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斯突厥戰爭

鎖定
波斯突厥戰爭,是突厥汗國與波斯薩珊王朝在571年——628年發生的八場戰爭。雙方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兩敗俱傷。薩珊波斯不久後被阿拉伯帝國所滅,突厥汗國也被唐王朝消滅。
名    稱
波斯突厥戰爭
發生時間
571年——628年
參戰方
西突厥汗國,薩珊朝波斯
結    果
雙方耗損大量人力物力,兩敗俱傷
主要指揮官
室點密可汗
統葉護可汗;巴赫蘭·楚賓

波斯突厥戰爭簡介

西突厥汗國與薩珊朝波斯之間大規模的戰爭,見於史料記載的共有八次,由於拜占庭帝國的參與及突厥內部的鬥爭,使得這幾次戰爭錯綜複雜。

波斯突厥戰爭背景介紹

早在公元567年,波斯還與突厥保持着聯盟關係。雙方之前素無往來,卻因為佔據河中巴克特里亞白匈奴而團結起來。至少在這個末代的吐火羅帝國崩潰前,兩國的利益和基本訴求是基本一致的。
約公元561-566年之間,兩國在布哈拉之戰中聯合攻滅厭噠,瓜分其地。薩珊獲得河中平原(以布哈拉為行省首府)與巴克特里亞山區(以赫拉特為區域中心,該區域存留有大量零散的白匈奴王公,臣服於波斯),突厥獲得錫爾河以北和七河流域。部分殘存的白匈奴勢力,獲准保留費爾幹納盆地作為緩衝存在。
由於薩珊波斯對河中地區徵收較高貢賦,使得河中地區的粟特人不滿,遂謀求與北方的突厥人聯合,驅逐波斯人的統治。

波斯突厥戰爭過程

第一次戰爭發生在571年。
571年,西突厥使者到拜占庭,請查士丁二世廢止五十年和約,出兵攻打共同的敵人。查士丁二世雖未給西突厥使者明確的答覆,但他並非無動於衷。查士丁二世藉口根據五十年和約斯萬納提亞是屬於拉濟卡的(實則和約並無此項規定),挑起衝突,但並未兵戎相見。恰逢此時亞美尼亞人反叛薩珊朝波斯,向拜占庭求援,這就使查士丁二世下了進攻薩珊朝波斯的決心,遂向薩珊朝波斯開戰。由上可知,571年室點密率大軍進至高加索山地,在西線開始全面對薩珊朝波斯展開了攻勢,不僅作正面進攻,率大軍奪取薩珊朝波斯的關隘,還慫恿高加索山地的薩珊朝波斯的屬部反叛薩珊朝波斯。同時,查士丁二世也出兵薩珊朝波斯。顯然,這是一次西突厥汗國與拜占庭帝國聯合進行的軍事行動,薩珊朝波斯依借堅固的防禦工事挫敗了室點密的進攻。拜占庭帝國卻取得了勝利,奪取了亞美尼亞。
第二次戰爭發生在578年末。
576年室點密可汗卒,其子玷厥繼位,號達頭可汗。薩珊朝波斯又攻佔了巴克特里亞,嚈噠人遂投降於薩珊朝波斯。此後,達頭可汗參與東突厥爭奪大可汗之位的鬥爭,無暇顧及西方,拜占庭也乘機從突厥人手中奪回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黑海沿岸地區。
第三次戰爭發生在588~589年。
587年沙缽略可汗卒,遺命其弟處羅侯繼位,又稱莫何可汗。588年,處羅侯生擒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因支持阿波可汗受挫,暫時屈從於處羅。東部突厥在隋王朝“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下與隋保持了友好關係,粟特人從中原販運到了大量的絲綢,貿易量的增大使高加索商道無法承載。巴克特里亞又被薩珊朝波斯佔據,向南至印度的商道被阻塞,拜占庭帝國佔領了黑海沿岸使西突厥與拜占庭帝國又起矛盾,粟特人與拜占庭人之間的貿易也不暢。粟特人的商業損失巨大。此時薩珊朝波斯盛期已過,國王霍爾米茲四世力圖恢復庫思老一世時期的盛況,在美索不達米亞與拜占庭帝國進行了長達五年(584~589年)的拉鋸戰,雙方都未取得決定性勝利。
粟特人便遊説處羅侯聯合可薩部、拜占庭帝國進攻薩珊朝波斯。處羅侯可能出於這樣的考慮:其一,可以向拜占庭帝國示好,使粟特人在黑海沿岸的貿易販運順暢;其二,可收復巴克特里亞東部,重開商業南路貿易。處羅侯遂聯合可薩人、拜占庭帝國夾擊波斯。據泰伯裏記載,波斯王霍爾米茲四世在位第十一年(588~589年),突厥可汗沙巴利(阿史那處羅侯)領兵號稱三十萬來侵,兵至帆延和哈烈兩地,同時羅馬皇帝從敍利亞沙漠進兵,而可薩王的軍隊也進至裏海南岸的打耳班,大肆焚殺。
公元588年,錫爾河以北的突厥騎兵開始涉水南下。由於獲得大部分粟特城市的支持,數量很少的波斯軍隊被這輪強攻所輕易驅逐。接着,已經需要靠站隊謀生的白匈奴也加入進來,從南面夾擊薩珊殘兵,甚至引導突厥人繼續翻越興都庫什山脈。結果,赫拉特的駐軍也被迫棄城而去,將整個巴克特里亞都丟給了人數可達40000的中亞聯軍。
面對這輪突如其來的風暴,遠在泰西封的波斯宮廷立刻派出了當世名將巴赫蘭·楚賓。根據庫思老開啓的改革,他將成為呼羅珊總督,並在理論上擁有直接調度帝國1/4部隊的權力。此時的突厥 -白匈奴聯軍已準備更進一步,在熟門熟路的粟特商人引導下,攻入裏海南部的赫卡尼亞沿岸平原。倘若這片區域也落入敵手,那麼整個伊朗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都將處於騎兵的鐵蹄輻射之下。好在當地居民向來是以頑強著稱的山地步兵,在緊急情況下紛紛躲入要塞或設防村鎮。巴赫拉姆率領的機動部隊也以最快速度趕往事發區域。
在隨後爆發的希爾卡尼岩石戰役(普勒-魯德巴峽谷戰役)中,12000名波斯騎兵伏擊了缺乏防備的突厥對手。由於庫思老一世的軍制變革,此時的波斯軍隊主要由低階貴族充當核心。他們的社會地位雖不如傳統的大家族,卻有穩定的土地供養自己。每人都在基本的頭盔+鎖子甲+盾牌外,還配備了2張複合弓+30支箭,並用劍與狼牙棒進行肉搏。一旦財力允許,還可以為胯下的坐騎也配上半身馬甲。在戰鬥中,他們不僅能有效配合將領周圍的重型具裝部隊,還比普通的輕騎兵更適合進行持久作戰。加上機動能力優勢和習武文化盛行,足以應付帝國的大部分軍事需求。
相比之下,突厥和白匈奴進攻者的部隊則更為粗糙。雖然有日益改進的大型複合弓和使用優質鐵礦製造的鎧甲,卻無法惠及部族社會的全部成員。因此,缺乏必要護具的輕裝騎手,依然是這些遊牧武裝的絕大部分。當戰場不適合他們迅速展開隊列,就很容易為武器更加精良的對手所擊潰。因此,恭候多時的巴赫拉姆便重創了入侵者的大軍,並射殺了突厥可汗處羅侯。
在這場第一次波斯-突厥戰爭的尾聲,薩珊王朝的精鋭重新進入河中,讓那些失去強者保護的粟特城邦再次折服。當發現有不少敵軍據守布哈拉後,索性直接渡過錫爾河,在第二場野戰中再次擊敗突厥人(也有説法認為處羅侯戰死於此役)。然後再從容不迫地返回綠洲區域,將依然困在城裏的突厥王子俘虜。
第四次戰爭發生在591年。
589年,巴赫蘭·楚賓率軍與拜占庭帝國軍隊作戰失敗,霍爾米茲四世因宮廷鬥爭猜疑巴赫蘭·楚賓,巴赫蘭·楚賓遂反叛,囚禁了霍爾米茲四世,矐其雙目,自立為王,薩珊朝波斯發生內亂。霍爾米茲四世長子庫思老繼位,即庫思老二世。
達頭可汗乘薩珊朝波斯內亂之際再次征服了巴克特里亞,並借兵給巴赫蘭·楚賓。庫思老二世自知不能勝巴赫蘭·楚賓,遂西逃向拜占庭帝國割地求助。591年拜占庭帝國派軍隊與庫薩和二世聯軍在巴拉拉圖斯河戰役擊敗了巴赫蘭·楚賓。巴赫蘭·楚賓投了西突厥汗國。後來庫思老二世派人賄賂西突厥可汗之妻可敦,可敦令人毒死了巴赫蘭·楚賓。
第五次戰爭發生在597~598年。
波斯王庫思老遣大將Smbat Bagratouni討擊嚈噠、貴霜,嚈噠、貴霜求援北地大可汗,突厥達頭可汗率援兵號稱三十萬渡烏滸河,敗Smbat Bagratouni之軍,旋渡河歸國,突厥軍退,Smbat Bagratouni復進攻,兵至貴霜都城薄羅,寇抄全國,若哈烈,帆延,諸城以及吐火羅、塔裏堪全境,皆受其害……大獲戰利品而還,至木鹿及Merw-er-rould,結營於此。”
第六次戰爭發生在607年。
此前波斯人對於中亞的殘酷洗劫反而導致了河中再次失控,許多分佈在巴克特里亞山區的吐火羅王公也紛紛倒向突厥陣營,進一步加劇了波斯人的東部國防壓力。突厥-白匈奴聯軍在公元607年捲土重來,儘管有2000名封地騎兵站出來擊潰了一支敵軍先頭部隊,卻架不住號稱30萬人的主力再次來襲。最後,作為防線支點的圖斯堡壘被攻克,造成具有王室血統的守將達託延與身邊的300名精鋭扈從全部戰死。
庫思老二世從高加索地區調兵,具有亞美尼亞王室血統的巴格拉圖尼(森姆巴特·巴格拉特)成為前線統帥。他曾經以僱傭兵身份加入過拜占庭軍隊,對抗多瑙河以北的阿瓦爾人遊牧集團。後來又因遭流放而在波斯人的希爾卡尼服役,所以具備豐富的反騎兵戰經驗。在被送回故鄉統領波斯屬亞美尼亞後,他就得以指揮一支東西合璧的混合式武裝。其中既有長期模仿波斯風格組建的具裝騎兵衞隊,也有部分拜占庭風格的重裝步兵分隊。
此時,突厥-白匈奴聯軍已成功佔據呼羅珊,並不斷以騎兵部隊劫掠整個伊朗高原。在這場第二次波斯-突厥戰爭中的最高潮階段,甚至衝到了靠近南方龍興之地的伊斯法罕。好在他們並不準備鯨吞半個帝國,因此在搶得盆滿缽滿後就開始按原路返回。只是苦於收穫過於豐厚,就不得不為輜重隊伍拉的太長而放緩行軍步伐。曾長期學習拜占庭兵法的巴格拉圖尼,馬上採取了前宗主莫里斯一世的戰略風格。他沒有直接派兵追擊,而是從裏海以南的希爾卡尼迂迴前進,着手攻下那些遭放棄的呼羅珊堡壘。由於中亞士兵實在不善於城市攻防,自然被熟悉古典式攻城手段的步兵所擊敗。
等到突厥-白匈奴騎兵返回自己的前線基地,再次遭到薩珊波斯方面的突然襲擊。雖然他們的規模依然保持在30000人上下,卻還是缺乏必要的戰前準備。巴格拉圖尼則遵循擒賊先擒王理念,以斬首式突襲打死了負責全權指揮的不知名突厥貴族。失去主心骨的遊牧軍隊,被迫以各自的部落單位開啓分頭奔逃模式。波斯人也以得以分散部署,以追殺姿態將敵人禮送出境。
但巴格拉圖尼還是參考了巴赫拉姆的前車之鑑,深怕自己同樣因功高蓋主而遭受迫害。在收復整個呼羅珊後就回到家鄉居住,以深居簡出的低調生活結束了餘生。庫思老二世也的確沒有加以針對,甚至在後來認可其地位權勢都由兒子繼承。
第七次戰爭發生在616~620年。
616~617年波斯對吐火羅斯坦進行過兩次征伐。這裏是嚈噠人的居地,並在突厥最高權力的治下。波斯雖然取得勝利並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但是突厥統葉護可汗很快就把薩珊王朝的軍隊從這趕出。
第八次戰爭發生在627~628年。
公元 625年中期,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剛剛結束當年的遠征作戰,率軍返回卡帕多西亞休整。同時也派遣自己的心腹安德里亞斯出使北方,慫恿作為西突厥屬部的卡扎爾人投身反波斯戰爭。出於對付共同敵人與劫掠財富需要,可汗立即同意締約,並於次年向薩珊境內發起大規模入侵。由於此時科斯洛伊斯二世將大部分兵力都用於入侵小亞細亞半島,所以讓留在高加索山麓的防禦力量十分脆弱。蓄勢待發的遊牧騎兵得以順利突破達爾班德關隘,南下洗劫了甘做波斯附庸的阿爾巴尼亞和伊庇利亞。這些入侵對當地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從而迫使波斯國王抽調部分西征軍隊前來支援。對羅馬人而言,這就讓他們的軍事壓力得到緩解。
雖然兩國結盟對局勢產生了立竿見影效果,卻不可能迅速對波斯造成毀滅性打擊。此時的薩珊軍隊依然威脅着君士坦丁堡,讓希拉剋略無法湊集足夠的兵力發動反攻。只能臨時派數千人的小股部隊配合行動,也就不可能將重型武器投入戰場。不巧的是,遊牧民出身的卡扎爾人恰恰不善於攻城,經常在關鍵地段遭到阻擋。在公元 626年的首次大規模侵入中,他們就對伊庇利亞的戰略重鎮提弗利斯無可奈何。擔任指揮官的葉護肖像,甚至被守軍刻在南瓜上加以恥笑。
到了公元627年春季,希拉剋略終於騰出手來參與聯合行動。他親自帶領5000精兵抵達黑海東岸的科爾基斯,前往高加索山麓與再度南下的卡扎爾葉護匯合。對方一下馬就跪倒在地,向皇帝致以最友好的問候。希拉剋略同樣也釋放出最大善意,不僅將備好的貴重禮品分發給盟友部屬,還把自己的皇冠摘下戴到葉護頭上。最後當眾將對方收為養子,甚至許諾將某位羅馬公主許配給對方。
於是在這一年的行動中,卡扎爾葉護從自己麾下中挑選出40000名騎兵參戰,命令他們跟隨皇帝作戰。自己則帶領剩下的蠻族繼續圍攻提弗利斯,將不少高加索守軍都限制在原地。由於獲得了羅馬盟友的鼎力相助,進攻者通過無數4輪馬車將攻城器械的零件運送上高地,組裝出攻城槌和投石器。可憐的提弗利斯守軍前一年還憑藉堅固的城牆阻擋,並用長矛肆意戳刺刻有葉護肖像的南瓜取樂。結果在裝備煥然一新的強敵面前迅速潰敗,落得全城盡屠、國君剜目而死的悲慘下場。
與此同時,希拉剋略的東羅馬-卡扎爾聯軍也向高加索山麓的其它波斯附庸發起進攻。實力孱弱的高加索土著的根本無法阻擋,讓投靠波斯的當地王子蓋伊沙克急忙逃往薩珊腹地,至關重要的達爾班德與帕爾塔瓦等堅固堡壘均不攻自破。入侵者也沒有絲毫憐憫,對當地居民展開血腥報復。所有人無論是英俊美貌還是醜陋,不分男女老幼和高低貴賤,全都遭到當街被殺待遇。聯軍還不忘四處搶掠、焚燬城鎮,嚴重破壞波斯勢力範圍內的經濟。最後趁熱打鐵,繼續向高加索東南部的阿特洛帕特尼進發。當年9-10月,希拉剋略也力挫前來支援附庸的波斯大將沙赫拉普拉幹,向東前進至1000公里遠的米底山區。薩珊王朝的北部防禦幾乎完全瓦解。
遺憾的是,因地理和氣候制約,聯軍的攻勢未能更持久地延續下去。627年秋,可薩人到阿塞拜疆就不肯再南下。卡扎爾人從小在高加索以北的庫班草原上游牧,十分喜歡當地涼爽濕潤的氣候。但當他們進入阿特洛帕特尼後卻發現,新被征服區域的氣候炎熱且乾燥,許多蠻族士兵都不能很好適應。更糟糕的是,他們還從羅馬同僚處得知,這次進軍的終點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當地的炎熱程度比之這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本就沒有多少耐心的卡扎爾士兵很快就原形畢露,紛紛從軍營溜走當了返鄉逃兵。好在羅馬皇帝的態度十分豁達,不僅沒有向葉護告狀,還特地允許軍中尚未溜走的所有卡扎爾士兵全都撤離。這也是帝國無力再挑起新爭端的無奈表現。
不過,卡扎爾人此前的聯合行動,已經給予希拉剋略極大助力。自聯軍入侵高加索開始,就採用各種冷酷手段消滅和驅逐薩珊駐軍與親波斯勢力。也因如此,儘管希拉剋略最後失去了盟軍支援,也不用擔心自己被波斯人包抄後路。剩下的工作,就是找機會與科斯洛伊斯大王做最後的了斷。他的行動部署,也不必再擔心自己掉進孤軍深入局面。公元628年,拜占庭軍隊在尼尼微戰役大敗薩珊朝波斯軍。

波斯突厥戰爭結局

628年薩珊朝波斯內亂,庫思老二世被其子處死。此後,薩珊朝波斯出現諸侯並立的分裂局面,甚至西突厥汗國在薩珊朝波斯的東部也扶持庫思老二世的侄子為王,控制薩珊朝波斯帝國東部一些地區。薩珊朝波斯的這種分裂局面一直延續到651年被阿拉伯王國攻滅。
歷史的巧合,628年冬,統葉護可汗被其伯父所殺,西突厥也發生分裂。唐王朝也加強了對西域的攻勢,逐步招降西突厥各部,657年唐將蘇定方平定了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汗國遂滅亡。

波斯突厥戰爭評價

從上看出,西突厥汗國與拜占庭聯合進攻薩珊朝波斯的戰爭要多於西突厥單獨作戰的次數,無疑西突厥汗國與拜占庭帝國的軍事結盟對鞏固西突厥在中亞的統治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壓制薩珊朝波斯方面顯得特別顯著。但聯盟的關係卻改變了薩珊朝波斯與拜占庭帝國原有的貿易體系和政治關係模式,也使得薩珊朝波斯與拜占庭帝國再次陷入戰爭的無底深淵。三大政治勢力相互制約,時分時合。而西突厥汗國則始終擁有主動權。毫不含糊地説,西突厥汗國因戰爭而興也因戰爭而亡,但它對薩珊朝波斯的戰爭卻也把拜占庭帝國拖下水,致使興盛的拜占庭帝國急轉直下。羅伯特·福西耶先生説“政治、文化、軍事上的變化從565年開始,這個階段實際上一直持續615年至620年間,這些變化是巨大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與統治者們的個性沒有什麼聯繫。談論它們的惟一原因首先是要闡明一系列事件的後果。”羅伯特·福西耶先生雖未闡釋拜占庭帝國與西突厥汗國的聯盟所帶來的後果,無疑這也是拜占庭帝國衰敗重要因素。
西突厥汗國與拜占庭帝國的結盟,即打破了薩珊朝波斯與拜占庭 [1]  帝國的政治關係模式和貿易體系。隨後,西突厥汗國與拜占庭帝國發動了第一次對薩珊朝波斯的聯合軍事行動。據史料記載,西突厥汗國與薩珊朝波斯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共有七次,與拜占庭帝國聯合進攻波斯四次,單獨作戰三次。估計兩國之間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戰爭要比這多。西突厥汗國與薩珊朝波斯不僅通過戰爭相互壓制,還相互干預對方的內政及外交,雙方在拉攏拜占庭帝國上也展開了競爭。對抗消耗了各自的國力,再加上內部的動亂頻發,兩國遂衰敗。
參考資料
  • 1.    王政林.西突厥汗國與薩珊朝波斯關係研究:新疆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