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傳媒學院

鎖定
浙江傳媒學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簡稱“浙傳”(CUZ),主校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白楊街道學源街998號。 [3]  該校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建,涵蓋文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門類的公辦高水平傳媒類特色高校。 [1] 
浙江傳媒學院的前身是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由浙江廣播電視學校(1978年創建)和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1984年創建)於2000年合併組成。 [1]  2004年,教育部批准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浙江傳媒學院。 [2]  浙江傳媒學院是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教育部國際人文交流與傳媒人才培養基地。 [1]  2009年,學校榮獲“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稱號。 [80]  2014年,該校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54]  2019年,浙江傳媒學院被列入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 [56]  2021年,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傳媒學院佔地面積1355.14畝。 [1]  設有兩個校區,杭州錢塘校區和桐鄉烏鎮校區。學校建有國家級教學平台3個,省級教學平台11個,省部級科創平台12個,擁有國內高校首個5G+4K電競綜合實驗室。校內設有18個二級學院(部),6大學科門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7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1400多人,本科生13300多人,研究生近1000人,留學生400多人。 [1] 
中文名
浙江傳媒學院 [3] 
外文名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3] 
簡    稱
浙傳(CUZ) [3] 
創辦時間
1978年 [3]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3] 
學校類別
文法類 [21] 
主管部門
浙江省教育廳 [3]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韋國潭 [40] 
本科專業
37個(截至2024年5月) [1]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截至2024年5月) [1] 
院系設置
18個二級學院(部)(截至2024年5月) [1] 
校    訓
敬業、博學、求真、創新 [3] 
校    歌
《浙廣是一條河》 [34] 
地    址
錢塘校區: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白楊街道學源街998號 [4] 
地    址
桐鄉校區: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梧桐街道逾橋西路998號 [4] 
院校代碼
11647 [5] 
主要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3年) [1]  [59]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1]  [54] 
省“五個一工程”獎(2014年、2019年) [1]  [57-58] 
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2019年入選) [1]  [56] 
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21年) [1]  [55]  展開
主要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3年) [1]  [59]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1]  [54] 
省“五個一工程”獎(2014年、2019年) [1]  [57-58] 
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2019年入選) [1]  [56] 
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21年) [1]  [55]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2年、2023年) [29-30]  收起
知名校友
朱丹、李維嘉、李響、伊一、沈濤、康毅、海沫、吳雨奇 [6]  [23] 
佔地面積
1355.14畝(截至2024年5月) [1] 
在校學生人數
14700餘人(截至2024年5月) [1] 
教職員工人數
1400餘人(截至2024年5月)

浙江傳媒學院歷史沿革

浙江傳媒學院初創時期

萬市村校址 萬市村校址 [7]
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浙江廣播電視行業亟待復甦。為了解決該領域高素質人才稀缺的問題,浙江省創辦了一所中專學校——浙江廣播電視學校,專門用來培養新聞與廣播電視技術人才。學校位於餘杭和臨安交界的萬市村,由浙江省廣播事業局主管。 [8] 
舟山東路65號校址 舟山東路65號校址 [7]
1982年11月,學校搬遷至杭州市拱墅區舟山東路65號。到2000年,學校從初創的2個專業發展到9個專業,學生人數從80多人增加到了1500多人。 [7-8] 

浙江傳媒學院合併奠基

為了響應黨中央發展建設廣播電視事業的號召,由國家廣播電視部與浙江廣播電視廳合作籌建的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應運而生。 [8] 
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
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2張)
1984年4月,國家廣電部下達《關於同浙江廣播電視廳合辦學校事》,正式批覆浙江廣播電視廳同意擴建、合辦一所廣播電視新聞學校。1986年,學校經廣電部同意邊籌建邊招生,並招收了首屆學生43名。1994年,學校被批准正式更名為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 [8] 
2000年5月,為了擴大辦學規模,籌建本科院校,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浙江廣播電視學校與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合併後的學校為浙江廣播高等專科學校,由國家廣電總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8] 

浙江傳媒學院迅猛發展

學校搬遷至下沙校區
學校搬遷至下沙校區(2張)
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籌建浙江傳媒學院,待辦學條件達到普通高等學校設置規定時,再向教育部正式申報成立。 [1]  同年,下沙校區開始修建。 [7]  2003年1月,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籌建浙江傳媒學院。 [1]  同年6月,學校開始整體搬遷至下沙新校區。 [7]  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同意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浙江傳媒學院的通知》正式批准成立浙江傳媒學院。 [2]  同年,浙江傳媒學院通過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7]  2007年,學校獲批學士學位授予權。 [11] 
桐鄉校區校門 桐鄉校區校門 [7]
2010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簽署了共建浙江傳媒學院協議。 [7]  2011年10月,學校獲得新建本科院校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試點單位。 [64]  同年,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正式建成使用。 [7]  2014年,學校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9]  2017年,華策電影學院正式掛牌,成為中國首個“混合所有制”本科教育改革試點單位。2021年,浙江傳媒學院成為專業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獲批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10] 

浙江傳媒學院辦學條件

浙江傳媒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傳媒學院設有18個二級學院(部),37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藝術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工學六個學科門類。 [1] 
院系專業情況
學院
專業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播音與主持藝術
播音與主持藝術(影視配音方向)
播音與主持藝術(禮儀文化方向)
參考資料: [13] 
電視藝術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
影視攝影與製作(電視攝像方向)
影視攝影與製作(電視節目製作方向)
參考資料: [12]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動畫
動畫(漫插畫方向)
參考資料: [14] 
媒體工程學院
數字媒體技術
廣播電視工程
網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演藝工程與舞台技術)
軟件工程(傳媒大數據)
人工智能
參考資料: [17] 
設計藝術學院
攝影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產品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參考資料: [60] 
文化創意與管理學院
廣告學
公共關係學
會展經濟與管理
網絡與新媒體
媒介經營與管理
經濟學專業(2023暫停招生)
參考資料: [18]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秘書學
參考資料: [19] 
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播電視學
新聞學
編輯出版學
傳播學
參考資料: [78] 
音樂學院
音樂表演(分聲樂、鋼琴、器樂、音樂戲劇方向)
舞蹈編導
藝術與科技
參考資料: [20] 
華策電影學院
影視攝影與製作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方向
電影製作
參考資料: [16] 
國際文化傳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方向)
英語
傳播學
參考資料: [15] 
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科學部)
——
大學體育教學部
——
公共藝術教育部
——
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
——
創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
——
參考資料: [38]  (官網簡介頁面和專業介紹頁面數據不一致)

浙江傳媒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設有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省一流學科(A類)2個;省一流學科(B類)2個 [1] 
學科建設情況
類別
名稱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國際中文教育 [1] 
省一流學科(A類)(2個)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1] 
省一流學科(B類)(2個)
信息與通信工程、公共管理學 [1] 

浙江傳媒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教職員工約1400人,其中國家級、省部級人才和行業高端人才150餘人。 [1] 
師資力量(部分)
類別
名單
倪學禮 [65] 
浙江省“四個一批”人才
翟量 [70] 
浙江省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朱文斌 [69]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鍾麗 [66]  、孫燕、 [67]  黃介剛 [71] 
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吳斯佳 [75] 
浙江省“新光計劃”電影類青年人才
黃競天 [68] 
各學院師資情況
學院
師資情況
電視藝術學院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
教育部教指委員1人 [12]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專職教師64人,高級職稱教師佔比超59% [13]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教授、副教授12人 [14] 
國際文化傳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教授9人,副教授19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優秀教師1名 [15] 
浙傳華策電影學院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名
高級職稱人員19名 [16] 
媒體工程學院
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委委員1人
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青年創新人才1人
浙江省“151人才”2人
省級教學名師1人
省高校領軍人才3人
校“三鷹工程”人才8人 [17] 
文化創意與管理學院
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名
浙江省教學名師1名
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1名
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高層次拔尖人才1名
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1名 [18] 
文學院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
北京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1人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3人 [19] 
新聞與傳播學院
專職教師63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佔62%
音樂學院
國家級引才計劃入選者1人
省級引才計劃入選者1人
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1人 [20] 
(數據截至2023年6月)

浙江傳媒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教學平台3個,省級教學平台1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2門,省級一流課程177門。 [1] 
教學建設情況
類別
名稱
國家級教學平台(3個)
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中國廣播電視電影社會組織聯合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 [1]  [63]  電視編輯與導播實驗教學中心 [1]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
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影與製作、動畫、播音與主持藝術、傳播學、廣播電視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攝影、文化產業管理、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 [37]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0個)
網絡與新媒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音樂表演、錄音藝術、數字媒體藝術、新聞學、廣告學、表演、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 [37]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
世界攝影史、電影攝影照明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手機攝影藝術、播音主持創作基礎、報道攝影與圖片編輯、 [61]  禮儀文化修養、電視與網絡視頻節目形態解析、創業基礎、視聽語言、全媒體視聽創作、影視劇美術與人物造型設計項目實踐 [22]  新聞發佈與新聞發言 [62] 

浙江傳媒學院合作交流

  • 教學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與五大洲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所高校或機構建立了合作和交流關係,與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英國博爾頓大學合作舉辦本碩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是歐盟“伊拉斯謨”項目單位,是教育部國際人文交流與傳媒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交流計劃、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項目單位,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實施單位,是教育部港澳台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招生計劃院校和浙江省對台交流基地、浙江省高校台灣青年創業創新平台高校, [1]  浙江省浙非高等教育合作伙伴計劃成員單位,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79]  2015年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合作“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17年與英國博爾頓大學合作“視覺傳媒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同年浙江省首批國際化專業重點建設項目——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專業招收全日制學歷留學生。2019年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聯合開展“全球運營管理(大數據方向)”雙碩士培養項目;同年獲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國際人文交流與傳媒人才培養基地”,獲“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4]  2021年,浙江傳媒學院獲教育部批准成為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項目高校。 [72] 
  • 學術交流
2022年,學校參與承辦了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 [25]  2023年,學校舉辦的中國西湖媒介素養國際會議,邀請了來自澳大利亞、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專家進行素養教育探討。 [26] 

浙江傳媒學院學術研究

浙江傳媒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擁有全國性及省部級科創機構(平台)12個, [27]  省部級創新團隊3個。 [28]  該校建有國內高校首個5G+4K電競綜合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實驗室1個。 [1] 
全國性及省部級科創機構(平台)
平台級別
平台名稱
全國性科研平台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媒介素養學術研究基地
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中國廣播電視藝術資料研究中心
省部級科研平台
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社會治理與傳播創新研究院
英國研究中心
媒體傳播優化協同創新中心
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網絡治理創新研究基地)
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省詩路智庫
參考資料: [74] 

浙江傳媒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學校獲批國家級科研與創作項目100餘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9項,資政報告獲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100餘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等60餘項,9部專著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創或參與創作了一大批文藝視聽精品,如電影《長津湖》《流浪地球2》、電視劇《覺醒年代》《光榮與夢想》《小歡喜》、紀錄片《情懷》《回家》《孤山路31號》、動畫片《小雞彩虹》等,紀錄片《攜手,為人民》亮相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峯會。
浙江省第二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獎項
成果名稱
獲獎人
應用對策研究與科普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葛繼宏
應用對策研究與科普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關於進一步完善浙江省高考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議
徐小洲
應用對策研究與科普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三足鼎立下的網絡媒體的態勢及其治理之策
李良榮、郭雅靜
基礎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網絡公民文化:互聯網實踐與中國社會
王潤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獎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高文苗
參考資料: [29] 
浙江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獎項
成果名稱
獲獎人
浙江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馬克思恩格斯德育觀及其實踐研究
高文苗
oshopornot:Understanding Chineseconsumers’ live-streamshoppingintentions fromtheperspectives of usesand gratifications,perceived networksize,perceptionsofdigital celebrities,andshoppingorientations.
馬英瑩
網絡社會的身體部署:探究數字青年的網絡具身行動
王喆
六個面和一個回聲:中國美術電影敍事研究
陳可紅
漢英“續譯”的協同效應研究
黃潔、肖嫺
浙江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青年獎
崑劇表演流變研究
劉軒
參考資料: [30] 
科研項目立項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課題負責人
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文明交流互鑑視域下海外華語電影的中國性研究》
向宇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規劃基金
《新時代電影理論生產機制研究》
李立
參考資料: [31] 

浙江傳媒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杭州錢塘校區圖書館和桐鄉烏鎮校區圖書館兩個館區,總共館藏紙本圖書總量達183.4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73.3萬冊,電子期刊136萬冊,學位論文959萬冊,音視頻10.3萬小時,電子資源和紙質圖書已實現兩校區共享。館藏資源形式上以紙質文獻為主,同時藏有電子圖書、音視頻資料等數字資源,保持紙質文獻與數字資源的合理結構。 [32] 
  • 學術期刊
《未來傳播》,又稱《浙江傳媒學院學報》,創刊於1994年,由學校前身的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創辦,現由浙江傳媒學院主辦。該刊物為雙月刊,主要分為媒介社會、影視藝術、網絡文化、媒介融合、出版研究幾大板塊,刊載了中國對新聞傳播、新媒體技術、媒介融合、影視藝術等方面的前沿學術研究。2010年,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將《未來傳播》被評定為百強社科期刊,其中“影視研究”欄目被評為“優秀欄目”。截至2021年,學報成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 [33] 

浙江傳媒學院校園文化

浙江傳媒學院學校標誌

校標
1.校標由學校的中英文校名和核心圖案構成。圖案為長條形,圖形右側邊的弧度為Communication的首字母“C”的變形。
2.校標使用的“傳媒紅”標準色值為C:0 M:93 Y:61K:0 ;R:251 G:30 B:71;PANTONE1925C
3.校標中的中文字體“浙江傳媒學院”來自書法家沙孟海先生。
校標釋義:
一面旗:舉旗鑄魂,紅色基因
一本書: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一組波:光聲電波,傳媒境象
一條河:溪流入海,奔競不息
一隻鴿:白鴿飛翔,放飛夢想 [3] 
浙江傳媒學院校標 浙江傳媒學院校標 [3]
校旗
校旗:基本尺寸為2400mm×1600mm的長方形。旗面由紅色的底色、金色的文字和中心金色的校標構成。
校旗 校旗

浙江傳媒學院精神文化

校訓
敬業、博學、求真、創新 [3] 
敬業:勤勉篤實,愛崗奉獻;潛心學術,誨人不倦;勤奮刻苦,學而不厭。
博學:博於問學,追求新知;虛懷若谷,求知若渴;刻苦鑽研,鍥而不捨。
求真:上下求索,獻身真理;感悟理性,嚴謹務實;知行並重,求做真人。
創新:審時度勢,引領潮流;除弊興利,革舊布新;志存高遠,與時倶進。 [73] 
校歌
《浙廣是一條河》 [34] 
浙廣是一條河
每一朵浪花都是深情與執着
浙廣是一條河
我們在裏面盡情地逐浪
浙廣是一條河
一條年輕的河
它沒有悠長的源頭
也沒有值得炫耀的河牀
沒有古渡 沒有老柳
岸上的草地才綠了十多個春秋
可我們
已看到了大海般的脈絡
浙廣是一條河
一條碧波盪漾的河
河的夢想 河的情操
招引我們踏風而來
帶着滿懷的激情和千年的追求
等待每一次潮起
每一次霞落
堤岸高舉着我們
風兒正棲在肩頭
讓我們揚起信念的風帆
光榮和驕傲在前方多情地閃爍
浙廣是一條河
我們崇拜奔騰的姿勢
浙廣是一條河
我們珍惜歷史的每一次賦予
浙廣是一條河
每一道波浪都飽含着關懷和焦灼
老師啊 在浪峯上
給我們講述老水手的故事
不因短暫的擱淺而退縮
不因一時的破浪而自滿
春天時際的岸口
您的身影在燦爛的桃花汛裏
雕塑成最燦爛的一條
浙廣是一條河
峯起峯落
演繹着歲月的悠悠深情
將青春寫進高遠的天空
奮鬥 在這一刻
定格成輝煌的旋律
浙廣是一條河
一條生機勃勃的河
槳聲遠處是河的方向
為了今日的崢嶸明日的風流
我們心繫方舟
同為大河奔流 [35] 

浙江傳媒學院社團文化

社團
社團名稱
社團簡介
浙傳朗誦團藝術團
以朗誦為基礎方向,兼有表演、配音、演講等多個發展方向,承辦校內外多種大型活動
時代金話筒文化宣講團
用聲音積極傳播紅色文化,常年為視障羣體錄製有聲書,開展電影解説服務
全鏡頭志願服務隊
常年開展影像志願服務活動,用鏡頭影像推廣文化
主持人協會
省級優秀社團,主要承辦校內外各類主持活動,學校重點立項活動。
珍逗社團
舉辦校內各類達人秀活動,參演“文化藝術進鄉村”活動
桐樂會
以相聲、脱口秀為主,多次參加烏鎮戲劇節演出
參考資料: [36] 

浙江傳媒學院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傳媒學院設有杭州錢塘校區和桐鄉校區,佔地面積1355.14畝。 [1] 

浙江傳媒學院錢塘校區

校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白楊街道學源街998號(郵編:310018) [37] 
錢塘校區是浙江傳媒學院的主校區,校區有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電視藝術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媒體工程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6個二級學院。 [37] 
主校區環境

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

校區地址:浙江省桐鄉市梧桐街道逾橋西路998號(郵編:314500) [37] 
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坐落於運河河畔,環境優美,主要建築遠離馬路噪音,學習氛圍濃厚。 [39]  校區主要設有文學院、文化創意與管理學院、華策電影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等5個二級學院。 [37] 
桐鄉校區校園環境

浙江傳媒學院行政管理

浙江傳媒學院現任領導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
參考資料: [40] 

浙江傳媒學院歷任領導

浙江廣播電視學校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汪衍淦
校長
1984.10—1989.03
董國權
校長
1989.03—1997.10
沈兵虎
校長
1997.10—2000.05
汪衍淦
書記
1984.10—1990.05
董國權
書記
1990.05—1999.04
沈兵虎
書記
1999.04—2000.05
參考資料: [41] 
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邱漢初
書記
1985.05—1988.11
陳為良
書記
1988.11—1991.08
林和
書記
1991.08—1995.06
吳國田
書記
1995.06—2000.05
張品興
校長
1985.05—1988.11
陳為良
校長
1988.11—1998.08
彭少健
校長
2000.03—2000.05
參考資料: [41] 
新的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吳國田
書記
2000.05—2002.07
奚建華
書記
2002.07—2004.10
彭少健
校長
2000.05—2004.11
參考資料: [41] 
浙江傳媒學院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奚建華
書記
2004.10—2014.12
彭少健
書記
2014.12—2017.02
楊立平
書記
2017.02--2023.12
彭少健
院長
2004.10—2015.01
項仲平
院長
2015.01—2017.07
徐小洲
院長
2019.09--2023.12
參考資料: [41] 

浙江傳媒學院校友情況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深受社會各界認可,眾多畢業生成為新聞宣傳、影視出版、文化產業等領域的骨幹精英,100多人次獲長江韜奮獎、金話筒獎、金聲獎等行業最高獎。 [1] 
知名校友
姓名
簡介
主持人 [23] 
中國內地知名主持人、演員 [42] 
主持人 [23] 
主持人 [23] 
主持人 [23] 
主持人 [23] 
主播 [23] 
廣東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43] 
高偉偉
演員,曾榮獲第九屆中國話劇金獅表演獎 [44] 
全國勞動模範;2013年獲得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45] 
中國內地女歌手,飛兒樂團主唱 [50] 
海馬體照相館創始人 [46] 
張竹
2021年榮登福布斯中國年度30Under30精英青年企業家榜單 [47] 
演員,主演影視劇《網易秦明之倖存者》《戀上喵星人》 [48] 
甘露
紀錄片導演,“中國電影紀錄片第一人” [49] 

浙江傳媒學院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名稱
2014年 [54]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1] 
2015年
全國黨員培訓示範基地 [51] 
2019年 [56] 
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高校 [1] 
2022年
國際人文交流與傳媒人才培養基地 [52] 
2023年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 [53] 
2024年
2023年度政府採購先進高校 [76] 
2024年
2023年度浙江省高校房產管理工作成績突出集體 [7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