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縣黑米

鎖定
洋縣黑米,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洋縣北靠秦嶺、南臨巴山,地處漢江北岸,是世界珍禽朱䴉的棲息地。洋縣黑米古稱“粳谷奴”,外皮墨黑,內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黑米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大米,米質佳。黑米種植歷史悠久,是中國古老而名貴的水稻品種。洋縣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 [3] 
2006年3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洋縣黑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2019年12月17日,“洋縣黑米”入選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4] 
中文名
洋縣黑米
產地名稱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
品質特點
深棕帶黑,疏鬆爽口,味美醇香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06年第42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06年03月23日

洋縣黑米產品特點

洋縣黑米品質特性

洋縣黑米、香米、寸米,被稱為“米中三珍”。洋縣黑米古稱"粳谷奴",外皮墨黑,內芯雪白,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具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洋縣誌》稱:“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貢米也”,把黑米列為洋縣“四種優質奇米”之冠。 [1]  [5] 
洋縣黑稻屬禾本科稻屬,其傳統品種為秈、糯兩種。洋縣大面積種植的黑谷是洋縣農業科技人員選育的矮黑谷新品種,被陝西省命名為“秦稻一號”,株高93—98釐米,株型緊湊,葉短而直,莖稈粗壯,不易倒伏,分櫱力較強,穗長18—20釐米,每穗粒數100—130粒,千粒重25—26克,穎殼淺褐色,米皮紫黑髮亮,胚乳白色,呈圓筒形,比香米略扁長。生育期135—140天,畝產300—350千克。在豐產栽培條件下,畝產可達450—500千克。洋縣黑谷屬中遲熟品種,糯性中等,感温、感光性較強。
洋縣黑米之“黑”,主要是因為米內,特別是糊粉層中富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其主要成分為吡咯素,它是黑米的精華。 [6]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營養價值

洋縣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據商業部食品檢測科研站和陝西省糧油檢測站、西北農業大學中心化驗室分析測定:黑米含蛋白質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國際大米質量標準高3.81%;含脂肪2.37%—2.8%,比國內大米質量標準高2.9倍,比普通大米高1.3%—2.5%;還富含16種氨基酸,平均高於普通大米15.8%。每百克含纈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賴氨酸249毫克、蘇氨酸419毫克、異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這8種氨基酸含量平均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維生素B10.21毫克、維生素B20.16毫克。此外,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其它營養成分,如鐵、鈣、鋅、鉬、硒等多種礦物質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因此,有“世界稻米之王”的美稱。 [6]  [7] 
洋縣黑稻 洋縣黑稻

洋縣黑米藥用價值

洋縣黑米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而倍受青睞,更以其滋補而著稱。祖國醫學認為: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作用,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黑米主治“走馬喉痹,調中氣,主骨節風,癱瘓不遂,常年白髮”症。治療體質虛弱,頭昏貧血,白髮、眼疾,腰痠膝軟,四肢乏力,奏效較快。是理想的食療、滋補佳品,兒童食用可增強智力,中年人則可壯筋骨、生力氣,老年人則可延年益壽。對腦力勞動者來説,更是一種物美價廉的保健滋補晶。故又有“藥米”之稱。難怪歷代帝王將它列為貢米盡情享用。民間對黑米藥用價值早有認識,如漢中人將“黑糯”稱之為“接骨糯”,將它加入跌打中草藥敷在患處,接骨療效良好。城固、洋縣一帶的產婦坐月子,親朋鄰里都要來送禮賀喜,禮物就是雞蛋、甜酒、紅棗、黑糯米之類的營養品。故黑米又稱之為“月米”,產婦食後有利於產後組織的恢復和增加乳汁。
現代醫學證實了黑米的醫療價值,即能治療頭昏貧血、白髮、腰膝痠軟、視力不良等症,特別是還有防癌作用。最近報道,黑糯米含有“強心甙”,可作為心力衰弱病人及產婦的滋補品。湖北仙桃市醫院對缺鐵性貧血兒童臨牀試用,服黑米食品1月後,患兒食慾增加、精神狀態改善、睡眠安寧、出汗減弱,血紅蛋白、紅細胞和紅細胞容積、紅細胞壓積明顯提高。對厭食、佝僂病、水腫、肝炎等,均有一定療效。 [6]  [7] 

洋縣黑米食用價值

黑米入食,煮成米飯,深棕帶黑,疏鬆爽口,味美醇香,不粘不膩,入口有嚼頭,富清香,風味獨特,易於消化。黑米煮粥,深棕帶紫,黝黑醇香,晶瑩透亮,可與瓊漿玉液媲美。以文火慢煮成粥,其效能最佳。黑米與紅棗相煎,謂之“紅黑雙絕”,有喜慶之色,其味甘醇,營養價值頗高;如果再配上百合、天麻、銀耳、白果、核桃仁、花生仁、薏米、冰糖等,便成為難得的“黑米八寶粥”,是一種高級滋補美食。陝西已將“黑米粥”列為招待外賓的風味食品。1990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親點要用洋縣“黑米快餐粥”招待貴賓。黑米燉雞(子雞),別具風味,營養極佳,曾被列為皇宮“御膳”之一。近年來,秦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漢中地區米廠,將黑米加工成“快餐黑米粥”、“黑米羹”、“黑米糕點”和 “黑米酒”等方便食品、飲料,暢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歡迎。美國紐約的西班牙餐廳,用黑米和墨魚一齊烹煮,上面澆上稠濃的大蒜汁,成為轟動一時的名菜佳餚。 [6]  [8]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生產特色

一是適時播種,培育多櫱壯秧。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畝播量25千克左右,做到稀播、勻播,秧齡30天,培育出帶3—4個分櫱的壯秧。
二是早茬栽培,插足基本苗。在兩熟稻區應以中早茬為主,選用早、中茬品種,5月中、下旬插秧,實行小株密植,按(29.7+16.57)X16.5釐米規格寬窄行插植,畝插2,5萬穴,每穴2—4本帶櫱壯秧。
三是實行配方施肥。一般畝施農家肥2500千克,純氮7.5—8.5千克,基肥佔總施肥量70%以上,增施磷、鉀、鋅肥。追肥堅持“前重、中控、後補”的原則,促花追施氮磷鉀複合肥。抽穗揚花期每畝葉面噴施稀土微肥一包或2%的磷酸二氫鉀1—2次。
四是科學用水,適時曬田。插秧後灌7釐米左右深水護秧,分櫱期濕潤灌溉,插秧後20—25天退水曬田至泥面出現雞爪紋後覆水;孕穗保持3釐米左右的淺水,圓柱期薄水至蠟熟。整個生育期不能幹水。幹水後,米粒變紅,影響品質。
五是重視稻瘟病防治。在插秧期每畝用20%三環唑7.5—10克,常量噴霧或低容量噴霧,防治苗瘟和葉瘟;本田期水稻破口前2—5天噴藥防治穗頸瘟。
六是適時收穫。當全田稻穗90%的穀粒完全由黑色變為深褐色,米粒變硬,皮變黑後的黃熟期即可收穫,不能過早收。 [6]  [9] 

洋縣黑米產地環境

陝西省洋縣地處漢中盆地東端,北有秦嶺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漢江由西向東橫貫其中,形成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的小盆地。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温暖濕潤、雨量充沛的氣候特徵,為黑稻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黑稻分佈於該縣漢江北岸的馬暢、湑水、戚氏、城關一帶。其海拔460—480米,年幹均氣温14.7℃,年降雨量813.6℃,年日照時數1824.6小時,無霜期239天。與漢中相比較,冬季稍暖,夏季稍涼。黑稻生長、開花時期的氣温多在25—30℃之間。全縣23萬畝水田均適宜黑稻種植,尤以縣境西部渭水河畔5萬畝老田區為理想的黑稻生產基地。該區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良好,光熱充足,土壤肥沃,以沖積沙質黃壤為主,有機質子均含量3.78%,PH值7.4,硼、鋅、錳、銅等微量元素齊全。土壤色澤青黑,生產出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質細密。 [6]  [10] 
洋縣黑稻 洋縣黑稻

洋縣黑米歷史淵源

洋縣黑米是中國最早食用的優質稻米之一。《詩經·大雅·生民》中,就有“誕降嘉種,維秬維柸,維糜維芑。恆之櫃柸,是獲是苗”的詩句。據漢中師院李星教授考證,秬、柸之類乃黑糯的前身,黑糯即由此繁衍培育而成。
史書稱黑谷為黑黍。《毛傳》稱:“櫃是黑黍之大者”。晉代崔豹《古今注》謂:“稻之粘者為黍”。宋代羅願《爾雅翼》述:“庶人薦黍,有露仁、矮人、馬尾、黑谷、罩粒五種”。就其種植範圍,又述:“稷、黍、稷、稻,梁之屬皆該有之也”。梁州,即今漢中地區。故黑米出漢中,據今約有3000年以上種植歷史,比張騫培育黑糯的傳説要早得多。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洋縣範壩村發掘春秋平王姬宜臼年間的古墓時,發現墓葬內有此米。可見,早在2600多年以前,洋縣範壩村一帶的先民就已種植並食用黑米了。
洋縣黑米歷史悠久,據《洋縣誌》記載,黑稻原產洋縣,由西漢博望侯張騫選育而成。他將其奉於武帝,帝大悦,遂列為“貢品”。自漢武帝以來,歷代帝王都將洋縣黑米列為“貢品”,而成為皇室貴族的珍餚美味。相傳,張騫青年時代,勤奮好學,總想將來成才立業。一日他在故鄉渭水河畔(洋縣和城固交界處)柳林內讀書睏倦,依柳而眠,悠忽入夢,夢見天上文曲星,即向文曲星求教。文曲星答曰:“你看到黑米之日,就是你發跡之時”。從此,張騫不辭辛苦,不避寒暑,除刻苦攻讀外,一有時間,就到田野稻穀叢中去尋找黑谷。找了整整一年,找到了一株帶有濃香味的稻穗,這就是後來傳下來的香米。又找了兩年,終於在漢建元元年(前140年)隨父耕作時,發現了一株黑稻,剝開後,米粒全是黑的。這時,正值漢朝鼎盛時期。漢武帝為了消除匈奴對北方的威脅,想和大月氏族建立友好關係,於是公開徵聘能擔當此重任的人才。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應詔,這就是“張騫通西域”的開始。
由於黑米是張騫飛黃騰達的徵兆物,此後就精心培育種植,又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選育,一直繁衍至今。如今在陝西關中、四川、寧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廣東及廣西“安家落家”。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庚子之變”,儘管慈禧太后如喪家之犬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洋縣黑米的滋補奇效和誘人香味,親自下旨,令漢中知府進獻。 [6]  [5]  [11]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生產情況

1992年,洋縣農牧局良種場選育成功黑米新品種,正式命名為“洋縣黑香粳糯”。
1993年,洋縣正式組建了“洋縣黑米名特作物研究所”,對黑米生產、品種選育、系列產品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起重要的科技先導作用。
2006年,洋縣黑米發展到2萬畝,畝產360千克以上,最高達470千克,總產700多萬千克。除產於洋縣外,還產於城固、南鄭等縣。 [6] 

洋縣黑米產品榮譽

1985年,洋縣黑米在陝西省農產品選評會上,被評為省級優質特種米;同年,農牧漁業部授予全國優質特種米稱號,並頒發獎狀。 [6] 
1992年,洋縣黑米被載入《秦巴山區土特名產》一書。 [6] 
1991年10月,國家主席楊尚昆出訪巴基斯坦、伊朗兩國,選定洋縣黑米為出訪饋贈禮品。 [6] 
2006年3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洋縣黑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2] 
2019年12月17日,“洋縣黑米”入選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4] 
洋縣黑米榮譽 洋縣黑米榮譽

洋縣黑米地理標誌

洋縣黑米地域保護範圍

洋縣黑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洋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洋縣黑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洋政函[2005]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陝西省洋縣洋州鎮、貫溪鎮、戚氏鎮、謝村鎮、龍亭鎮、?水鎮、磨水橋鎮、馬暢鎮、溢水鎮、黃安鎮、四朗鄉、長溪鄉、白石鄉等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  [2] 

洋縣黑米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秦稻二號、秦稻一號及系選品種。
洋縣黑稻 洋縣黑稻
(二)立地條件
海拔460米至480米,土壤種類主要有鏽斑泥沙田、鏽斑?土田,有機質含量≥2.0%,pH值6.5至7.5。渠系配套,灌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三)栽培管理
1.播種時間:晚熟品種4月2日至10日,中早熟品種4月10日至15日。育秧方法為温室兩段育秧或薄膜保温育秧。
2.施肥:以農家有機肥為主的平衡配方施肥,每公頃農家有機肥施用量不少於15000千克。
3.移栽:5月16日至6月5日移栽。每公頃插植22.5萬穴至25.5萬穴,單本插植。
4.去雜:在黑稻抽穗期、成熟期進行田間除雜,保證黑稻穀純度。
5.收穫:9月上、中旬,當90%穎殼由黑變灰褐色即可收穫。
(四)加工及儲藏
1.加工:風選→篩選→磁選→取石→脱殼→色選→檢驗→包裝入庫。
2.儲藏:庫房乾燥通風,庫內相對濕度≤75%,黑谷和黑米的水分含量≤14.0%。黑谷在28℃以下儲藏2至3年;黑米真空包裝儲藏不超過12個月,普通包裝儲藏不超過6個月。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觀墨黑,黑色度≥85.0%,黑米色素(E)≥1.5,整黑米率≥96%。
2.理化指標:直鏈澱粉≤2.0%,鹼消值≥6.0,異品種粒≤2.0%,不完善粒≤3.0%,雜質≤2.0%,水份≤14.0%。
含蛋白質≥9.0%,脂肪≥2.0%,賴氨酸≥0.3%,每百克含維生素B1≥0.35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 [1]  [2] 

洋縣黑米專用標誌使用

洋縣黑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洋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