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仙歌·雪雲散盡

鎖定
《洞仙歌·雪雲散》是北宋詞人李元膺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春回大地時的情景,充滿意趣,如柳葉以青眼待人,梅花輕顰淺笑的描寫,盡顯作者輕倩詼諧的筆風。下片寫賞春須早,莫待濃芳馥郁之時的主張,深含作者對於盛衰轉換的參悟,扣合主題,讓人在愜意舒松中獲得啓示。全詞以梅柳為主要狀物對象,巧妙運用比擬的手法,寓理於景中,歌詠初春時節的美好景緻達到極致。
作品名稱
洞仙歌·雪雲散盡
作    者
李元膺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洞仙歌·雪雲散盡作品原文

洞仙歌
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後時之悔
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於人便青眼。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1] 

洞仙歌·雪雲散盡註釋譯文

洞仙歌·雪雲散盡詞句註釋

⑴洞仙歌:詞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等,雙調八十三字,上片六句三仄韻,下片七句三仄韻。
⑵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
⑶後時之悔:後悔錯過了機會。
⑷放:露出。
⑸青眼:青睞。晉阮籍能為青白眼,喜悦時正眼相看,目多青處,厭惡時則白眼斜視。這裏指春天柳葉開始泛出青綠色,好像對踏春遊人示意歡迎。
⑹約略:大概,差不多。顰(pín)輕笑淺:微微皺眉,盈盈淺笑。
⑺濃芳:繁花濃豔。
⑻小豔:指小而稀疏的花朵。疏香:指淡雅的清香,指梅花。
⑼韶(sháo)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⑽但莫管:只是不要顧及。
⑾醉紅:飲酒後面色紅暈。 [1]  [2-3] 

洞仙歌·雪雲散盡白話譯文

一年中春天的景物,唯有梅花柳樹韻味最深,到鶯飛燕舞,春花爛漫的時候,春天則已經快到遲暮,讓人感受不到新意。我作的這首《洞仙歌》,讓探春的人吟誦之後,再不會有錯過時序的憾恨。
風雪過後,陰雲散盡,拂曉時分,庭院已經放晴。楊柳如同向人們流露出青眼一樣抽出新葉。更加風流多情的,是那一點梅心,在遠處與楊柳輝映,隱隱約約地露出淡淡的哀愁,清淺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的時候,並不在芳菲濃豔的時節,那梅柳初綻,清豔淡香的時候最是嬌柔嫵媚。到了清明時節,萬紫千紅,繁花正紛亂怒放之時,已失去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佔盡那短促的韶光,抓緊時間共同遊樂玩賞,不要管早春料峭清寒,酒醉臉紅,自然就温暖了。 [4] 

洞仙歌·雪雲散盡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但創作的緣由,小序已表白清楚,意在提醒人們及早探春,無遺後時之悔。 [5] 

洞仙歌·雪雲散盡作品鑑賞

洞仙歌·雪雲散盡文學賞析

這首詞被前人許以“獨識春光之微”(沈際飛《草堂詩餘四集》),其實不然。因為詞有所本,楊巨源城東早春》雲:“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亦云:“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均先得此意。不過,同樣意思發而為詞,以比興手法出之,仍饒有新意。
詞的開篇,先點明季節性,“雪雲散盡”,春回大地,然後再説明自己觀察的具體時間(放曉晴)和地點(庭院)。庭院裏所有,正如序言所寫“一年春物,唯梅、柳間意味最深”,所以也就着重描寫楊柳和梅花。楊柳才剛發出嫩芽,片片柳葉,就彷彿細長的眼睛一般,詞人見此即喜,因為欣賞孟春,所以也欣賞孟春之柳,加以青眼。可是他不寫自己青眼望柳,卻説柳以青眼望人,這裏足把自己喜悦的心情,運用擬人的手法和“柳眼”這一傳統比喻相結合起來了。寫完柳以後,再寫梅花,梅花瓣小而蕊重,所以説“一點梅心”,前面既然以眼眉來喻柳,這裏就用“顰輕笑淺”的表情來喻梅,遠近疏隔,相映成趣,手法非常新穎。
下片開篇直陳“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而在於“小豔疏香”,小豔、疏香,無疑都是在説梅。然後再説待到仲春、季春之時,也就是清明前後,“百紫千紅花正亂”,一個“亂”字,正説明濃豔過頭,雜亂無章,羣芳鬥豔下毫無重點,也便不見佳處了。到那時候,“已失春風一半”,春季本身已經過了一多半的時間,月盈則虧,美麗到了極點,也便日益走向殘敗,故而詞人不喜。
古人崇尚自然之美,這自然應該是天生有序的,不擁擠,不爭鬧,類似理念,便非常符合詞人所寫孟春的柳和梅,正如很多文人畫那般,一枝疏梅,或者一叢淡蘭,便見雅緻,畫面上塗抹太多東西,留白不夠,反覺亂目而鬧心。所以詞人説:要趁着春光美好,多玩賞這早春景緻,就算略微有些輕寒義何妨呢?喝幾杯酒也便暖和了呀。“醉紅”既指醉後面紅,也可指代紅花,王安石《薔薇》即有“濃綠扶疏雲對起,醉紅撩亂雪爭開”句,所以這結句,也可理解為早春的梅花迎寒而開。
此詞寫景是為了説理,宋人慣説理,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把理代入詩詞中的,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説:“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但這道理只要不空口直言,而承接着完整的意象,即所謂有“理趣”,那也是不妨道之的。而且詞人作此,很明顯不是簡單地向讀者灌輸早春最美的道理,他所要表達的,是一種迎寒而獨立,不與羣芳競的士大夫的風骨。 [5]  [6] 

洞仙歌·雪雲散盡名家點評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於人”二字,本杜詩:“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一半”句,似黃玉林“夜來能有幾多寒,已度了梨花一半。”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四集》:以人喻物,生動。“不在濃芳”,在“疏香小豔”,獨識春光之微。至“已失一半”句,誰不猛省!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小豔疏香最嬌軟”四句,中有至理,卻是未經人道。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賞春須早,有“好花看到半開時”意。較“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尤為警動。日中則昃,操刀必割,凡事爭天下之先,不僅賞春也。 [7] 

洞仙歌·雪雲散盡作者簡介

李元膺,生平未詳。東平(今屬山東)人,南京教官。紹聖間,李孝美作《墨譜法式》,元膺為序。又蔡京翰苑,因賜宴西池,失足落水,幾至沉溺,元膺聞之笑曰:“蔡元長都濕了肚裏文章。”京聞之怒,卒不得召用。據此,元膺當為哲宗、徽宗時人。趙萬里輯有《李元膺詞》一卷,共九首。 [8] 
參考資料
  • 1.    王兆鵬.宋詞三百首注評:鳳凰出版社,2015:94
  • 2.    程帆.唐詩宋詞鑑賞辭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433
  • 3.    蔡義江.宋詞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75-176
  • 4.    谷玉婷.宋詞三百首詳註: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14-115
  • 5.    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557-558
  • 6.    上彊邨民 等.宋詞三百首全解: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76-177
  • 7.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59
  • 8.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