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林縣

鎖定
上林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大明山東麓,南寧市東北部,東北鄰興賓區,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區,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 [16]  轄區總面積1869.64平方千米。 [13]  截至2023年末,上林縣户籍人口49.56萬人,常住人口36.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36.13%。 [24]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上林縣置桂林郡,上林縣為桂林郡地。2003年6月27日,南寧地區建制撤銷,上林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2]  截至2021年10月,上林縣轄7個鎮、4個鄉。 [15]  上林縣人民政府駐大豐鎮。 [13]  2019年5月20日,聯合國老齡所積極老齡化專家委員會在馬耳他正式授予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世界長壽鄉”榮譽稱號。 [11]  2020年2月13日,上林縣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號。 [1]  [12]  2021年4月1日,上林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9] 
2022年,上林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3763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1.9%。 [19] 
中文名
上林縣
外文名
Shangli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501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
面    積
1869.64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大豐鎮
電話區號
0771
郵政編碼
530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26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大明山旅遊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等
車牌代碼
桂A
地區生產總值
1037637 萬元(2022年) [19] 

上林縣歷史沿革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上林縣置桂林郡,上林縣為桂林郡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分其地為鬱林等九郡。交州鬱林郡下置潭中、領方等縣,上林縣境大部屬領方縣,西北部則屬潭中縣。
三國吳元興元年(264年),改領方縣為臨浦縣。同年7月,分交州置廣州,上林縣分屬廣州鬱林郡臨浦縣及桂林郡潭中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平吳。太康年間(280年至289年),改臨浦縣仍名領方縣(《宋書·州郡志》),上林縣分屬領方、潭中兩縣。東晉,於鬱林郡下新設新林縣,該縣為新林縣、潭中縣地。
南北朝,仍之。武帝大同三年(537年),置龍州,新林縣屬龍州馬平郡。又設定州(後改稱南定州)領方郡,該縣為馬平郡新林縣、領方郡領方縣地。陳仍之。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領方郡。領方縣仍屬鬱林郡。開皇十二年(592年),置馬平縣,隸始安郡,本到大部屬領方縣,西北部屬馬平縣地。
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於原領方縣地置方州(即南方州),析領方縣地置無虞、上林、止戈、領方、琅玡、思幹、賀水等縣隸之。貞觀八年(634年),改南方州為澄州(治所在今縣城大豐鎮)。貞觀十二年(638年),撤思幹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澄州為賀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澄州,轄上林(治所在今澄泰鄉古城村)、無虞(治所在今澄泰鄉江那村)、止戈、賀水四縣,州治設在上林縣。上林、無虞二縣均在今縣境內(無虞縣在今三里、澄泰鄉一帶)。賀水縣部分地區在今縣境內(喬賢鄉的木山、古樓、那良、廠圩、琴水、黎密等村)。貞觀初隸嶺南道。鹹通三年(862年),分嶺南為東、西兩道。嶺南西道,下分桂管、邕管、容管。上林縣隸嶺南西道邕管。
五代,屬南漢,建置不變。
開寶五年(972年),廢止戈、無虞、賀水三縣,併入上林縣。並廢澄州,以上林縣隸邕州。六年複稱澄州。端拱二年(989年)又廢澄州,上林改隸於賓州。宋初隸廣南路,至道三年(997年),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則隸廣南西路。治平四年(1067年),撥上林之止戈地入武緣縣(今武鳴)。
元代,屬賓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安撫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下路總管府,直隸湖廣行中書省廣西兩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宣慰司為廣西行中書省,賓州直隸之。
初,屬賓州,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改隸廣西行中書省柳州府。洪武四年(1371年),劃縣地述昆、白山(舊為止戈縣地)二鄉入武緣縣(今前者屬都安瑤族自治縣,後者屬馬山縣)。洪武九年(1376年),改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賓州仍屬柳州府。
清順治初,上林縣仍隸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賓州升為直隸州,以上林、遷江、來賓、武宣屬之。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賓州直隸州為散州,上林縣乃改屬右江道思恩府。咸豐七年八月初八日(1857年9月25日),李錦貴率農民起義軍聯合黃鼎鳳、謝秉彝攻下縣城,改上林縣為澄江縣。同治元年(1862年),李錦貴病逝,不久清軍攻克,復改為上林縣。
民國二年(1913年)6月,上林縣隸屬邕南道。次年,6月隸屬南寧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隸廣西省政府。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改屬南寧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改屬南寧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改屬武鳴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改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0日,上林縣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1日,上林縣解放,縣名不變,隸屬武鳴專區,縣治大豐圩。
1951年1月25日,撤銷武鳴專區,上林縣改屬南寧專區。
1952年8月11日,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上林隸之。
1953年4月23日,賓陽、崇左兩專區合置邕寧專區,治邕寧,上林縣歸屬邕寧專區。同年,撤銷邕寧專區,原轄縣為桂西僮族自治區直轄縣。
1956年3月2日,上林縣改屬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7年12月20日,復設邕寧專區,上林縣屬邕寧專區管轄。
1958年11月14日,邕寧專區更名南寧專區,上林縣改屬南寧專區。同年12月,上林縣與賓陽縣合置賓林縣,治蘆圩鎮,屬南寧專區。
1959年5月10日,撤銷賓林縣,恢復上林、賓陽兩縣,治依舊,仍屬南寧專區。
1971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
2003年6月27日,南寧地區建制撤銷,上林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2] 

上林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上林縣轄7個鎮、4個鄉:大豐鎮明亮鎮三里鎮白圩鎮巷賢鎮喬賢鎮西燕鎮澄泰鄉塘紅鄉鎮圩瑤族鄉木山鄉 [15]  上林縣人民政府駐大豐鎮。 [13] 

上林縣地理環境

上林縣位置境域

上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大明山東麓,南寧市東北部,東北鄰興賓區,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區,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 [16]  轄區總面積1869.64平方千米。 [13] 

上林縣地形地貌

上林縣屬桂中南山區,西部多山,東南部多丘陵和平地,山脈多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大明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68千米,平均海拔1200米,主峯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上林縣西南部天然屏障。縣境東部和北部為石灰岩峯林所環抱。各類地貌分佈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分佈在西燕、大豐、明亮、巷賢4個鄉鎮,沿大明山一帶,面積19041.46公頃,佔總面積10.18%;海拔在500~800米的低山,分佈在大豐、明亮、塘紅、鎮圩、西燕等鄉鎮,面積30173.3公頃,佔總面積16.14%;海拔在250~500米的山丘,分佈在喬賢、白圩、三里、西燕、澄泰、巷賢、木山、明亮等鄉鎮,面積27076.18公頃,佔總面積14.48%;海拔在150~250米的丘陵,除鎮圩鄉和大豐鎮外,全縣各地皆有分佈,面積53526.7公頃,佔總面積28.63%;海拔在150米以下的平地,主要分佈在白圩、大豐、明亮、巷賢、澄泰、三里、西燕等鄉鎮,面積57146.67公頃,佔總面積30.57%。在全縣土地總面積中含有河流2300.25公頃、水庫1574.6公頃、坑塘2397.46公頃,分佈於各類地貌中。上林縣境內有大明山、鳳凰山、獅子嶺山、岜仙山等4條較大的山脈,有鎮圩、塘紅西部、岜獨和弄貶一帶4片喀斯特峯林區,還有八角山等諸山以及大龍洞等70多個洞巖。 [13] 

上林縣氣候

上林縣地處低緯度地區,北迴歸線橫貫中部,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温20.9℃,最高氣温39.7℃,絕對最低氣温零下1.7℃,年平均降雨量為1789.2毫米,是廣西六大暴雨區中心之一。 [16] 

上林縣水文

上林縣境內河流為紅水河水系,均屬小河,既窄且淺。清水河為主川,是紅水河的一級支流,有大小支流80條,均自西北流向東南,最後彙集向東流入賓陽縣。此外還有蘭幹河,自南向北流入忻城縣。全縣主要河流總長733.80千米,流域面積1709.7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90.42%。河網密度0.39千米/平方千米。
上林縣萬古茶場 上林縣萬古茶場

上林縣自然資源

上林縣土地資源

2013年,上林縣土地總面積18700.1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8462.16公頃,林地面積62936.94公頃,園地1134.36公頃,草地8195.34公頃,建設用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9988.40公頃,水域面積8333.80公頃,其他土地47049.18公頃。縣城駐地(大豐鎮)土地總面積19816.0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828公頃,林地面積14172.32公頃,園地29.55公頃,草地500.38公頃,建設用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886.62公頃,水域面積1045.20公頃,其他土地237.42公頃。 [13] 

上林縣水資源

上林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89毫米,局部達2300毫米,是廣西六大暴雨中心之一。但年降雨量分佈不均,自大明山即從西向東遞減,東、西兩部相差900~1000毫米。全縣主要河流總長733.80千米,流域面積1709.7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90.42%。河網密度0.39千米/平方千米。上林縣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24.54億立方米。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23.15億立方米,其中西南大明山水源6.13億立方米,西南部水利網灌溉區11.26億立方米,北部丘陵水利網灌溉區2.20億立方米,東北部石山乾旱區1.21億立方米,西北石山乾旱區2.35億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裂隙水。全縣有地下河58條,枯水期流量4.42立方米每秒,水資源量1.39億立方米。全縣共有大中小型水庫47座,水面總面積1574.67公頃,佔全縣水域面積2l%,總庫容24971.6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6554.8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34786.67公頃,有效灌溉17346.67公頃,旱澇保收16153.33公頃。水庫水面最多的鄉鎮為西燕鎮,面積364.46公頃,佔全縣水庫水面面積33%;水庫水面最大的是大龍洞水庫,水面面積800公頃,其次為東敢、南巖水庫。全縣塘壩433座,有效庫容733萬立方米。 [13] 

上林縣礦產資源

上林縣礦產資源豐富,至2013年已勘察發現31種。主要有煤炭、釩礦、石煤、滑石礦、鉛鋅礦、錳礦、黃金、水晶石、石英石、方解石等。煤炭分佈於木山鄉、喬賢鎮賢按圩、塘紅鄉萬福村等地,面積93.53平方千米,已探明煤炭保有儲量1.20億噸,保有可採儲量8500萬噸。釩礦分佈於西燕鎮寨鹿村雲潘莊至巷賢鎮三水村陽山莊一帶,礦牀長約33千米,寬1千米,累計探明儲量153萬噸,為中國最大釩礦礦牀之一。生石煤主要分佈於大明山東麓,北起西燕鎮寨鹿村,南至巷賢鎮長聯村,礦帶長約37千米,其中大豐鎮黑泥坳和巷賢鎮陽山出露較好;儲量約2.70億噸,礦體埋藏淺,平均品位1%,發熱量100~1800大卡/千克,灰分85%左右;伴生有鈾、鎳等。滑石礦分佈於西燕鎮和鎮圩鄉,探明儲量為2167萬噸。鉛鋅礦主要分佈於明亮鎮三黎村、西燕鎮甘欄河一帶及塘紅鄉龍祥村拉山莊——塘紅社區路馬莊、喬賢鎮龍頭村上街莊等區域,儲量約為500~1000萬噸,鉛鋅含量20%左右。錳礦主要分佈於大豐、明亮、巷賢3鎮,儲量約10萬噸。金礦分佈於明亮、巷賢、鎮圩等鄉鎮,礦區為中型礦牀,砂金儲量4872千克,平均品位0.156克/立方米;伴生獨居石礦17189噸,平均品位701.60克/立方米。大明山區的黃泥山一帶發現多處含金石英脈集中區。已開發利用的礦牀主要有煤、石煤、滑石礦、方解石、紅鐵礦、鉛鋅礦等。 [13] 

上林縣植物資源

2013年,全縣維管束植物有202科662屬1137種(含野生和栽培種類),其中蕨類植物29科57屬82種,裸子植物6科6屬10種,被子植物167科599屬1045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47科486屬885種,單子葉植物20科113屬160種。物種數佔全廣西維管束植物總種數的l/8強,物種豐富度10.52種/平方千米。喬木樹種有100多種,主要是天目紫莖、長色鐵杉、紫荊木小葉紅豆格木羅漢松等;竹類有粉單竹黃竹吊絲竹、大洪竹等;飲料類有枸樹桃金娘餘甘子黑荊樹苦丁茶等;藥材類有土黨蔘、毛山藥、天冬、蕘術等;果樹類有柑橙荔枝龍眼芭蕉香蕉等。此外,還有八角香料作物和梧桐油茶等野生油料作物20多種。國務院1999年8月4日公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上林境內有7種,即:金毛狗桫欏福建柏樟樹任豆花櫚木半楓荷,均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佈在廣西龍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13]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

上林縣動物資源

2013年,上林縣境自然分佈的陸棲脊椎動物有4綱25目78科共252種,其中哺乳動物62種,主要有葉猴林麝熊猴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等;爬行動物42種,有蟒蛇、山萬蛇、萬蛇、麗紋蛇金環蛇銀環蛇等。鳥類130種,主要是鵪鶉乳鴿畫眉、草眉、錦鳥山麻雀鳥等。兩棲動物18種,有虎紋蛙澤蛙大綠蛙、斑腿樹蛙等。大鷹鷂被列為聯合國保護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懶猴、斑冠犀鳥、金貓熊猴黑葉猴金錢豹、蟒蛇等7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葉猴林麝熊猴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等36種;屬廣西地方重點保護動物的有華南兔紅腹松鼠棕鼯鼠豪豬等78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及易瀕危物種27種。國家公佈保護的上述一、二級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龍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13] 
蒼鷺 蒼鷺

上林縣政治

上林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楊世爵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玉輝
縣政協主席
韋澤倫
縣政協副主席
林崇勇、黃武、李孔敏、黃名升
縣政法委書記
韋伯永
參考資料
[20-23] 

上林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林縣常住人口為359323人。 [10] 
2022年末,上林縣公安户籍總户數161212户,總人口498044人,比上年減少1607人。其中城鎮人口104025人,鄉村人口394019人。按性別分,男性263645人,女性234399人。人口出生率7.88‰,人口死亡率7.74‰,人口自然增長率0.15‰。 [19] 
截至2023年末,上林縣户籍人口49.56萬人,常住人口36.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36.13%。 [24] 

上林縣經濟

上林縣綜述

2022年,上林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3763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1998萬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146292萬元,下降5.7%,其中工業增加值下降0.8%,建築業增加值下降7.3%;第三產業增加值549347萬元,增長1.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3%、14.1%和52.9%,與2021年相比,分別提高1.7、-4.1、2.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526元,比上年增長1.2%。 [19] 
2022年,上林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3元,比上年增加1038元,增長5.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0元,比上年增加1007元,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3元,比上年增加1055元,增長7.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07:1,比上年縮小0.08。
2022年,上林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628萬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税收收入17817萬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46.1%,比上年下降10.7%。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1066萬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教育支出78592萬元,增長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453萬元, 增長10.1%;城鄉社區事務12653萬元,增長42%;自然資源海洋氣象支出9438萬元,比上年增長201.1%。 [19] 
2021年,上林縣生產總值(GDP)為101.9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8.56億元,比上年增長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1.47億元,比上年增長7.6%。 [14] 

上林縣第一產業

2022年,上林縣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497148萬元,比上年增長6.4%(按上年價計算),其中,農業產值288600萬元,增長8.7%;林業產值23240萬元,增長11.2%;牧業產值150815萬元,增長1.2%;漁業產值32511萬元,增長3.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82萬元,增長5.6%。佔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58.1%,林業4.7%,牧業30.3%,漁業6.5%,農業服務業0.4%。 [19] 
2022年,上林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9.34萬畝,比上年增長4.22 %;糧食播種面積52.23萬畝,增長0.18%;經濟作物播種面積 27.1萬畝,同比增長4.04%,其中,甘蔗種植面積7.67萬畝,增長14.15 %;油料種植面積4.57萬畝,下降3.93 %;蔬菜種植面積12.38萬畝,增長0.05%;木薯種植面積0.2萬畝,下降2.92 %;年末桑園面積3.46萬畝,增長3.4 %;年末果園面積 10.01 萬畝,下降9.5%;年末茶園面積0.88萬畝,下降18.1%。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 34.2 %,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為1.9:1。 [19] 
2022年,上林縣糧食總產量170210 噸,比上年增加796噸,增長0.47%。其中,夏糧產量84588噸,減產399噸;早稻產量64618噸,增產695噸;秋糧產量85517噸,增產1229噸。全年穀物產量166572 噸,增產1744噸,其中,稻穀產量128894噸,增產2856噸;玉米產量37676噸,減產1071噸。油料產量 6446噸,減產886噸;甘蔗產量452218噸,增產48259噸;蔬菜產量(含食用菌)326770噸,增產3212噸;園林水果產量298358噸,增產31569噸。
2022年,上林縣肉類總產量達 22265 噸,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豬肉產量 22265噸,下降1.25%;牛肉產量1589噸,增長3.96%;全年生豬出欄 28.4萬頭,下降0.02%;生豬年末存欄9.95萬頭,增長0.14%;家禽出欄 393.81萬隻,增長18.54%;家禽存欄180.68萬隻,增長33.3%;禽蛋產量 2181噸,增長3.3%;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0800噸,增長6%。 [19] 

上林縣第二產業

2022年,上林縣全部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6%。全年工業增加值下降0.8%(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比上年增長3.7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5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比上年增長14.6%,重工業下降8.1%,輕工業增速快於重工業22.7個百分點。 [19] 
2022年,上林縣規模以上工業按行業分,非金屬礦採選業總產值下降51.4%;農副食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31%;紡織業總產值增長10.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總產值下降2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總產值增長7.9%;金屬製品業總產值增長31.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下降4.7%。
2022年末,上林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家。
2022年,上林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3%,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9%。2022年,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24個,比上年增加6個,實現總產值106021萬元,比上年增長40.1%。 [19] 

上林縣第三產業

2022年,上林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771萬元,比上年下降9.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7072萬元,比上年下降9.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9699萬元,比上年下降8.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85314萬元,比上年下降8%;餐飲收入41457萬元,比上年下降13.7%。從銷售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6578萬元,比上年下降0.7%;零售業零售額168546萬元,比上年下降8.8%;住宿業零售額394萬元,比上年下降13.8%;餐飲業零售額41253萬元,比上年下降13.4%。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27290萬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批發業銷售額37131萬元,增長6.9%;零售業銷售額190158萬元,下降4.1%。 [19] 
2022年末,上林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534754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309178萬元,比上年增長14.4%。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233249萬元,比上年增長12.1%。存貸比為 1.24:1。 [19] 

上林縣交通運輸

2022年,上林縣公路里程1430.11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400.491公里,等外公路29.626公里。等級公路中高級公路99.988公里。全年貨運量為243.04萬噸,比上年減少9.74萬噸,下降3.9%。公路客運量為61.42萬人,比上年減少31.09萬人,下降33.6%。 [19] 

上林縣社會事業

上林縣教育事業

2022年末,上林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7所(包括幼兒園),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1所,普通小學66所,幼兒園96所(不包含民辦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年普通高中招生3120人,畢業生2613人。普通初中招生5620人,畢業生5005人。普通小學招生5083人,在校生34615人,畢業生5571人。全縣教職員工6050人,其中專任教師4642人。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6.2%。 [19] 

上林縣文體事業

2014年,上林縣實施“千村萬户文藝惠民工程”,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5個,扶持農村業餘文藝團隊8個;開展文藝演出240場次;電影進村放映1380場次。投人10萬元支持建設上林縣壯族歌燈示範基地1個。渡河公項目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參加展示宣傳活動4次。《猴鼓舞》《瑤山鼓》《芭蕉舞》2次到自治區、南寧市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宣傳展演。上林縣壯族龍母節被列入自治區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項目名錄。縣鄉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接待讀者9.79萬人次,借閲圖書7.98萬冊次。舞蹈《打夯》《瑤寨迎親》參加南寧市第五屆鄉村社區和諧文藝大展演比賽獲一等獎,《粘粘藕絲情》獲二等獎;舞蹈《萬壽公王頌》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全國中老年文化藝術節獲銀獎;少兒舞蹈《踩茶》《我是一把小小茶壺》獲自治區少年兒童舞蹈比賽A組、13組金獎,嚴一鳴獲民樂二胡金獎、盧雅琴獲葫蘆絲銀獎、李德威獲電子琴銀獎。 [4] 
2020年末,上林縣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一所,年末總藏書量14.52萬冊(件)。 [17] 

上林縣醫療衞生

2022年末,上林縣共有各類衞生醫療機構242個(含村衞生室),其中醫院、衞生院19個,婦幼保健院1個,村衞生室129個,採供血機構1個。全縣共有病牀牀位2861張。其中:醫院和衞生院擁有2686張。全縣共有衞生技術人員2939人,其中執業醫師684人,註冊護士1333人。 [19] 

上林縣社會保障

2014年,上林縣審批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救助申請3.75萬人次,發放低保金918.62萬元;審批農村低保對象救助申請25.29萬人次,發放保障金2630.18萬元。發放“三屬”撫卹金”户43.37萬元、老復退軍人生活補助204人152.76萬元、殘疾軍人優撫金103人139.94萬元;發放帶病回鄉軍人定補金31人12.69萬元;發放參戰退役人員生活補助692人286.49萬元;發放參戰民兵生活補助2270人299.64萬元。安置退役上兵144人,發放自謀職業補償金148.55萬元。有農村五保對象1708人(集中供養對象603人、分散供養對象1105人)。為優撫對象1029人繳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金7.20萬元。參加農村住房政策性保險農户9.52萬户,收繳保險費90.96萬元。發放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76人54萬元。發放優撫對象醫療救助金25人、8.45萬元。有敬老院13個、五保村84個,牀位802張,入住老人392人,入住率49%。救濟農村困難户7286户2.34萬人,發放救濟口糧150噸;發放救濟衣4000套、棉被3000牀、毛巾被2000牀、蚊帳2000牀、衣物4000套、鞋4000雙、襪4000雙,救助7179户2.15萬人。扶助因災倒房恢復重建31户96間。 [4] 

上林縣歷史文化

上林縣方言

上林縣約85%的居民使用壯語。上林壯語屬北部方言紅水河土語區壯語,語法結構與壯語各方言基本相同;基本詞彙與壯語南部方言各土語大體相同,與北部方言各土語更接近。縣內南、北地區的壯語在語音上存在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聲調上,北部的塘紅、喬賢、木山等鄉鎮的壯語被稱為“蠻”,南部的大豐、明亮、巷賢等鄉鎮的壯語被稱為“壯”。
上林縣的漢語方言主要有平話、客家話、桂柳話(西南官話)等。上林縣南部一帶(白圩鎮、巷賢鎮部分農村)的漢族居民操“客家話”(或稱“客話”);此“客家話”不是客家方言,而是與南寧附近的平話同屬漢語中的一個地方變體,是遷入上林的漢人與本地壯族土著長期交流、融合而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平話語系。澄泰鄉澄泰社區和塘黎、漫橋、王希、上勉、中勉、灰窯、裏村、那轆、塘六、新田、長嶺、大嶺、朱屋、龍屋、刀黎、煙墩等莊以及白圩鎮掃不莊的人講“新民話”,也稱“麻介”話,屬客家方言,即客家話。縣城、大明山茶場、東春村的六毛屯一帶、三里鎮三里街居民,塘紅鄉、喬賢鎮與忻城縣交界的少數農村居民一般用桂柳話交流。
上林縣境內的瑤語主要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或瑤語支,部分屬壯侗語族。瑤族居地廣闊,支系繁多,各語支差異較大,不同語支的瑤族之間語言基本不通。瑤族長期與壯族、漢族雜居,交往密切,瑤語受漢語、壯語影響較大,瑤語中借用了大量的漢語、壯語詞。居住在鎮圩瑤族鄉正萬、正浪兩個村的瑤民,大都不講瑤話而講壯話;居住在白圩鎮趙座村一帶的瑤民大都兼通壯語,他們一般以瑤語、壯語為日常語言。 [13] 

上林縣民間文藝

  • 舞蹈
龍舞
龍舞主要流行於上林縣壯族聚居的大豐、澄泰、三里、喬賢、塘紅、鎮圩、西燕、巷賢等地區。分為白日龍(即彩龍)和夜龍(即草龍)兩種。表演時均以一人舞龍珠於前,九人舞龍於後,有八音伴奏,以及各類動物形象伴舞。約定俗成,白日龍表演時不準放鞭炮,夜龍則歡迎觀眾燃放鞭炮。
採茶舞
建國初期,採茶舞在上林縣壯族地區流行甚廣,後僅存於巷賢鄉的中耀、盧賢兩村。採茶舞隊伍由羣眾自由組成,春節期間到鄰村拜年表演。開場以6至8名女演員表演歌舞《賀新年》,繼則男女演員齊上場,男執扇子,女提花籃,表演《十二月採茶》等。
師公舞 師公舞
師公舞
師公舞以三步為舞蹈的基本步伐,以四方、五方為舞蹈動作的定向,上下連續不斷地顫動,是舞蹈的基本動律。隨着鑼鼓的節奏,動作由慢轉快,由快轉慢,前衝、後靠、左移、右搖。師公舞蹈形成傳統程式的有《開壇舞》《遊衣舞》《五龍舞》《四帥押壇舞》等。
道公舞
道公舞以《踩花燈》為主要舞蹈,根據不同的形式分為踩5燈、6燈、9燈、12燈等。一般6至8人表演,各人手中分別拿鑼、鼓、筒、幡等道具,繞花燈邊敲邊舞。
僧公舞
僧公舞以熱鬧見長,場地大、演員多,用二胡、鑼、鼓、馬鑼、木魚、金鐘伴奏,邊奏邊敲邊跳。
興郎鐵玖舞
興郎鐵玖舞為瑤族舞蹈,流行於鎮圩瑤族鄉的正萬、正浪、古登等村,覃排鄉的大山、毛塘、龍樓等村,喬賢鄉的古樓村,三里鎮的韋寺、龍聯村,塘紅鄉的古春、馬裏村。
  • 民歌
上林縣是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清朝康熙年間(1654~1722年),上林縣就有民歌記載。上林縣民歌有各種各樣的唱腔。如三里鎮、喬賢鎮、塘紅鄉、鎮圩瑤族鄉山歌(也叫歡歌),西燕鎮師公調,巷賢鎮、大豐鎮採茶調等。2004年12月第七屆中國合唱節在海口舉行,代表廣西參加的上林縣民歌合唱團,用壯族多聲部演唱了《上林——南寧後花園》《苗山情》《趕歌圩》等歌曲,獲得銀獎。

上林縣特色節慶

盧於春社
盧於春社意為盧於廟會,由原來的木山鄉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節改名而來,是上林縣木山鄉新甫莊一個盛大的節日。2016年盧於春社從農曆二月初一持續至初三,主要舉行乒乓球、鬥雞、牛王爭鬥、甘蔗搬運、拔河和山歌對唱等比賽項目,同時還舉行春耕開犁及春種儀式。
達努節
達努節山歌對唱 達努節山歌對唱
達努節也叫排玖節。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上林縣鎮圩瑤族鄉舉行排玖節。排玖節較為熱鬧,宴餐殺雞宰羊較豐盛。宴後,瑤族羣眾跳起猴鼓舞、舂米舞、雷公舞、南瓜舞、藤拐舞等,徹夜不眠。達努節是瑤族人民對母恩及祖先的懷念,達努節歌舞再現了瑤族先民狩獵、農耕、與大自然鬥爭的情景。
龍母節
每年農曆三月三,上林縣塘紅鄉石門村舉行龍母節。舉行開幕式文藝演出,舞獅,跳腰鼓舞;舉行山歌比賽;祭祀龍母和特掘的祭祀活動,師公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進行民間竟技比賽,如打陀螺、跳格子、鬥雞、打竹筒槍、堆紅薯窯、竹筒飯比賽等。
渡河公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渡河公節。“渡河公”是流傳在上林縣三里鎮一帶的壯族民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一,三里鎮一帶的姑娘們聚集在一起,唱着山歌,製作“渡河公”。她們用多種彩布縫繡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裝束,小布人懷中抱着一個金黃色的南瓜,“南瓜”用風乾的艾草白芷,蒼朮等多種中草藥填充。五月初五傍晚,在清水河畔,村裏的男女老少一邊吟詠祈禱詞,一邊把渡河公掛在孩童脖子上。“渡河公”放在一艘用木片做成的小船上,點上紅蠟燭。放到河裏,讓“渡河公”船沿着清水河漂流。

上林縣生活習俗

  • 服飾
據康熙《上林縣誌》載,上林縣內被稱為“土人”的服飾與縣外各地無異。男子穿小襟衫,女子穿大襟衫,無扣,繩綁。男女均穿寬腳大頭褲。衣袖褲腳鑲各色布條(一般兩條)。男女均梳長辮。男子冬天戴黑色圓布帽。女子戴黑色網帽,插簪,戴耳環手鐲。有的婦女頭包布巾。頭巾寬一尺,長丈餘,有黑白兩種。俍人(壯族的一個支系)“男婦文身跣足,衣斑斕布褐”。“壯人椎髻徒跣”,“婦人衣短衣長裙,皆青黑無文,(戴)竹笠,衣角問悉援鵝毛為飾,敞其襟,織碎花(作)抹(胸),(掩)其兩乳”。“瑤與山子絕相類,男女皆裸跣”。看來,此係壯、瑤服飾原式而相承至清康熙年間的。由康熙至光緒近二百年間,可能壯、瑤原服飾已發生變化而趨於一統,因此光緒二年(1876年)徐衡紳重修《上林縣誌》時不另行敍列。
民國初年,男子剃光頭,婦女結髻。20世紀30~40年代,男子大部分改穿對襟唐裝,四隻袋(有的三隻袋)。開始用繩綁,後改用布結小圓扣,有的用小圓銅釦。一般5~7只。婦女仍穿大襟衫,但衣長僅蓋臀部,愛扎短圍裙。男女褲仍為大頭褲,褲腳寬尺餘。衣褲均不滾邊。女青年頭包白巾。老年婦女仍包黑的或白的長布巾。新娘穿紅衣褲、紅花布鞋。新郎和伴郎穿灰色或海藍色長衫。年老男子吃喜酒穿長衫,外套馬褂。青壯年男子改短髮,或留平頭。趕集串村,部分人打赤腳,小部分人穿草鞋或布耳草鞋。機關公務人員和教師大部分穿中山裝,小部分穿西裝,着膠底鞋或布鞋。建國後,機關、廠礦的幹部職工和農村青壯年男子愛穿藍色、草綠色制服,有中山裝、青年裝、軍裝、學生裝等;愛戴藍色、草綠色、灰色鴨舌布帽。農村青壯年婦女大部分改穿大小反領、尖領、圓領的花襯衣和春秋兩用裝,改穿西褲;愛留短髮或結長短辮子。
20世紀70年代後,上林縣居民服飾質地有較大變化,愛穿的確良、滌卡、尼龍服裝和尼龍襪。有的男青年愛穿牛仔褲、小喇叭褲;有的愛穿西裝。男子一般留平頭,部分人留大包頭。女青年喜燙髮,愛穿時裝。服裝款式越來越多,有各式花裙子、大反領花衫、西服、小喇叭褲等等。愛穿塑料的、膠底的,皮的平底鞋或高跟鞋。老年人大多數仍愛穿藍色、黑色的唐裝。
  • 飲食
民國年間,上林縣巷賢,明亮、白圩、澄泰、三里、大豐、西燕一帶平原地區,種中稻,大部分農户年景好時早餐吃粥,午、晚餐吃飯;歉收年則早、晚餐吃粥,午餐吃飯。喬賢、塘紅、鎮圩、三里一帶丘陵地區,主要種玉米,一天三餐均吃粥,兩三天吃一餐飯。三里有的地方,早上煮一大鍋粥,供一天食用;遇節,早餐殺雞煮飯,中、晚餐仍是啜粥。鎮圩的正浪、正萬、龍貴、佛子、古登,喬賢的東撫片,塘紅的中可片等山區,主要種玉米和雜糧,長年吃粥,逢年過節才換(買)些大米,吃幾餐飯。玉米粥、雜糧粥是用石磨把玉米、雜糧磨成粒狀或粉狀,加水熬成。
20世紀80年代,上林縣農村居民改變了以稀粥度日的情況,大部分地區實現了白日一鍋粥、晚上吃乾飯的願望。巷賢、明亮、大豐、三里、澄泰等平原地區的部分農户,甚至一日三餐乾飯,佐以豬肉、魚、蛋,逐漸改變了祖宗世代沿襲下來的吃食習慣。上林羣眾喜歡吃豬血腸。其作法是殺豬時,將煮熟的米飯加香料、豬血攪和灌腸。煮熟後每人分咬一段。瑤族羣眾喜愛養山羊,喜歡吃烤羊肉。逢年過節,他們把羊肉切成大塊大塊的烤來吃,有“越大越有味道”的説法。男子愛喝酒,有“節日無酒不成歡”的俗語。特別是瑤族,趁圩遇友,往往站在櫃枱前就幹上一兩碗。空肚白乾,酒性易發,逢圩日往往有人飲酒醉而滿場胡叫,甚至橫卧大街上。巷賢、白圩、大豐等地,逢年過節,婦女習慣以糯米釀製甜酒,香甜醇正,用以款待親友,倍加親切。壯、漢族嗜酸,通常傢俱三酸:酸菜、酸筍、酸辣椒。解放前,部分山居羣眾亦有殺年豬時將骨頭搗爛,裝入缸裏,密封讓其發酵變酸,用以佐餐的習慣。佳日,上林漢、壯羣眾遇貴客來臨,必以“魚生”相待,視“魚生”為上品佳餚,其做法是將二斤重以上的草魚(或鯉魚等)剔骨去鱗,洗淨,截取其脊肉切成薄片,伴以醋、鹽、葱、姜、蒜絲及熬熟的香油等,密蓋一會兒即可食用。

上林縣地方特產

名稱
簡介
圖片
上林縣盛產大米,色澤晶瑩剔透、軟而不粘,於2012年12月28日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廣西首個列入地理標誌保護的大米產品。
上林大米 上林大米
上林縣盛產八角,縣境沿大明山脈從南到北約45千米均種植有八角,所產八角乾果色澤金黃、香味濃烈。2014年12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批准對上林八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上林八角 上林八角
土鯰魚
鯰魚,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蝨魚、鮎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元素,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土鯰魚 土鯰魚
大龍湖銀魚
上林縣大龍湖盛產小銀魚,通體透明,無鱗無骨,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大龍湖銀魚 大龍湖銀魚
白切土雞
上林白切土雞最大的特點是皮脆肉鮮,所取的原材料是採用農家放養在山間野林中白天吃蟲子、玉米、稻穀、土生土長的土雞,煮雞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
白切土雞 白切土雞
參考來源:

上林縣風景名勝

根據2015年5月上林縣政府官網顯示,上林縣旅遊資源共有8個主類、31個亞類、39個基本類型、143個主要景點,境內主要有三里洋渡、大龍湖、金蓮湖、大明山龍頭峽谷、下水源、東紅濕地、白圩茅塘、雲裏湖、石門龍母聖殿、不孤村等自然和人文旅遊風景區(點);有智城城址、南丹衞城址、通觀橋、石南海遺址、舜婆山遺址、九龍窯遺址等古建築及遺址;有摩崖石刻《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智城碑》和匯水橋畔碑林以及金雞山、平山、清秀山等處的明清時期石刻。
上林縣部分主要景點
名稱
簡介
圖片
大明山山體長68千米,寬23千米,橫跨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平均海拔1200米,主峯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第一高峯。大明山還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 [5] 
大明山 大明山
三里洋渡風景區位於上林縣三里鎮洋渡村內。清水河兩岸,有唐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等多處文物古蹟。
三里洋渡風景區 三里洋渡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分為水庫區和巖洞區。水庫是攔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又稱大龍湖。湖長13千米,四周石山環抱,曲折迴環。
大龍湖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
智城城址是唐代澄州的州址,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依託陡峭的山體為城垣,利用山間谷地的不同走向分為內和外城,城外挖建池塘河水相通,結構獨特,加上城外池塘在內面積將近250畝,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
蓮音寺
蓮音寺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經百年,因法性的殊勝緣起於2008年起恢復重建,定名為蓮音寺。寺院坐落在上林縣金蓮湖生態園風景區內,地處大明山東麓,共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閣等諸多建築。
蓮音寺 蓮音寺

上林縣榮譽稱號

2019年,聯合國官方機構聯合國老齡所積極老齡化專家委員會在馬耳他正式授予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世界長壽之鄉”榮譽稱號。 [7] 
2020年2月,上林縣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號。 [1] 
2020年5月,上林縣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20年7月,上林縣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8] 
2021年4月,上林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9] 
2023年11月,上林縣入選2023年廣西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