲,侯天慶,鄭萍副主編.普通高等院校民族預科教材 語文 下.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02:第218-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