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渡村

(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下轄村)

鎖定
洋渡村位於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全村總住户數608户,總人口2014人,外來人口101人,流動人口35人。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區域總面積為2801畝,耕地面積1107畝,其中田599畝,土326畝 ,林地10122畝。主要經營農業、礦產等。
中文名
洋渡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
面    積
2801 畝
人口數量
2014人

洋渡村趕水鎮洋渡村簡介

趕水鎮洋渡村東、南與安穩鎮接壤,西接本鎮土台村,北與東溪鎮黃土村相連,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土地面積17575畝,其中,田599畝,土326畝,退耕還林面積1981畝。洋渡村共有6個社,826户,2547人,人均年收入達4200元。平均海拔625米,屬半丘陵山區地貌;交通便捷。210國道貫穿其間,據綦江城區45公里1.5小時車程,社社通公路 [1] 

洋渡村歷史介紹

洋渡村 洋渡村
2006年,該村以國家退耕還林的契機,在縣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黨員幹部家庭105户帶頭種植麻竹,實現了村黨總支提出的“ 黨員幹部户户種麻竹 ”目標 。2007年全村再次掀起了發展麻竹的熱潮。通過兩年的努力,該村828户就有815户種上了麻竹,實種面積 1744 田,其中退耕還林1374畝,荒山370畝,最多的上百畝,最少的有2畝,成為全鎮有名的麻竹專業村。該村把英竹產業作為助農助收的重要途經,村黨總支建立了《洋渡村黨員幹部聯繫社和重點種植大户制度》,村五職幹部均聯繫了1—2個社和5户示範户,加強對麻竹產業的管理和指導。積極探索產業結構調整新模式,大力發展竹筍產業,引導羣眾改變傳統種植習慣,科學種植、科學管理,促進增產增收。2008年,村經過招商引資辦起了麻竹食品加工廠,解決了竹農的後顧之憂。註冊了《趕水脾》商標,生產加工的“鮮鹽筍”、“脆幹筍”等系列產品,進入了市、縣超市,遠銷重慶、成都、貴陽等大城市,成為市民喜愛的佳餚。 如今,麻竹已成為該村的主打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今年麻竹筍又喜獲豐收,畝產鮮筍2500斤至3000斤,鮮筍收購價每斤在0、5元至1、00元之間,均價0、70元。目前,竹農銷售鮮竹筍2500餘噸,收入340多萬元,就此一項全村户平增收4000元,種植4畝以上的收入逾萬元,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户收入突破20萬元。全村有200餘户靠種植麻竹,提前實現了“萬元增收”計劃,走上了富裕之路。 [2] 

洋渡村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下轄村

洋渡村位於澄泰鄉東北部,省道穿村而過,離上林縣城有14公里,洋渡風光旅遊景區聞名全區。其中陽山莊是自治區“旅遊-科技-生態--小康”文明示範村。全村有10個自然莊,14個村民小組578户,總人口1913人,耕地面積2350畝,其中水田1150畝,畚地1200畝。農業種植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桑蠶、甜竹、糖蔗、油蔡等,第三主業主要是石場開發、勞務輸出以及陽山莊的竹筏漂流。2014年人均年收入5900元。 [3] 
洋渡村領導班子 [4] 
覃志映:村黨黨委書記、村主任。負責村黨委及村委會全面工作。
周星武:村委會副主任。負責財務、平安村建設、文教、衞生等 工作。
韋燕亮:文書。負責民政工作。
覃佩連:計生專幹。負責計生工作。
温芸芸:婦女主任。負責婦女工作。
黃 鋼:民兵營長。負責會計、民兵、統計工作。
覃建英:治保主任。負責調解等工作。
韋桂新:團支書。負責共青團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