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服

鎖定
泰服是泰國人傳統服裝,泰服藴含了泰國的文化。泰服美觀、高貴、優雅、得體,盡顯暹羅男女之美 [4]  。泰服總的來説比較樸素,充滿異域風情。華美、色彩鮮豔、裝飾繁複是泰服的特點 [2] 
泰服以黃色為主,多佩戴鑲有黃色金屬類的飾品,在泰國,王室多用黃色,只有王室和貴族或是身份高貴的人才穿華麗的泰絲服裝,一般平民只能穿粗材質的 [4] 
中文名
泰服
外文名
traditional Thai clothing(英文) [3] 
外文名
ชุดไทย(泰文) [5] 
別    名
泰裝 [6] 

泰服發展歷史

泰服最鼎盛的六個時期分別是陀羅缽地王國時期、羅渦國時期、素可泰時期、大城王國時期、吞武裏王國時期和拉達那哥欣時期 [4]  。縱觀歷史,泰國的男子和女子都身穿着一種名為絆尾幔的纏腰布。男子們的纏腰布長度是從腰部到大腿,而女子的則是從腰部到膝蓋以下。他們經常裸露胸部,赤腳,或在胸部上方纏上一條叫做Sabai的絲綢長布 [4] 
陀羅缽地王國時期
陀羅缽地王國時期(公元6世紀~11世紀),由孟族人和高棉人在今天泰國北部所建立的多民族城邦王國,這個時期的泰國服飾深受高棉印度文化的影響。男子身穿印度風格的纏腰布,偶爾會配絲綢上衣,而女子的上身則用一塊布遮住胸口,下身穿長度到腳踝的長裙。 這個朝代的歷史鮮為人知 [4] 

羅渦國時期
羅渦國(Lavo)的第一任國王Phraya Kalavarnadit,在公元450年左右建立了這座城邦。“Lavo”之名來源於印度語“Lavapura”,意思是“熔岩之城”。
這一時期,“傣族人”開始遷移到羅渦國。這一時期的服飾潮流深受高棉人影響。女子的上身用一塊布圍住胸口,偶爾赤裸上身,下身穿一條短圍裙。而男子則上身赤裸,下身穿短圍裙並用金屬帶繫腰 [4] 

素可泰時期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 (公元1238年到公元1438年),都城為泰國北部的素可泰。這座昔日首都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史蹟公園。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通過服飾展示自己新獲得的政治身份,逐漸脱離高棉的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 [4] 
這一時期的男子身穿簡單的V領長袖上衣,肩上裹布,腰間裹絲綢腰布,並用金屬或金色腰帶繫腰。女子下身穿絲質花紋長裙,上身穿長袖上衣。國王的服裝為紅色折幔,平民禁止穿紅色幔。國王及大臣的上裝,多為開襟衫式樣,且多以鳥羽織制,十分耀人眼目 [1] 

大城王國時期
大城王國持續了400多年,是17世紀最富裕和最國際化的王朝之一. 大城王國對外國商人十分友好。大城時期湧現了許多服飾風格,並不斷受到其他國家的文化影響 [4] 大城王朝時代,除國王和貴族外,平民男女一般都赤足、不戴帽,上裝亦為開襟式樣。婦女穿幔而不絆尾,並將腰前重複摺疊,任其下垂,形狀如裙子;男子則把幔尾拉至脊骨間或懸着或穿雙幔;女子沒穿上衣時,用掩胸布圍裹 [1] 

吞武裏王國時期
吞武裏王朝的服飾,和大城時代差不多,不過還融入了一些中國裝束 [1] 

泰服服裝介紹

泰服男子泰服

泰國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由於紗籠下襬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泰國傳統服飾之一 [2] 
絆尾幔(โจงกระเบน)是泰國傳統服飾的主要特徵之一,從很早就開始流行。所謂的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燈籠褲。由於紗籠下襬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1] 

泰服女子泰服

泰國傳統服飾女筒裙(泰國女子下裝)於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期 (1910-1925) 開始流行。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裏,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2] 
筒裙:
泰劇中常見的筒裙,是從拉瑪六世時期才開始流行。筒裙同絆尾幔一樣,也是用一塊布來完成筒裙的打造。穿起來不比和服簡單,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協助穿上,這樣就能防止裙子掉落。筒裙使用的布已經提前縫製成圓筒型狀,像一條大碼的裙子。穿在身上,需要將多餘的布在左腰處相疊,塞進左腰處固定 [1] 
現在的泰國女性傳統服飾來自上個世紀的九世王時期,是泰國詩麗吉王后親自設計與倡導,並根據泰國古代宮廷服飾改良而成的,大致分為以下八種 [1] 
現代泰國女性傳統服飾
1:良敦(Ruenton)
良敦是泰國傳統服飾中最為休閒的一種。它的特點為:開襟、五扣、圓領、五分袖,裙子為直筒,並且多以條紋泰絲製成,長及腳踝。良敦為日間服飾,可以用作許多場合 [1] 
2:吉拉達(Chitrada)
吉拉達和良敦同為日間服飾,但剪裁上更加正式。特點為圓形立領、長袖、直筒及踝裙,並且多使用無紋或點紋泰絲,適合出席正式場合時穿着 [1] 
3:阿瑪琳(Amarin)
阿瑪琳與吉拉達(Chitrada)剪裁相似。但比起吉拉達,阿瑪琳為晚宴服飾,剪裁更為華麗,並通常佩以華貴的首飾。適用於出席晚宴、音樂會,以及王室慶典穿着 [1] 



4:波隆披曼(Boromphiman)
波隆披曼為正式的晚宴裝。上衣為立領,選用帶紋理、前後有褶的紗籠裙。穿時須繫腰帶,佩戴首飾、珠寶 [1] 
5:查克里(Chakkri)
出席正式晚宴時穿着。上衣為裹胸,帶披肩。穿着需佩戴泰式腰帶,披肩通常繡以華麗的泰式刺繡,是最受歡迎的泰國傳統服飾之一 [1] 
6:乍卡帕(Chakkraphat)
乍卡帕同查克里一樣為裹胸帶披肩,乍卡帕的披肩有兩層,外着和查克里一樣,多為金色刺繡披肩,內着則為長褶布。乍卡帕改良自泰國古代的王室服飾,如今通常在婚宴或正式的國宴儀式穿着 [1] 
7:都喜(Dusit)
上衣為圓領、無袖。都喜的特點為衣服上繡的華麗寶石珍珠或亮片。通常用於代替西式禮服,作晚宴服穿着 [1] 
8:西瓦萊(Siwalai)
西瓦萊為王室制式的華麗晚宴服。採用花紋刺繡泰絲製成,配以華麗的繡花披肩。內着波隆披曼制式的立領長繡。主要在舉行各類正式儀式的場合穿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